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科爾伯恩港,有一條沿伊利湖延伸的湖濱路 。當你駕車向東行駛,遠方一座巨大的穀物碼頭會闖入你的視野,它高聳於樹木和屋頂之上,顯得格外大 。
圖源:youtube
按照我們的物理直覺,當你靠近一個物體時,它應該在視野中變得越來越大。但在這條路上,這條直覺被徹底顛覆了。
隨着車輛前進,那座龐大的建築非但沒有變大,反而在視野中詭異地縮小,甚至看起來像是在後退 。
圖源:youtube
這個反常的現象被人拍攝下來上傳到社交網絡,迅速獲得了數千萬的瀏覽量 。面對這種違背透視法則的奇觀,許多人給出了一個來自科幻電影的解釋:這是“矩陣出現了故障”(a glitch in the matrix)。
如果你看過《黑客帝國》的話,應該知道矩陣啥意思,大概就是說這個世界是虛擬的。
一位網友的評論精準地描述了所有人的感受:“我不喜歡它剛才對我的大腦做的事” 。這個廢棄了超過125年的工業遺迹,也因此意外地成為了一個旅遊打卡點 。
圖源:wiki
然而,這並非現實世界的代碼出了錯,而是我們大腦視覺系統的一個底層bug。
這個現象最核心的科學解釋,是一種被稱為“龐佐錯覺”(ponzo illusion)的幾何光學錯覺 。這個概念由意大利心理學家馬里奧·龐佐(mario ponzo)在一個多世紀前提出,它揭示了一個基本原理:我們的大腦在判斷一個物體的大小時,會嚴重依賴其所處的背景環境,特別是當背景中存在暗示距離的匯聚線條時 。
圖源:文獻2
想象一條伸向遠方的鐵軌,兩條鐵軌線在視野盡頭匯合。如果在兩條鐵軌之間放兩個同樣長度的枕木,位於遠處(也就是鐵軌間距更窄處)的那個枕木,看起來會比近處的更長。這就是龐佐錯覺的經典演示 。
這背後是一種名為“尺寸恆常性”的大腦機制在被“誤用” 。我們的大腦經過進化,傾向於將物體的大小感知為恆定的,無論其距離遠近。大腦知道,遠處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的像更小,為了維持對世界穩定性的感知,它會自動對它認為是“遠處”的物體進行尺寸上的放大補償 。在鐵軌的例子中,匯聚的線條欺騙了大腦,讓它認為上方的枕木距離更遠,於是大腦便過度補償,使其看起來更長。
圖源:文獻1
在科爾伯恩港的湖濱路上,這個效應被動態且戲劇化地呈現了出來。在駕駛的初始階段,道路的邊緣、兩旁的樹木和房屋,恰好構成了一個匯聚的“畫框”,將遠處的磨坊完美地框在其中 。
典型的龐佐錯覺 圖源:opticalillusionsportal
此時,你的大腦被這些強烈的透視線索誤導,錯誤地判斷磨坊處於極遠的位置,並因此極大地放大了它的感知尺寸,使其看起來異常大。
圖源:youtube
而“收縮”的關鍵,在於汽車接下來的移動。這條路並非筆直通向磨坊,而是環繞着一個名叫格雷夫利灣(gravelly bay)的水域 。
當車輛沿着道路前進時,最初被地形和樹木遮擋的伊利湖水面和清晰的地平線,會逐漸顯露出來 。
圖源:youtube
地平線,是人類視覺系統中最強大、最可靠的深度線索之一。當這個新的、準確無誤的線索出現時,大腦被迫放棄之前基於“畫框”做出的錯誤判斷,並根據新的信息迅速進行再校準。
這個從“被欺騙”到“被糾正”的認知過程,在我們眼中就表現為磨坊急劇地“收縮”了 。前科爾伯恩港市長萬斯·巴達維曾描述過遊客們的反應:“他們會減速到幾乎停下,看一遍,然後十有八九,幾分鐘後又會掉頭回來看第二遍” 。
那個所謂的“bug”,其實就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大腦之中。它不是一個缺陷,而是一個高效的視覺系統在特定條件下被巧妙“欺騙”後,留下的證據。
參考資料:
來源:把科學帶回家
編輯:丁香葉子
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