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品牌動力選擇先搞內戰 你選電動車還是燃油車?

[ad_1]

從內燃機 (ICE) 汽車到純電動車 (BEV) 的過渡既令人興奮又充滿挑戰。 各國政府施加的壓力要求採用污染較少的動力系統,中國有意在這個市場發揮主導作用,Tesla則持續在電動車市場發揮影響力,這些都增加了全球對電動車的需求。

2023年初步數據顯示,全球純電動輕型車銷量總計980萬輛,佔全球輕型車銷量的11%。 如果不考慮價格的話,這樣的數據確實是正面的。根據JATO Dynamics 2023年10月進行的一項研究,電動車在美國的平均價格比汽油車高出35%,在歐洲則高出39%。但有趣的是在中國的情況卻剛好相反,電動車的平均價格比汽油車低27%。

以現實層面來說,在價格差距縮小之前,如果缺少政府端的補助,純電動車將發揮較小的作用,至少在歐洲和北美是如此。

當同一客戶必須在同一品牌的電動、汽油或柴油之間進行選擇時,巨大的價格差異就成為一個主要問題。 雖然Tesla、Lucid、Polestar、蔚來、小鵬等眾多品牌都是以純電動車品牌起家,但傳統企業卻不得不面對轉型,從數十年生產內燃機汽車,如今轉而投向電動車並非易事,更不用說需要調整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商業結構以適應新的現實。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繼續看到各種各樣的汽油動力汽車,加上緩步上升的電動車,甚至是同一款車同時提供燃油動力及電動車,只因為貿然只推電動車將嚴重影響到銷售表現。儘管所有汽車製造商的目標是在未來10到20年內只生產和銷售電動車,但目前的現實是內燃機汽車約佔銷量的80%(包括輕輕油和油電動力)。

同一品牌的同級距車款,電動車比燃油車貴了一倍,確實是電動車無法更進一步大眾化的重...
同一品牌的同級距車款,電動車比燃油車貴了一倍,確實是電動車無法更進一步大眾化的重點問題。 摘自motor1.com

與此同時,電動車正在努力站穩腳跟,特別是當同一品牌同時提供類似的純燃油車及電動車時,就相當考驗消費者的選擇,到底是選擇較便宜的燃油車款、或是售價較高的電動車款。這就是為什麼許多電動車型根本無法起飛或難以銷售足夠的原因之一。

其中一個例子來自VW ID.3與VW Golf,儘管當前一代Golf不再是歐洲銷量榜上名列前茅的車款,但其電動車型 ID.3也並沒有以巨大的銷量佔據歐洲大陸的主導地位。在德國,Golf的價格平均比ID.3低17%,而ID.3的設計也更具爭議性。

VW Golf和ID.3之間有著超過8000歐元的價差。 摘自motor1.co...
VW Golf和ID.3之間有著超過8000歐元的價差。 摘自motor1.com

同樣的例子也發生在美國皮卡車身上,Ford F-150燃油車對上了同品牌的電動皮卡F-150 Lightning,如果這款皮卡的電動版在美國的平均零售價比同類內燃機汽車高出41%,為什麼還要選擇這款皮卡? 在這些情況下,消費者主要關注的是負載能力和內部舒適度,而不是車輛的推進模式。

F-150的銷售霸主地位,短時間無法撼動,即便電動的F-150 Lightnin...
F-150的銷售霸主地位,短時間無法撼動,即便電動的F-150 Lightning也同樣無法取代。 摘自motor1.com

其他像是Peugeot 2008與e-2008、Citroen C4與e-C4、MINI Cooper與Cooper SE、BMW X1與iX1、Mercedes-Benz GLA與EQA、Volvo XC90與EX90、Toyota RAV4與bZ4X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例子。

所以眼前到底是要全面電動化、還是要將電動化視為一個選項?或者是期待電動車的價格及成本可以逐步調降到與燃油車的差異縮小?這點將持續影響多數消費者到底要購賣燃油車或是電動車。畢竟價格差距就擺在那邊,除非便宜的燃油車完全消失,不然對一般消費大眾而言,更便宜又無須煩惱里程也不用調整駕馭習慣的燃油車,確實眼前還是更具競爭力。

相對於一般車款,豪華品牌的燃油車及電動車價格差異較小。 摘自motor1.com
相對於一般車款,豪華品牌的燃油車及電動車價格差異較小。 摘自motor1.com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