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在2025年11月6日放出一篇報導,用衛星照片和地圖數據直擊中國導彈設施的擴張規模。這不是小打小鬧,他們團隊定位了136個火箭軍相關的基地和工廠,其中超過六成從2020年起就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造。
建築面積多出至少200萬平方米,有些地方新建車間,有些直接擴充存儲區。東風系列洲際導彈的生產線跑得飛起,成品彈體堆得滿滿噹噹,跟美國那邊產量卡殼的局面完全兩碼事。
報導裡說,這種擴張速度歷史罕見,直接提升了中國在亞太的威懾力。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2025年6月數據也跟上趟,中國核彈頭從2023年的500枚左右,一年加100枚,到現在超600枚。總數比美俄差遠了,但增速全球第一,常規導彈再一配,核常一體化的架子就搭起來了。
![]()
美國專家德克爾·伊夫萊斯在分析中提到,這些產能直奔台灣問題而去,導彈佈局就是為了築牆擋住外來援助,尤其是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的艦隊。如果台海鬧起來,中國導彈會直奔美日港口、機場和補給站。
美方之前兵棋推演老以為中國導彈21天就打光,現在產能曝光,這假設徹底破產。美國太平洋論壇的威廉·阿爾伯克基說,中國軍隊早調整了儲備計劃,還拉上遠程火箭炮、滑翔彈和無人機,作戰方式多樣化,導彈不再獨挑大樑。
![]()
2025年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開講話,說如果中國大陸對台灣動手,會對日本構成生死存亡危機,按照日本安全保障法,自衛隊能行使集體自衛權。這話一出,中日關係立馬炸鍋。中國外交部回擊,說這嚴重違反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的精神,日本得認清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高市早苗是安倍晉三的跟班,上台後對華態度硬邦邦,日本最近買了1000枚美國戰斧巡航導彈,還自己搞高超音速導彈研發,這些動作明擺著衝著台海和東海去的。日本自衛隊的導彈部署已經對中國東亞安全構成實打實的壓力。更麻煩的是,日本這套佈局藏著偷襲的苗頭,歷史上珍珠港那事讓人後怕,如果台海打起來,日本可能對中國沿海設施來個先下手為強。
現在日本裝備愛國者-3防空導彈、陸基宙斯盾系統和F-35隱身戰鬥機,攻防體系初步成型,針對台海的準備一步步升級。高市早苗這番話不光背離中日協議,還踩了國際法紅線,把兩國關係推到懸崖邊上。美媒的導彈報導和日本的表態攪在一起,亞太軍事格局更顯劍拔弩張,中國導彈力量的曝光讓各方重新掂量平衡。
![]()
衛星數據顯示,中國這些導彈基地的改造分階段推進,從2020年起步,先搞基礎設施,再上生產設備,確保產能爬坡。到2025年,工廠滿負荷轉,洲際導彈存儲量超預期,美國軍方直呼壓力山大。報導引用的產業數據指出,中國供應鏈優化了,從原材料到組裝一氣呵成,跟美國預算和技術瓶頸比,差距拉大。
核力量這塊,SIPRI報告細數了2023到2025的增幅,總量從410枚升到600多,這種增長重在多彈頭技術和機動平台上,提升了戰略靈活性。德克爾·伊夫萊斯強調,這能力直接影響台灣統一,導彈拒止外部通道。兵棋模型得重調,美方老版本基於庫存有限,現在得算上持續生產。
阿爾伯克基補充,導彈加無人機,能動態打擊,作戰更靈活。日本高市早苗的時機選得巧,就在美媒前頭,像在回應,她的硬派作風推高軍事採購。日本戰斧合同2025年前敲定,提升遠程打擊,本土高超音速導彈瞄準防空突破。這些針對東海爭議和台海通道,摩擦點增多。日本F-35已超數十架,配反導系統,防禦屏障穩,但進攻潛力讓中方警覺。
![]()
中國導彈庫存規模上萬枚,包括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這些傢伙專治航母,射程蓋住亞太要道。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靠變軌和高速度,敵防空網攔不住。鷹擊-21空射彈道導彈和鷹擊-18C隱身巡航導彈從天上發,打擊隱蔽精準。這些武器陸海空全覆蓋,對目標飽和攻擊。如果日本插手台海,解放軍打擊分步走。
![]()
第一步砸日本和駐日美軍的反導預警,包括陸基宙斯盾、愛國者-3陣地和雷達站。高超音速導彈打頭陣,速度超音速五倍,軌跡機動,初始突破穩。中程彈道導彈跟上,密集轟固定點,敵防禦短時癱瘓。
第二步轉美日基地,駐日空軍場、F-35和F-15停機區、海自艦艇全中招。無人機群聯手,帶小彈藥補刀,瓦解東亞空中海上控制。
第三步如果日本不收手,轟軍工企業和造船廠,切生產鏈,還海上封鎖,斷資源線。專家算過,不用全庫存,數千枚導彈加無人機隱身機,日本損失就扛不住。中國導彈建基於防禦,護主權領土。中國外交部反复說,台灣是內政,外來干涉必反擊。日本動作無視底線,冒險必有後果。
![]()
美媒和日本表態攪渾台海水,各方得清醒,中國統一台灣是大勢,干預自找苦吃。中日經濟綁緊,衝突起,日本製造、旅遊、貿易崩,海通道斷,經濟癱。美國捲入,基地挨打,霸權晃。
中國推和平解,但不容分裂。導彈部署敲警鐘,解放軍有意志信心能力,敗台獨外勢,守國家利益民族尊嚴。亞太導彈影下,日本下步定命運,退或風暴?各方需思戰略博弈風險,和平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