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着急:已申請中國對安世半導體芯片出口豁免

【文/觀察者網 柳白】荷蘭政府一手挑起的安世半導體風波還在繼續。當地時間11月3日,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正緊急尋求中國對安世半導體芯片的出口限制豁免,希望通過政治解決方案化解這一貿易僵局。

路透社3日報道披露,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德國采埃孚(zf)表示,正與中國有關部門合作以確保芯片供應。該公司1日早些時候曾指出,若供應危機加劇,將準備讓員工休無薪假。

“采埃孚通過其中國子公司與中國相關部門保持聯繫,正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使芯片交付恢復正常。”該公司發言人表示。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從德國大陸集團分拆出來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歐摩威(aumovio)也已申請豁免,並向中國商務部提交了相關材料。歐摩威方面拒絕對此置評。

報道稱,企業對貿易爭端緩解的跡象表示歡迎,但行業消息人士稱,他們仍擔憂豁免申請流程可能較為複雜,且審批時間尚不明確。

“中國確實略微放寬了庫存出口的相關規定。”來自德國電子元件分銷商components at service的多米尼克·齊爾納(dominik zillner)表示。他補充道,這必須獲得中國商務部的特別許可才能實現。

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着急:已申請中國對安世半導體芯片出口豁免 -

德國慕尼黑:大眾汽車運輸車停靠編組站 視覺中國

與此同時,歐洲車企仍面臨停產風險,企業正在籌備臨時停工措施。

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無法保證其德國工廠本周后的生產。大眾汽車首席財務官阿諾·安特利茨10月30日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中曾表示,公司正每周緊急調配資源,以確保獲得約2000種小型半導體的充足供應。“我們的芯片庫存僅能保障到下周末。”

供應商博世則因供應緊張,已登記計劃讓其薩爾茨吉特工廠員工休無薪假。

采埃孚表示,也在為此類措施做預防性準備,目前尚不清楚中國的芯片交付何時能在多大程度上恢復。

美國諮詢公司亞瑟·迪·里特爾合伙人克勞斯·施密茨早前指出,汽車製造商正在考慮通過暫停生產或使用替代零件來度過此次短缺。

但他也表示,最終企業和政府都將不得不與中國坐下來談判。

“企業現在肯定會與中國談判,各國政府也在與中國協商,尤其是美國。”施密茨說,“實際影響尚待觀察,但這很可能是一個相當嚴峻的局面。”

荷蘭政府對中資企業一番強取豪奪,把一眾全球車企推入了一場新的芯片供應危機。

事件發生後,中方據悉已禁止該企業從中國出口產品。隨後31日,安世半導體據稱已暫停向其中國工廠供應晶圓。不久後又有多名消息人士透露,白宮將宣布,安世半導體即將恢復芯片出貨。

安世半導體母公司聞泰科技則表示,任何有關重啟安世半導體從中國出口的協議,都必須包括恢復該公司前首席執行官的職務這一條件。

此前,中方已就安世半導體相關問題回應了有關記者的提問。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1月1日強調,荷蘭政府對企業內部事務的不當干預,導致了目前全球產供鏈的混亂。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充分考慮國內國際產供鏈安全穩定,歡迎遇到實際困難的企業及時與商務部或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聯繫。我們將綜合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對符合條件的出口予以豁免。

這一最新聲明被英國《金融時報》解讀為“中方釋放放鬆出口管制的信號”,或標誌着這場爭端出現緩和跡象。此前,該爭端已導致歐美日汽車製造商無法獲取安全氣囊、車燈等供應鏈關鍵環節所需芯片,全球大型車企一度面臨“停產潮”風險。

路透社、彭博社也提到,芯片供應恢復的可能性將有效緩解市場擔憂,讓處於減產危機邊緣的全球汽車製造商“鬆一口氣”(be a relief)。

儘管荷方此前堅決否認其強佔中資企業的惡行受美國指使,但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是為配合華盛頓9月底出台的所謂“50%穿透性規則”出口管制。但在美方對該規則按下暫停鍵後,荷蘭處境尷尬了。

香港大學地緣政治分析師、亞洲全球研究院院士塞巴斯蒂安·孔廷·特里略-菲格羅亞直言,“海牙方面此前的行動看似出於必要,但特朗普的一句話就讓這種所謂‘必要性’不復存在。”

“荷蘭正面臨著法律一致性、政治可信度以及產業存續的多重複雜困境。”他補充道。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