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政局大洗牌,7名大將被撤,李在明手段很硬,給了中方一個交代

韓國這陣子發生的動靜可不小,說輕了是政府換了個說法,說重了可以說是權力格局徹底翻了個面。

新總統李在明上台才五個多月,就一口氣辦了兩件大事:一個是動了檢察系統的根子,另一個是直接把其名軍方高層換了個遍。

都說李在明笑裡藏刀,從他做的這兩件事中不難看出手段確實很硬,明顯想要對韓國政壇來一次徹頭徹尾的大洗牌。

韓政局大洗牌,7名大將被撤,李在明手段很硬,給了中方一個交代 -

更有意思的是,這一連串動作,還順帶讓中韓關係的氣氛緩和了不少,可謂一箭三雕。

檢察系統被廢,李在明翻篇舊賬

先說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樁檢察系統的“大手術”。韓國的檢察機關一直是個敏感地帶,歷屆總統上台,幾乎都繞不過它。

李在明這次乾脆利落,直接推動廢除整套檢察體系。這是真刀真槍地把這個曾經權力極大的機構從制度上切掉了。

他為啥要這麼做?原因其實很現實。

韓政局大洗牌,7名大將被撤,李在明手段很硬,給了中方一個交代 -

檢察系統曾是前總統尹錫悅賴以起家的根基,也是在他任內擴權最多的部分。

李在明上台之後,先是對檢察系統的問題做了一番“清算”,從濫權到辦案雙標,再到政治干預,各種陳年舊賬被翻了出來。

民眾對檢察系統的不滿也早已積壓許久,這時候動手,既有民意支持,也有制度依據。

整個廢檢的過程推進得很快。從立法到執行,不到幾個月,速度讓人意外。外界很快就明白,這不是單純的司法改革,而是李在明對政治對手下的一步狠棋。

他清楚,只要檢察系統還在,尹錫悅的勢力就有可能捲土重來。與其日後被反撲,不如先發制人。

這場行動也有它的象徵意義。李在明想傳遞的信號很直接:他要建立一套新的秩序,不再讓舊體制繼續插手政事。

韓政局大洗牌,7名大將被撤,李在明手段很硬,給了中方一個交代 -

他不只是關掉一個部門,而是在告訴所有人,韓國的政治遊戲規則要變了。

軍隊換血,忠誠優先成新標準

檢察系統還沒處理完,李在明又把目光對準了另外一個核心力量——軍隊。這一回,他把韓國軍方高層來了個集體更換。

包括陸海空三軍的參謀總長,還有聯合司令部的副司令在內,七名重量級將領都被“請”下了台。這種規模的調整,在韓國近幾十年都極少見。

很多人當時都在問:軍隊出了什麼問題?其實,李在明盯上的並不是軍隊的作戰能力,而是它的政治態度。

韓政局大洗牌,7名大將被撤,李在明手段很硬,給了中方一個交代 -

這幾位上將被指在尹錫悅任內,疑似參與或支持過“戒嚴令”相關的內部計劃。

雖然官方沒有直接定性,但這些人被撤的速度和集體性,已經說明了一切。

李在明顯然不願讓軍方繼續成為潛在的不穩定因素。他要的是一支聽話、服從的新軍隊,忠誠要擺在能力前頭。

這種做法在韓國歷史上並不常見,但在李在明這屆政府里,卻成了政治清理的一部分。

從政治角度看,這波換將跟廢檢是一脈相承的。他通過人事調整,把軍隊的“舊人”清了出去,讓新的軍方高層與政府立場保持一致。

對他來說,這不單是為了削弱對手勢力,更是為了防止未來的變數。

韓政局大洗牌,7名大將被撤,李在明手段很硬,給了中方一個交代 -

有人質疑這是否太強勢,但從當前局勢來看,李在明顯然不打算猶豫。

他知道,在韓國這個政治節奏極快的國家,慢一步就可能被反噬。與其坐等反對派重新集結,不如先把棋盤打亂,重新布局。

尹錫悅陷泥潭,前總統的路不好走

和李在明的節節上升相比,前總統尹錫悅的境況簡直可以說是“跌落神壇”。他不僅權力盡失,還被檢方指控犯下重大罪行,其中最嚴重的一項,是所謂的“一般利敵罪”。

這個罪名聽起來有點陌生,簡單說就是被指在任內做出危害國家安全的決定。具體到尹錫悅身上,就是他在任內批准了一次針對朝鮮的無人機滲透行動,結果卻導致韓軍部分機密泄露。

韓政局大洗牌,7名大將被撤,李在明手段很硬,給了中方一個交代 -

事情曝光之後,引起輿論嘩然。更嚴重的是,這類涉及國家安全的罪名,在韓國法律體系中處罰極重。

現在的情況是,尹錫悅面臨不止一項指控,加上他身邊的原班人馬基本已經被清空,幾乎沒有人為他說話。

李在明政府沒有任何赦免的跡象,也沒有釋放出政治和解的信號。這意味着,尹錫悅恐怕很難像前任朴槿惠那樣得到“網開一面”。

對他個人來說,這種結局顯然是難以接受的。但放在整個政治環境里,這種“清算式”處理方式,已經成了韓國政治的“慣性”。

每一任總統一旦下台,不是被調查,就是被判刑,幾乎成了“魔咒”。

韓政局大洗牌,7名大將被撤,李在明手段很硬,給了中方一個交代 -

尹錫悅的特殊之處在於,他曾是檢察出身,靠反腐起家,如今卻因涉嫌泄密、濫權而陷入泥潭,這無疑給他曾經的政治形象畫上了諷刺的一筆。他如今能否保住自由,基本全看法院的最終判決,但從目前的趨勢看,樂觀不起來。

中韓關係變暖,李在明“順水推舟”

在處理國內事務的同時,李在明也沒忽視外交方面的布局。特別是在對華關係上,他的態度和做法都與前任大不一樣。

尹錫悅時期,韓國在對華政策上走得比較激進,中韓之間的溝通一度陷入停滯。但李在明上台後,明顯做出了調整。其中一個最具標誌性的動作,就是推動出台一項新法律,明確限制對外國國家和民族的侮辱行為。

這項法律的出台,被不少國際媒體解讀為“對中方的一種友好表示”。

韓政局大洗牌,7名大將被撤,李在明手段很硬,給了中方一個交代 -

雖然法案本身沒有點名中國,但在當前的外交語境下,其用意已經非常清楚。李在明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緩和過去一段時間中韓之間的緊張氣氛,為兩國關係重新鋪路。

這背後當然也有現實考量。中韓之間的經濟聯繫一直很緊密,尤其在製造業和出口領域。

李在明知道,韓國要穩住經濟,不能和中國鬧僵。而他在國內政治上已經取得主動權,自然也願意在外交上做出調整。

這種“順水推舟”的策略,讓他的執政形象更趨穩健,也獲得了部分中間選民的認可。相比尹錫悅時期的“對抗式”外交,李在明更偏向於“平衡型”,這也更符合韓國目前的整體利益。

韓政局大洗牌,7名大將被撤,李在明手段很硬,給了中方一個交代 -

翻篇的韓國,走進李在明的時代

從廢檢到軍改,從對手清算到對外示好,李在明在短時間內完成了一場系統性的權力重構。他沒有拖泥帶水,也沒有留情面,而是用實際行動穩住了內政、理順了外交。

尹錫悅的下場,看似悲情,實則是韓國政治傳統的一種延續。而李在明的崛起,則是民眾對新秩序、新方式的一種選擇。

他的強硬手段雖有爭議,但也確實辦成了很多人過去不敢碰的事。

韓政局大洗牌,7名大將被撤,李在明手段很硬,給了中方一個交代 -

當然,權力集中也意味着風險集中。未來的韓國會不會因為權力過度集中而走向另一種極端,現在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輪洗牌之後,韓國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政治周期。

李在明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中韓關係也因此迎來新的機會期。下一步,就看他是否能在維穩的同時,把經濟、社會和外交這幾張牌繼續打好。畢竟,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信息來源:一個不留,韓軍聯合參謀本部將“大換血”——2025-11-08 14:04·觀察者網

尹錫悅被控“一般利敵罪”——2025-11-11 10:04·環球時報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