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競賽前50無一女生入圍,家長嘆息:生女兒還是別走這條路了

以前有一個說法在網上流傳甚廣,說女生的理科思維肯定是不如男生,而且這是生來就決定的事情,但是像北大有一個著名的數學家王虹也是女生。

還有大家常常喜歡舉例說居里夫人不也是比她的丈夫更厲害嗎?這些似乎都打破了原有的刻板印象,告訴我們女生不一定非要學文科。

況且現在文科又不好找工作,如果理科好,家長卻不讓他學的話,那真的是一種損失,對於科學界也是。

物理競賽前50一名女生都沒有,家長嘆息:生女兒還是別走這條路了!

可是今年卻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大家必須要理性的去探討,否則真的就解釋不清楚了,要知道每年各大學科競賽的結果都備受關注。

只要能獲得國家級別的金獎,一等獎這些就意味著這些學生可以直接有保研清北的機會了,或者是去其他C9高校也是很不錯的。

因此家裡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父母都願意把他們引上競賽的賽道,尤其是物理賽道是非常出名的,可是今年入圍的590人當中卻非常的奇怪。

女同學的數量僅佔了16人,這已經太不成比例了吧。因為入圍的數量這麼少,所以導致女生當中排名第一的那位金同學,竟然還沒有擠進前50名。

這一次引發了不少家長的嘆息。大家疑惑的點在於前50名竟然全是男生,沒有一個女孩子嗎?那這是不是再一次論證了那個古老的觀點。

如果家裡生女兒的話,還是別走物理競賽這條路了,那換句話說,如果物理競賽不能走的話,那各大學科競賽其實都是理科思維為主。

比如生物,計算機或者是編程什麼的,好像就沒有女同學適合的賽道吧。這讓一些已經開始投資孩子去參加競賽的家長們,也開始退縮了。

因為這種教育投資簡直就像一個無底洞,每個家長都抱著孩子必勝的決心,一定要奔著清北保送名額而去。

可是投資了一半,卻被人告知今年50個人當中全是男生獲獎,那麼谁愿意接受這樣的結果呢?

女生也有獲獎的年份,但往往是偶然性大於普遍性

這位發起討論的家長特意強調了理性2字,意思就是說無論女同學是否適合學理科,大家都不應該太激動,要承認這個事實。

這次獲得女生當中頭籌的金同學來自杭州二中,但是他已經明確的與清北的保送資格失之交臂了,現場照片也已看出。

清一色的都是短頭髮的男孩子。其他四大學科競賽也不過都是如此的。這時候有網友提出了兩年前的佐證。

說是2023年那屆物理競賽決賽的第一名,可是女同學其實女生並不一定是不能學理科的,因為很多女生如果猛起來,將非常猛。

只是總體來看能出成績的確實比較少。所以如果都是100個人參加競賽的話,100個男同學獲獎的概率肯定要比一女同學更多的。

那個觀點哪怕不科學,但是也能流傳至今,看來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只是一些家長們不應該太急於武斷的下結論。

如果不理智的話,比如就非讓自己的女兒學文科,哪怕孩子已經強烈要求學理科了,也不讓的話就有一些矯枉過正了。

但是有一些家長注定無法輕易的判斷這個問題,那就是中等以下的學生無論學理還是學文,成績都一直沒有起色,像牆頭草一樣兩邊倒。

這個時候到底該如何抉擇好像就變得難上加難。因此做出選擇不後悔,也是一種有格局的態度。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