退休金攻略!十大權值股4%提領法 10年實測一次看

▲台股示意照。(圖/記者湯興漢攝)

文/玩股神探

ETF 存退休很夯,但真正的退休族買什麼?本文回溯 2015–2025 台積電等十大權值股的股價與股息,套用 4 % 提領法,模擬「一次投入」與「分批買入」兩種策略,幫你判斷哪種資金配置更適合退休生活…

早上滑手機,長輩群組又在傳「存 0050 躺著領息」的貼文。ETF 的確是近十年最火的退休工具,但集保中心統計卻顯示:真正的嬰兒潮與沉默世代,持股名單清一色是個股,而且以大型權值股居多。也就是說,當你我真的踏進退休生活,依賴的很可能不是「指數」,而是「台積電們」。

本篇就用台股最新十大權值股,回測 2015–2025 的股價與股息,再套入 4 % 提領法,看看「一次投入 100 萬」和「每年定投 10 萬」十年後會變成什麼模樣。

真實數據揭露:ETF 人氣高,退休族卻最愛權值股

全球退休理財趨勢的確吹起 ETF 風,但放眼台灣,沉默世代(1928–1945)與嬰兒潮(1946–1964)手中的最大部位,依舊是台積電、鴻海、富邦金這些龍頭。原因很簡單:ETF誕生時間短——規模起飛也才近十年,長輩當年只能買個股。
龍頭股配息記錄長、流動性佳——領息不用擔心流不出來。

本土情感+資訊落差——長輩對熟悉品牌更有信心。

反觀即將退休的 X 世代(1965–1980),持股結構近乎「個股:ETF=1:1」,顯示 ETF 正在取代部分長抱個股的角色。了解這個世代差異,你就能幫自己或爸媽對症下藥,決定要不要把「台積電+ETF」放進同一個退休帳戶。

十年股價比一比:台積電奪冠,電子三雄全面領先

回測區間:2015/7 初—2025/7 初(現金股利已還原)

台積電(2330)年化報酬率 23.8 %,遠甩大盤。

聯發科、日月光、廣達緊追,年化皆逾 10 %。

金融、電信則落在 1–6 % 區間。

電子股強勢的主因是 AI、先進製程與雲端需求持續爆發;反之,金融與電信雖穩健但成長有限。值得注意的是,權值榜十年前與今日名單差異極大:若你回到 2015 可能會買到台塑四寶,報酬就不如人意。這證明「選股+長抱」能打敗 ETF,但前提是——你真的選對股、抱得住。

股息成長力:4 % 提領夠不夠?

退休後最怕「領不到現金」!我們將十年股息成長率納入:

台積電:4.5 元 → 15 元,年化 12.8 %,一季配息就抵過去一年。

聯發科:高低震盪,最高 76 元、2024 掉到 55 元;波動大但殖利率甜。

廣達、日月光、台達電:牛皮中見成長,年化 8–11 %。

國泰金、中華電:幾乎零成長,勝在配息穩。

將「十年股價年化+股息年化」相加,可得 台積電 36.6 % 總報酬率稱王;聯發科、廣達、日月光以 20 % + 包辦亞軍。金融與電信則扮演防禦角色——賺得少,卻能安心睡。若退休族要靠 4 % 提領法,關鍵不只是殖利率,而是股息連續性;因此權值股+ETF 的「雙引擎」配置,就成了兼顧現金流與分散風險的選項。

策略實測:一次買滿 vs 年年加碼,十年後誰贏?

一次投入100萬

台積電:十年後市值破 1,500 萬,股息累計 180 萬,早已回本。

電子三雄(聯發科、廣達、日月光)市值翻 4–5 倍;金融、電信多數小幅增值。

風險:起初資金曝險大,需有抗震心理。

每年分批10萬

台積電最終市值約 500 萬,報酬縮水但心臟負擔小。

富邦金、國泰金因成長慢+分批買入,十年後市值可能低於投入本金。

適合上班族、小資或剛進股市的退休族;透過「邊學邊買」累積經驗值。

複利=時間×本金

有一大筆退休金、風險承受度 OK?—> 早買早享受。
資金有限或怕波動?—> 分批買+搭配 ETF,拉長投資路徑。
別忘了,這份回測是「選對存活者」的理想情境;真實操作仍需多元配置、定期檢視,才不會把退休金押在單一奇蹟上。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無任何買賣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評估,風險自負。
*本文由授權,不得轉載


標題:退休金攻略!十大權值股4%提領法 10年實測一次看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