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武。
一邊是巴基斯坦空軍的老 F-16A 跑到土耳其機場搞升級,另一邊印度媒體高調宣稱外交重大突破,說中國答應暫停向巴基斯坦交付殲-35,還把時間定到了2029年。
可沒等印度高興幾天,中巴海軍的一則消息就讓這所謂的戰果成了笑話——11月2日,巴基斯坦海軍參謀長親口確認,中巴合作的漢果爾級潛艇明年就要入列,水下力量直接升級。
這波反轉看得人眼花繚亂,今天咱就好好扒一扒:印度的勝利宣言到底是怎麼來的?為啥又能被輕鬆打臉?
要弄明白殲-35的爭議,得先說說巴基斯坦空軍的裝備迭代史。
上世紀80年代起,F-16就是巴空軍的絕對主力,不過早期型號挺寒酸,連超視距空戰能力都沒有,1999年卡吉爾衝突時,面對印度的米格-29和幻影2000,只能躲着走,制空權拱手讓人。
後來靠土耳其幫忙升級,再配上美國的AIM-120C5導彈,才算在2019年克什米爾衝突里找回面子。
但真正的轉折點是殲-10C的到來。
在5·7空戰里,巴基斯坦空軍巧妙運用殲-10C戰機,以精妙搭配,在激烈交鋒中牢牢壓制住印度的陣風戰機,盡顯空戰優勢。
今年6月,甚至有巴國防部消息人士爆料,要從中國買40架殲-35A,價格還不到標準價的一半,說是空戰勝利的獎勵。
這消息可把印度急壞了。
要知道,印度的五代機還沒影呢:自研的AMCA戰鬥機剛公布原型測試計劃,最快也得2030年後才能服役;向美國求購F-35被婉拒,只能靠追加陣風訂單撐場面。
要是巴基斯坦先拿到殲-35這種隱身戰機,南亞空中力量的天平就徹底歪了。
更讓印度焦慮的是,中巴軍事合作早不局限於空軍——054A/P護衛艦已經服役,8艘漢果爾級潛艇前3艘都下水了,明年就要入列,水下優勢也快保不住了。
10月27日,印度防務網站IDRW拋出獨家新聞,說在金磚峰會期間,印度政府跟中國談了,要求暫停向巴基斯坦交付殲-35,還把時間定死在2029年之後,美其名曰為印度五代機發展爭取時間。
印度各大媒體跟着狂歡,新德里成功影響北京決策南亞戰略平衡重回正軌。
可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能看出這事兒不靠譜。
印度哪來的底氣跟中國提要求?且不說中印貿易額超900億美元,印度在邊境問題、對華關稅等議題上本就佔著便宜,根本拿不出像樣的籌碼。
之前美國得知中國賣殲-10C給巴基斯坦,都只能裝看不見,印度剛在空戰里吃了虧,莫迪緊跟着就訪華示好,這會兒倒敢命令中國了?
印度媒體的說法連自家情報部門都不認可。
有匿名官員偷偷跟媒體透露,壓根沒發現中巴就殲-35出口有實質性談判,所謂中方同意暫停,純粹是媒體自己編的。
可印度不管這些,硬是靠着這則假消息,在國內刷了一波大國自信。
就在印度自嗨的時候,中方雖然沒直接回應,但用行動說明了一切。
11月初,巴基斯坦海軍參謀長公開表示,中巴合作的漢果爾級潛艇進展順利,首批明年入役,還強調中國裝備可靠又先進,未來要深化在無人系統、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合作。
這意思很明確:中巴軍事合作按自己的節奏來,輪不到別人指手畫腳。
很多人說中方這是狠狠打臉印度,其實在老武看來,這壓根算不上刻意為之——畢竟對付一個自導自演的謊言,根本不需要專門出手,事實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應。
而印度之所以鬧這麼一出,本質上是錯讀了中國軍售的邏輯,也暴露了自己的深層焦慮。
中國暫不出口殲-35,跟印度沒啥關係。
印度常自恃能左右中國決策,實則不然。中國是否向巴基斯坦出售殲 – 35,僅取決於三個因素,完全不受印度要求的干擾,印度的臆想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第一是產能優先級。
殲-35身為我國新銳五代機,沈飛當下核心要務是滿足海空軍需求。僅艦載與陸基版本訂單便達數百架,產能緊張,實難抽出份額用於出口。
美軍F-35也是服役多年後才大規模出口,中國沒理由把剛列裝的寶貝先給別人。
第二是巴基斯坦的經濟實力。
巴採購殲 – 10C花費101.4億人民幣,採用分期貸款方式支付。這筆款項需償還至2031年,每年僅本息就逾13億,足見其對軍備提升的堅定投入。
殲-35就算打五折,一架也得7000萬美元,40架就是28億美元,巴基斯坦外匯儲備才137億,外債卻高達1297億,根本拿不出這筆錢。
中國又不像美國,不會用軍事援助捆綁他國主權,自然要等巴鐵經濟好轉再說。
第三是地區戰略平衡。
現在殲-10C已經讓巴基斯坦有了局部優勢,印度靠戰機數量還能維持平衡,南亞暫時沒爆發大規模衝突的風險。
要是貿然賣殲-35,打破這種平衡,反而可能引發軍備競賽,把印度逼得徹底倒向美國,這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不如先讓印度搗鼓自研的AMCA,等中國六代機快出來了,再賣殲-35也不遲。
這些理由早擺在明面上,可印度非要往自己臉上貼金,說這是自己施壓的結果,着實有點可笑。
印度之所以編造外交戰果,本質是對中巴軍事合作的焦慮已經到了自欺欺人的地步。
以前印度媒體還吹一架陣風打4架殲-20,現在卻怕殲-35怕得要死,這種轉變本身就說明問題。
印度的軟肋太明顯,新飛機也跟不上;自研AMCA困難重重,想進口F-35又被美國拿捏;海軍潛艇看似不少,基洛級、魷魚級混裝,維護混亂,根本不是漢果爾級的對手。
反觀巴基斯坦,靠着中國的體系化支持,空軍有殲-10C壓陣,海軍有潛艇和護衛艦保底,一步步縮小差距。
印度沒法在實力上壓制對手,就只能靠編造謊言給自己打氣。可謊言終究是謊言,等漢果爾級潛艇明年下水,等殲-35未來真的列裝巴鐵,印度還能編出什麼戰果?
說到底,這事兒從頭到尾就是印度的一場獨角戲:自己編個中國聽我話的劇本,自己當主角,最後被現實戳穿。
而中巴軍事合作就像漢果爾級潛艇的AIP系統,看似不聲不響,實則穩步推進,根本不受外界干擾。
結語
老武覺得,印度不如好好解決自己的問題:要麼加快AMCA的研發,要麼拿出誠意跟中國談合作,而不是靠嘴炮刷存在感。
殲35是否出售、何時出售,純屬中國與巴基斯坦之間的事務。這是主權範圍內的自主抉擇,體現着兩國的獨立意志。任何第三方都不應多加置喙。
最後想問一句:你覺得印度這波操作是真糊塗還是裝明白?中巴未來還會在哪些裝備上深化合作?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