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皮膚病,而是癌症預警?皮膚出現3種情況,早做檢查為妙!

不是皮膚病,而是癌症預警?皮膚出現3種情況,早做檢查為妙! -

周末傍晚,64歲的陳大媽正和鄰居聊天,女兒突然皺着眉跑過來,低聲問她:“媽,你臉上的新斑怎麼又大又黑,還不規則?要不要去醫院看看?”陳大媽擺擺手:“嗨,歲數大了,就這皮膚毛病,沒啥。”

實際上,她最近確實發現臉上的“老年斑”似乎有些不尋常,範圍越來越大,而且摸起來比以前更硬了點。朋友們都勸她多塗點潤膚露,別太操心,可女兒的一句話卻讓她徹夜難眠,“有時候,皮膚上的變化,不只是皮膚病,萬一是癌症信號呢?”

不是皮膚病,而是癌症預警?皮膚出現3種情況,早做檢查為妙! -

生活中,我們常常把皮膚出現的新斑、紅點誤以為是過敏、癬或者老年斑,隨手塗點藥膏便擱置不理。但有些皮膚異常,真的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留心。

皮膚作為我們身體的“晴雨表”,不僅僅能提示炎症或過敏,某些變化甚至關聯着癌症的早期線索。那麼,皮膚上都有哪些情況,極可能不是普通皮膚病,而是癌症“敲門”了?尤其是第3種,很多人根本沒聽說過。

皮膚異常,到底只是“皮膚小毛病”,還是癌變在敲門?

很多人遇到皮膚上新出的紅點、脫色、斑塊、結節時,第一反應都是“可能是皮膚干、日晒或年紀大了”。

不是皮膚病,而是癌症預警?皮膚出現3種情況,早做檢查為妙! -

但事實上,最新《皮膚腫瘤診療指南》明確指出:在某些情況下,皮膚表層的特定變化,極有可能是一些惡性腫瘤,如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的早期信號。

近三年,我國皮膚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年均增幅高達6.2%,並且中老年人高發。尤其是暴露部位(面部、手背、頸等),如果出現突然增多、形態不規則的斑點、結節等,更要高度警惕。

美國哈佛醫學院的一項大樣本研究顯示,約82%的皮膚癌患者,早期都出現過“皮膚新變化”,卻大多未引起重視。一味依靠塗抹藥膏、潤膚露,很可能掩蓋了病灶發展的機會,讓診斷和救治變得更為棘手。

堅持關注,警惕這3種皮膚變化,可能隱藏“癌症風險”

醫生提醒:長期忽視的皮膚“怪現象”,有時並不單純。尤其是以下三類表現,建議別等出事才後悔:

不是皮膚病,而是癌症預警?皮膚出現3種情況,早做檢查為妙! -

皮膚出現“新發的、不對稱或顏色混雜”的色斑

如果皮膚某部位(尤其是面部、手背)新近出現暗褐色或黑色斑塊,邊緣模糊、不規則,且顏色分布不均,短期內迅速擴大,這往往不是普通老年斑。

醫學研究表明,黑色素瘤的早期就是以不規則色斑為主,其惡性程度極高,轉移速度快。數據顯示,黑色素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相差將近60%,早期發現預後明顯改善。因此,皮膚的“斑點新兵”,要尤其留心。

皮膚上長出“硬結、潰瘍不易癒合、觸痛”的小疙瘩

看似普通“青春痘”或者小結節,如果短時間內越長越大,表面破潰、滲液、或反覆不癒合,並伴有輕微疼痛感,這很可能是“基底細胞癌”或“鱗狀細胞癌”的前兆。

不是皮膚病,而是癌症預警?皮膚出現3種情況,早做檢查為妙! -

據中華醫學會皮膚科年會數據,超60%的基底細胞癌患者,首發癥狀就是“反覆潰瘍不愈”。平時經常暴晒、皮膚色淺或有慢性皮膚損傷者,風險更高。

皮膚區域突然“脫色”或白斑、周圍發紅,且範圍逐漸擴大

如若皮膚某處出現莫名脫色、偏白斑塊,與正常膚色有明顯界限,還伴隨邊緣發紅、輕微瘙癢,且持續進展,尤其需要引起警惕。慢性白斑、皮膚扁平苔蘚等都可能在演變成皮膚癌的過程中出現。

有統計顯示,鱗狀細胞癌患者中,約有22.4%在發病前半年內有“持續性白斑”或“異色斑”的經歷。這些變化容易被當作普通色素沉着不均,而實際卻是癌前狀態信號。

不是皮膚病,而是癌症預警?皮膚出現3種情況,早做檢查為妙! -

建議這樣做,3個實用招數幫助識別和早期應對

皮膚出現上述可疑變化,切不可大意。日常中,有哪些科學方法能幫助我們及早識別、有效應對?

定期“皮膚自查”,重點關注暴露部位及難以發現的背部、頭皮

建議每月選擇明亮環境,用鏡子逐一檢查全身皮膚,尤其是新發色斑、硬結、潰瘍等。如果出現形態、顏色、大小在4周內明顯變化,須立即就醫。

留意皮膚變化的時間線與“ABCD”原則

專業醫生推薦,分辨皮膚斑塊好壞時應重視ABCD法則:(Asymmetry不對稱、Border邊界不齊、Color顏色雜、Diameter直徑大於6mm),發現兩項及以上就需警惕。

不是皮膚病,而是癌症預警?皮膚出現3種情況,早做檢查為妙! -

遵醫囑,及時皮膚科面診並規範活檢

許多人諱疾忌醫,但權威指南反覆強調,只有皮膚活檢才是確診皮膚癌的“金標準”。切勿自行塗藥或拖延,建議第一時間到公立醫院皮膚科,由醫生判斷是否需要穿刺或切除活檢。

本文為健康知識科普,結合權威資料和個人觀點撰寫,部分情節為方便表達和閱讀理解進行了適當虛構與潤色,內容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診斷。如感不適,請及時就醫。收藏以備不時之需,轉發給你關心的人!

參考資料: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皮膚腫瘤診療指南(2021)》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

“不是皮膚病,而是癌症預警?皮膚出現4種情況,早做檢查為妙” 今日頭條健康頻道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