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城北部反擊:收復400 平方公里,切斷俄軍補給命脈

烏軍在紅軍城北部推進400 平方公里,一舉切斷俄軍關鍵補給線,俄軍兩支部隊倉促接防卻遭遇慘敗,暴露其後勤、訓練與協同的全面短板。11 月2 日清晨,烏軍發起突襲:先用無人機群精準打擊俄軍後方浮橋、油庫及通信節點,隨後裝甲縱隊從三個缺口同步穿插,推進速度遠超俄軍預期。面對俄軍慣用的電子壓制與炮火覆蓋,烏軍快速切換衛星鏈路應對跳頻干擾,反砲兵雷達更是在12 分鐘內鎖定俄軍炮陣地,海馬斯火箭炮2 分鐘內完成反擊,直接摧毀敵方砲位。

俄軍第155 海步旅成為首個犧牲品,僅剩四成兵員的部隊撤退時遭自家工兵炸橋攔截,5 公里長的卡車車隊淪為烏軍無人機的打擊目標;接替防守的第108 摩步團與第68 坦克團,半數士兵是臨時徵召的動員兵,缺乏基本作戰素養。在GPS 被干擾後,部隊走錯路線闖入烏軍雷區,10 分鐘內7 輛裝甲車損毀,士兵陷入無人機標定的火力覆蓋範圍,處境狼狽。補給線被切斷後,俄軍後勤徹底崩盤:烏軍以風暴之影改型導彈炸毀鐵路橋,俄軍只能靠充氣艇和騾子運送152mm 砲彈,前線砲兵每日彈藥消耗量被迫降至5 發以下,僅為烏軍的十分之一。士兵在社交媒體吐槽,指揮部要求“省彈如省伏特加”,但士兵連伏特加都難以獲得;被俘的20 歲左右動員兵坦言,入伍前還在大學求學,因導航失靈迷路,坦克故障也無人維修。

此次收復的400 平方公里雖不算遼闊,卻直接削平紅軍城東北突出部,烏軍炮火從此可覆蓋E50 公路這一俄軍核心補給主幹道。俄軍被迫繞遠80 公里運輸,且需防範游擊隊破壞,每日彈藥運輸量減少200 噸,相當於六個砲兵營的基本補給量。而俄羅斯國內盧布匯率暴跌,徵兵困難,只能從監獄徵召人員補充兵力,前線失利與國內困境形成惡性循環。烏軍則藉此戰進一步驗證了電子戰破局、精準打擊與協同作戰的有效性,被圍部隊趁機突圍轉移,保存了有生力量。這場胜利再次證明,現代戰爭中,技術優勢、後勤保障與士兵素養的重要性,單純依賴兵力規模與番號威懾已難以為繼。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