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剛結束,尼克松就立馬訪台,毛主席拍案:我們不能再忍了

1950年6月,高雄碼頭那是人山人海。

3.3萬名國軍全副武裝,手裡甚至拿着棉大衣——這可是去朝鮮打雪仗用的裝備。

這時候的蔣介石,手裡攥着這點家當,就像個想翻本的賭徒,把最後的籌碼都推上了桌。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五十二軍,也是遼瀋戰役里唯一成建制跑出來的“獨苗”。

老蔣站在地圖前,眼睛裡冒着光,覺得自己離“反攻”從來沒這麼近過。

結果呢?

華盛頓一封急電,直接給他澆了個透心涼。

這幫人棉衣都領了,最後連船都沒上去,就被按死在了台灣島上。

朝鮮戰爭剛結束,尼克松就立馬訪台,毛主席拍案:我們不能再忍了 -

你說怪不怪?

美國人花大錢派艦隊保護台灣,老蔣說“我自己帶乾糧去幫忙打架”,美國人反而不樂意。

這背後的彎彎繞,全是算計。

這就好比你花錢請了個保鏢看家,保鏢卻非要出去跟人約架,萬一保鏢被打殘了,你家豈不是要被端了?

要把這事兒捋清楚,還得回看當時那個爛攤子。

1949年老蔣像喪家犬一樣逃到台灣,那時候杜魯門都準備棄療了,想讓台灣自生自滅。

結果朝鮮那邊槍聲一響,美國第七艦隊立馬橫在海峽中間,老蔣這才鬆了口氣:保命符算是拿到了。

但他不想光保命啊,他想借這股東風搞事情。

朝鮮戰爭剛結束,尼克松就立馬訪台,毛主席拍案:我們不能再忍了 -

那時候麥克阿瑟是“聯合國軍”的老大,鷹派里的戰鬥機。

為了贏,他真動過借兵的念頭,甚至派了海軍上將柯克去台北摸底。

老蔣一聽,樂得跟過年似的,立馬拍胸脯:52軍,隨時能走!

這支部隊雖說是殘兵敗將湊起來的,但在那會兒的國軍里,確實是矮子里的將軍,唯一的王牌。

眼看就要成了,結果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英國。

英國人精啊,為了保住香港那點利益,早就承認新中國了。

他們心裡明鏡似的:要是朝鮮戰場上出現了國民黨旗幟,那性質就變了,中國肯定跟你拚命,搞不好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英國人直接跟美國攤牌:老蔣要是去,我們就撤。

朝鮮戰爭剛結束,尼克松就立馬訪台,毛主席拍案:我們不能再忍了 -

美國高層腦子也轉過彎來了。

杜魯門一琢磨,我派艦隊是防守的,你台灣把兵都拉出去,後防空虛被解放軍偷了家,那我成什麼了?

冤大頭啊?

於是,老蔣的“出兵計劃”直接涼涼。

這事兒把老蔣鬱悶壞了。

但他這人吧,就是不死心,既然正門不讓走,那就走後門。

他發現解放軍主力都去抗美援朝了,東南沿海有點空。

於是,一場沒多少人知道的“襲擾戰”開始了。

朝鮮戰爭剛結束,尼克松就立馬訪台,毛主席拍案:我們不能再忍了 -

這不就是現在說的“游擊戰”反着打嗎?

老蔣盯上了兩個地兒:南日島和東山島。

這可不是瞎選的,南日島那是大陸的防守死角。

1952年10月,趁着駐島解放軍大意了,國軍搞了個偷襲。

說實話,這次還真讓他鑽了空子,南日島一度丟了。

這大概是老蔣去台後為數不多的高光時刻,夠他吹半年的。

但這種戰術上的小便宜,根本擋不住戰略上的降維打擊。

華東野戰軍第十兵團反應那是相當快,三天後大軍壓境,前兩天還嘚瑟的國軍瞬間崩盤,南日島又回去了。

朝鮮戰爭剛結束,尼克松就立馬訪台,毛主席拍案:我們不能再忍了 -

如果說不死心是種病,老蔣這會兒已經病入膏肓了。

1953年7月,眼看板門店都要簽字停戰了,老蔣急眼了,孤注一擲突襲東山島。

這哪裡是打仗,分明是政治賭博:他就是想在停戰前,給美國爸爸證明一下“我還能打”。

結果呢?

慘不忍睹。

解放軍增援速度快得離譜,守島部隊鑽坑道死磕,等援軍一到,國軍那幫所謂的“精銳傘兵”還沒落地成盒,就被打得滿地找牙。

東山島這一敗,實際上就是給老蔣的“反攻夢”判了死刑,以後也就是過過嘴癮了。

正面剛不過,偷襲也不行,老蔣就把手伸向了最陰暗的地方——戰俘營。

朝鮮戰爭剛結束,尼克松就立馬訪台,毛主席拍案:我們不能再忍了 -

這一段歷史,現在提起來都讓人心裡堵得慌。

為了配合美國搞那個噁心人的“自願遣返”,一大批台灣特務混進了朝鮮戰俘營。

他們根本不是去打仗的,是去搞精神折磨的。

據回來的老兵回憶,這幫特務最下作的手段就是強迫戰俘刺字。

用帶反動口號的刺青,把人搞得人鬼不像,逼着你去台灣。

這種手段,哪怕放在古代都算是缺德帶冒煙的,徹底暴露了老蔣集團那點“政治仗”的醜陋嘴臉。

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一簽,半島是不打了,但台海這邊更凶了。

老蔣看武力沒戲,就開始搞政治固化。

朝鮮戰爭剛結束,尼克松就立馬訪台,毛主席拍案:我們不能再忍了 -

1953年底,尼克松悄咪咪訪台,弄出個《美台共同防禦條約》。

這玩意兒啥意思?

就是想把台灣從法理上跟中國切開,搞成既定事實。

毛主席在中南海一眼就看穿了:這不能忍!

這時候必須給美蔣一點顏色看看,不然真以為睡獅是Hello Kitty呢。

雖然那時候打金門條件不夠(沒海空優勢),但必須打個痛快的。

毛主席盯着地圖,指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島——一江山島。

這一招真是絕了。

朝鮮戰爭剛結束,尼克松就立馬訪台,毛主席拍案:我們不能再忍了 -

一江山島是大陳島的大門,把它拿下,浙東沿海的大門就開了,直接打臉那個正在談的美蔣同盟。

1955年1月18日,這一天記入史冊。

這回可不是“小米加步槍”了,是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

你去翻翻那天的記錄,那種壓迫感撲面而來:頭頂上轟炸機呼嘯,把工事炸成火海;海面上軍艦貼臉輸出;登陸部隊像潮水一樣湧上去。

也就幾個小時,守島國軍就崩潰了。

下午2點,紅旗就插上去了。

這仗打完,效果那是立竿見影。

一江山島一丟,大陳島上的國軍嚇破了膽,在美國軍艦掩護下連夜跑路。

朝鮮戰爭剛結束,尼克松就立馬訪台,毛主席拍案:我們不能再忍了 -

至此,浙東沿海島嶼全部解放。

老蔣在台北官邸里,聽着戰報,看着地圖上一個個被拔掉的釘子,心裡估計五味雜陳。

那個讓他做夢都想回去的“大陸”,已經變成了一座他永遠翻不過去的鋼鐵長城。

至於後來的金門炮戰,那都算是這一系列博弈的尾聲了。

從想去朝鮮的野心勃勃,到東山島的慘敗,再到一江山島的徹底沒戲,這幾年老蔣不光輸掉了軍隊,連最後的幻想也輸光了。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走了,臨死也沒等到那張回家的船票。

那件當年發下去的棉大衣,估計早就爛在庫房裡了。

參考資料:

朝鮮戰爭剛結束,尼克松就立馬訪台,毛主席拍案:我們不能再忍了 -

齊德學,《抗美援朝戰爭史》,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年

徐焰,《金門之戰》,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年

美國國務院檔案,《對外關係文件集:中國與遠東(1950-1955)》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