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A股前期核心主熱點AI賽道明顯降溫,鋰電池、儲能行業則是熱火朝天。
在供給偏緊、需求旺盛的刺激因素下,鋰電池、儲能行業的上中下游產業迎來全面爆發,個股批量大漲。
鋰電材料,集體暴漲
11月17日,能源金屬板塊徹底火了,以近7%的漲幅位列A股全部行業第一名。
能源金屬板塊是啥?狹義來說就是鋰電產業相關公司。
鋰本來是有色金屬中的稀有金屬元素,由於是動力電池、儲能的主要原材料,因此被稱為“能源金屬”。
能源金屬股票的大漲,跟當天碳酸鋰期貨價格的暴漲可能有關。
11月17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觸及漲停,漲幅9%,報95200元/噸,創出年內新高。
![]()
11月16日,1500億巨頭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表示,“2025年全球碳酸鋰需求預計達155萬噸,供給達170萬噸。2026年全球碳酸鋰需求預計增長30%,供需逐漸平衡;如果明年需求增速超過30%,甚至達到40%,短期內供應無法平衡,價格可能會突破15萬元/噸甚至20萬元/噸。”
贛鋒鋰業老闆放出這話第二天,碳酸鋰期貨就漲停了,不知道這是不是純屬巧合。
電池級碳酸鋰的歷史最高價是60萬元/噸,出現在2022年11月。之後就一路下跌,到了2023年7月21日碳酸鋰期貨在廣期所上市的時候,已經跌到21.8萬元/噸。
碳酸鋰期貨在上市後不久就進入到單邊下行區間,當年12月就跌破10萬元/噸的整數關口。
此後,碳酸鋰期貨價格略有反彈,但很快再次進入到單邊下跌通道,到了2025年6月,一度驟降到58400元/噸。
從最高現貨價格60萬,到期貨價格跌破6萬元大關,短短不到三年時間,碳酸鋰價格下跌居然高達90%,這恐怕是之前絕大多數投資者根本無法想像的。
2025年下半年,隨著國家出手整治“反內捲”,部分商品期貨價格出現明顯異動,碳酸鋰價格開始出現回升。
除了碳酸鋰,鋰電池產業鏈的各種原材料,近期都紛紛大漲。
比如,六氟磷酸鋰從7月15日的4.93萬元/噸上漲至11月12日的15.15萬元/噸,漲幅超200%,最近已經是“一天一個價”。
VC(碳酸亞乙烯酯),從底部4.5萬元/噸上漲至11月12日的10-12萬元/噸,漲幅超150%。
FEC(氟代碳酸乙烯酯),從9月12.2萬元/噸上漲至16.8萬元/噸,漲幅37.7%。
LFP(磷酸鐵鋰)、三元正極材料、鈷酸鋰、鋰電負極等,價格也紛紛上漲。
儲能爆發,帶飛鋰電股
前幾年,鋰電材料價格的大漲主要是因為新能源車銷量大增帶動的,這次除了“反內捲”因素之外,儲能電池銷量大增是其價格上漲的關鍵因素。
2025年前九個月,國內儲能電池銷量達211GWh,同比增長66%;同期出口量71GWh,同比激增110%。
2025年前三個季度,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430GWh,已超2024年全年30%,其中三季度單季度出貨165GWh,同比增長65%。
鋰電材料集體漲價,鋰電類公司的股價飆升自然不會缺席。
就拿這兩天大出風頭的李良彬來說,他創立的贛鋒鋰業,最近幾個月股價可謂“漲瘋了”。
4月份時候,贛鋒鋰業股價一度跌到28元以下,前段時間則一度漲到75元,半年左右漲幅高達170%。
![]()
贛鋒鋰業主營業務涵蓋上游鋰資源開發、中游鋰鹽深加工及金屬鋰冶煉、下游鋰電池製造及退役鋰電池綜合回收利用,形成了完整的鋰生態產業鏈佈局。
提到贛鋒鋰業,就不得不提天齊鋰業,這兩家公司經常被拿出來對比。
4月份時候,贛鋒鋰業股價最低為25.57元,11月18日漲到年內最高價63.67元,漲幅約150%,這比贛鋒鋰業170%的漲幅要少一些。
過去幾個月,固態電池成為A股一大主線熱點,或許是因為贛鋒鋰業早就佈局了下游的固態電池產業,因此漲幅要更高一些。
高位買入者,容易接盤套牢
儘管今年贛鋒鋰業股價漲幅巨大,但當下70元左右的股價較歷史最高價158元,還是跌了55%以上,只能說當年資金爆炒鋰電新能源實在是太瘋狂,以至於瘋狂之後相關公司股價一地雞毛,至今依然有不少當年高位買入的投資者還在被套牢。
筆者註意到,最近在鋰電材料、鋰礦等公司股價暴漲的同時,市場時不時傳來部分礦產停產引發供給收縮的消息,這種事如果愈傳愈烈,勢必會進一步刺激相關公司股價上漲。
但也要注意了,相關公司股價漲到高位之後,再出這種“刺激性”消息,很容易造成股市上的“情緒高點”,之後就是一波下跌。
投資者要么不信、要么早信。高位晚信,然后買入,又想著“格局”的話,很容易小賺變小虧、小虧變大虧。
大家不妨回想下基民們2021年是怎麼站崗的。經歷了2019-2021年的三年大漲後,當時新能源各種“黃金十年”、“未來大趨勢”、“星辰大海”之類的字眼層出不窮。
一些投資者不斷按照各種研報給出的某新能源股票未來XX年的業績指引,狂按計算器,算出未來幾年這家公司的估值多麼多麼低,然後強化這種心理暗示,覺得這家公司低估值了,買入的性價比很高,於是高位重倉買入。
殊不知,當時那些漲了很多倍的新能源股票,很大程度上已經透支了未來。
之後,新能源產業內捲加劇,大打價格戰,產能過剩消息頻出,相關公司股價大跌。
以寧德時代為例,其股價上一輪的歷史最高點在2021年底的370元附近,到了2024年初,其股價一度跌到了130元以下,期間跌幅高達65%。
![]()
但在2022年-2024年,寧德時代的業績是一直增長的,其淨利潤增速分別為92.89%、43.58%、15.01%。這些年其淨利潤連年新高,股價卻大幅下跌,投資者如果機械地按著計算器算估值多麼低,很容易陷入刻舟求劍的誤區中不能自拔,進而越虧越多。
誠然,今年寧德時代又創歷史新高了,但過去幾年不少投資者因為深度套牢的痛苦、焦慮等情緒,何嘗不是一種損失和代價。
11月18日,能源金屬板塊全線下跌,贛鋒鋰業下跌超過5%,天齊鋰業下跌超過3%。
部分前期漲幅很大的儲能、電池股跌幅更大,下跌超過10%的比比皆是,高位風險愈發明顯。
對於任何股市題材、概念,要么不信,要么早信。誰晚信,誰就會成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