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蕭旭岑公開表示,國民黨不接受一國兩制,而是傾向於推動“一國兩區”的統一模式。島內輿論嘩然,大陸國台辦則罕見地以溫和態度回應,表示“願意開展交流”。同一天,大陸國台辦還明確表態,歡迎鄭麗文登陸參觀。
這番操作背後的節奏感令人不禁回頭看:10月28日,蕭旭岑剛剛在天津會見了國台辦主任宋濤;11月14日,另一位副主席張榮恭也赴陸傳遞鄭麗文的賀信;到了11月19日,大陸就正式“亮燈”。這個“新方案”到底新在哪裡?鄭麗文的訪陸行程是否真的近了?
![]()
今年3月26日,大陸國台辦上線舉報台獨打手專欄,當天就收到323封舉報信。至今累積已超過上萬封。這個數字背後,是島內民眾對“台獨路線”的真實反應。
舉報信激增,不是因為被動動員,而是島內老百姓主動參與。不少人開始意識到,民進黨所謂的“抗中保台”,只是在製造對立,把民眾拖入焦慮中。
![]()
島內經濟沒起色,物價倒是一路上漲,軍演頻頻,軍費翻倍,安全感卻越來越低。在這樣的背景下,鄭麗文提出“一國兩區”,顯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順著島內民心。她的出現,正好成為了一個窗口。
10月28日,蕭旭岑訪陸,在天津會見宋濤。他明確反對“抗中保台”,也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大陸方面沒有像以往那樣立即否定“新方案”,反而釋放出靈活信號。宋濤回應:堅持一個中國、支持九二共識是基本立場,統一方式可以探討。
![]()
這場見面之後,島內政治圈開始議論,是不是國民黨想重新打開與大陸的溝通大門?不久後,張榮恭也到訪大陸,傳遞鄭麗文的賀信,再一次重申九二共識。
這兩位副手的動作很有講究。鄭麗文本人並未直接出面,而是將探路任務交給有經驗、能信任的副主席。這是政治上的穩妥安排,既能試探風向,也能規避風險。
![]()
11月14日,鄭麗文接受《日經亞洲》採訪,公開批評民進黨的防務預算政策。她指出,將軍費提升至GDP的5%完全不合理,並且明確表示:賴清德雖然說不搞台獨,但其實際政策已偏離一個中國的框架。
她還提出了自己的構想:統一不是幻想,而是現實路線。“一國兩區”主張的是主權統一、治權分區,以憲法為基礎重新思考兩岸關係。她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應保留一定的治理結構,包括財政、法律、行政等。
![]()
這種說法與“一國兩制”相比,少了“特別行政區”的標籤,也避開了“高度自治”這個敏感詞,在島內更容易被接受。
11月19日,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公開表態,歡迎鄭麗文訪陸,也支持雙城論壇。這個時間點並非巧合,前期的佈局已然成型。大陸亮出綠燈,是一次明確的政治信號,不僅是對國民黨的回應,更是對統一議題的一次政策鬆動。
![]()
鄭麗文本人此前曾表示,對大陸不熟,已經授權蕭旭岑與張榮恭處理相關行程。這種安排再次凸顯她對兩岸關係的謹慎推進方式。她既不激進,也不迴避,而是採用穩步推進、循序漸進的方式。
在鄭麗文主政下,國民黨內部也開始調整路線。她重用有訪陸經驗的張榮恭和蕭旭岑,公開支持兩岸青年交流,舉辦創業大賽,推動經濟合作。這些具體舉措,遠比空談“一中”或是“九二共識”更有說服力。
![]()
鄭麗文的思路,是希望用經濟和文化的合作,逐步帶動政治對話。她知道,統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先讓民眾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才能逐步消除疑慮。
島內的民意也正在發生變化。根據最新數據,150萬原本傾向台獨的選民已經轉向支持國民黨。青年失業率高,出口下降,經濟前景不明,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思考統一的現實意義。
民進黨對此十分緊張。 11月17日,民進黨立委邱議瑩跳出來批評蕭旭岑,稱其言論代表鄭麗文支持一國兩區。這種激烈反應,恰恰反映了民進黨的焦慮。
![]()
他們擔心的不是名詞,而是路線。一旦“一國兩區”成為主流話語,民進黨長年灌輸的“抗中敘事”就會失效。他們靠製造對立維持執政,統一議題一旦成型,等於斷了他們的政治生路。
大陸方面一直強調統一要在一個中國的基礎上進行。對於“統一方式”,並沒有一刀切的態度。只要不觸碰主權、外交和國防這三條紅線,其它都可以談。
“一國兩區”雖然是新說法,但本質仍然承認一個中國。大陸看重的是底線,而不是話術。這也是為什麼國台辦的回應不再是簡單的“堅持一國兩制”,而是“願意交流、願意探討”。
![]()
這背後,是大陸對當前台海局勢的精準判斷。和平統一仍然是最優解,只要島內有人願意談,我們就願意聽。從國民黨角度看,他們也清楚當前的政治現實。民進黨掌握執政資源,支持率高,但也面臨執政壓力。國民黨想重新找回主場,就必須提出不一樣的統一方案。
“一國兩區”就是這樣一個突破。它既保留“一個中國”的立場,又規避了“一國兩制”在島內的敏感點。這種提法,更容易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目前來看,這一策略確實奏效。根據最新民調,國民黨支持率上升了3.9%,而民進黨下降了1.8%。雖然差距仍在,但趨勢已現。
![]()
鄭麗文面臨的挑戰並不少。她要在島內安撫深藍支持者,又要贏得中間選民,還要對話大陸,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一旦訪陸成真,這將是她作為黨主席的第一次重大政治行動。
她必須帶著實質性議題來訪,例如大陸游客赴台、農漁產品輸陸、青年就業合作等。這些具體合作,遠比空泛的政治口號更能贏得民心。
大陸方面也在觀察。如果鄭麗文只說不做,或者只是為了選票操作,大陸不會給面子。而如果她真能拿出可操作的方案,推動兩岸交流,大陸自然會給予回應。
![]()
這場兩岸之間的試探與接觸,已經進入實質階段。不同於以往的喊口號或像徵性接觸,這一次,“一國兩區”有了明確的主張,有了實際的路徑,也有了製度層面的思考。
鄭麗文提出的不是簡單的“統一意願”,而是製度上的新構想。她主張主權歸一、治權分區,既不違背國家主權完整,又能保留台灣的治理體系。這種“溫和統一路線”,看似折中,實則是現實與理想的結合。
![]()
大陸方面也在調整策略。以往強調製度統一,現在更注重共識與現實的結合。朱鳳蓮公開表示,只要不搞台獨,任何有識之士都可以建言獻策。這說明,統一方式可以商量,統一方向不能動搖。
如果鄭麗文這步棋能走穩,不僅能為國民黨打開新局,也可能為兩岸關係打開一道新門。統一之路不怕走得慢,就怕沒人敢邁出第一步。目前來看,這一步已經邁出了。
![]()
鄭麗文提出的“一國兩區”,是國民黨在當前複雜局勢下的一次實質性嘗試,大陸的回應也顯示出開放與接納的態度。政治試探已經轉向實際操作,鄭麗文訪陸之行或將成為兩岸關係的關鍵轉折點。
信息來源:[1]鄭麗文已表達訪陸意願,還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才能夠成行?國台辦回應環球網[2]鄭麗文、黃國昌首次公開會談盼“以行動顧台灣” 東南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