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氣!朝鮮在聯大火力全開,當著190多國的面,列出日本一大罪狀

前言

11月19日,日本代表在聯合國自信地爭取常任理事國席位。

然而,朝鮮代表的發言卻像一記耳光,當眾撕下了日本的面具,畢竟一個連歷史罪責都無力面對的國家,有何顏面談論全球安全。

這種“想穿西裝卻沒底褲”的尷尬背後,藏着什麼秘密?會對亞洲帶來什麼後果?

硬氣!朝鮮在聯大火力全開,當著190多國的面,列出日本一大罪狀 -

編輯:CY

朝鮮一把撕下日本的假面

當地時間11月18日,在第80屆聯大安理會改革會議上,氣氛忽然變了,朝方代表站在講台上,直接把矛頭對準了日本,當著全球190多個國家的面。

他們公開反對日本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意圖,歷史問題沒解決,現實走向又讓人擔憂,這樣的日本,怎麼能當全球安全的“門神”?這番話更是一種對現實局勢的警醒。

硬氣!朝鮮在聯大火力全開,當著190多國的面,列出日本一大罪狀 -

朝鮮的發言有力,日本是否具備“道德資格”成了這場風波的中心問題,“資格”被質疑,日本的形象有些站不住了,安理會可是聯合國最核心的決策機構。

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這是全球政治權力的最頂層,日本這些年一直表態希望入常,他們認為自己經濟、外交、發展援助有貢獻,理應獲得更大話語權,但問題是,光看表面成績單遠遠不夠。

硬氣!朝鮮在聯大火力全開,當著190多國的面,列出日本一大罪狀 -

安理會的席位不僅看實力,更看責任和歷史包袱,朝鮮代表“炮轟”日本,他們直言日本沒有道德資格,也沒有正當理由覬覦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日本與其覬覦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不如儘早清算歷史,履行時代責任,這包括人類道義責任,以及不可推卸的國際法義務,朝鮮這次在聯合國的表態,其實點出了一個共識。

這個共識在亞洲國家中普遍存在,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模糊態度,讓人難以信任它,尤其是二戰期間的侵略行為,戰後對歷史責任的態度,都還沒徹底解決,這些都不是“舊賬”。

硬氣!朝鮮在聯大火力全開,當著190多國的面,列出日本一大罪狀 -

而是今天評判一個國家是否有能力、有資格,在全球安全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前提條件。

紙老虎的肌肉秀給誰看

日本政府近年來不斷強化軍事政策,防衛預算連年上漲,軍備更新速度也在加快,這種趨勢和其自詡的“和平國家”形象開始脫節,更關鍵的是內部政治風向的變化。

一些右翼政治勢力公開否定歷史,甚至推動修改教科書、弱化戰爭責任的內容,這些行為在亞洲鄰國看來,不是“歷史爭議”,而是赤裸裸的“歷史逃避”,甚至是“歷史篡改”。

硬氣!朝鮮在聯大火力全開,當著190多國的面,列出日本一大罪狀 -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爭取入常的努力,就變得格外敏感,朝鮮的發言其實反映了更大的區域態度,這是亞洲國家對日本“形象與行為不一致”的深層擔憂,舊傷未愈,歷史的沉痾依然壓在心頭。

日本在朝鮮半島的歷史問題,尤其是對鄰國造成的戰爭創傷,一直是國際政治中繞不過去的點,朝鮮在發言中直接提到日本當年的侵略行為和戰爭罪行,是因為這些事情從未被真正解決過。

在戰後幾十年里,日本政府雖有過幾次表態,但始終沒有一套讓周邊國家信服的歷史反省機制,更令人不安的是,日本國內的政治風向正在發生變化,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歷史教材。

硬氣!朝鮮在聯大火力全開,當著190多國的面,列出日本一大罪狀 -

淡化戰爭責任的行為,在亞洲鄰國眼中格外刺眼,歷史問題至今依然敏感,因為它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價值觀,以及未來的政策走向,如果一個國家不能正視過去。

就很難讓人相信它會在未來承擔起和平的責任,這是朝鮮這次發言所想傳達的核心邏輯。

警鐘敲響,東亞正在變一盤險棋

日本如果連歷史責任都沒有勇氣面對,又怎麼能讓人放心把全球安全的一票否決權交給它?不僅朝鮮有這種想法,實際上,包括中國、韓國在內的多個亞洲國家,立場都非常明確。

硬氣!朝鮮在聯大火力全開,當著190多國的面,列出日本一大罪狀 -

在這場聯合國大會上,雖然朝鮮的發言最為直接,但整個東亞的戰略格局其實早已悄然發生變化,日本並不是單純地“提高國防能力”,而是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進行系統性調整。

尤其是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互動,正在改變整個地區的安全平衡,日本與菲律賓的關係就是一個明顯例子。

過去幾年,日本不斷向菲律賓提供軍艦、雷達系統、防務技術支持,雙方在安全領域的合作逐漸加深,表面看是“互利共贏”,但站在更高的地緣政治視角來看,這種合作顯然帶有針對性。

硬氣!朝鮮在聯大火力全開,當著190多國的面,列出日本一大罪狀 -

特別是在南海和台海局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日本此舉被認為是在構建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區域防務網絡。

更重要的是,日本正在把這種合作方式推廣到更多東南亞國家,雖然這些國家在歷史上也曾是受害者,但在如今的地緣格局中,一些政府開始淡化歷史問題,轉而看重現實利益,這種選擇存在極大的風險。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一旦區域安全被某種單邊力量主導,後果往往是衝突加劇。

硬氣!朝鮮在聯大火力全開,當著190多國的面,列出日本一大罪狀 -

信任門檻

而日本國內一些政客的言論,更加劇了這種不安,近些年,日本有人公開提出“核共享”政策的可能性,甚至討論修改憲法第九條,徹底解除對軍力的限制,這些話題說明日本的安全政策正在發生實質性轉變。

這一切不能只看作日本的“正常國家化”,更應該從區域安全的角度進行警惕,如果日本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區域軍事事務中,甚至試圖主導某些安全議題,那整個東亞的穩定將面臨極大挑戰。

硬氣!朝鮮在聯大火力全開,當著190多國的面,列出日本一大罪狀 -

尤其是在中美競爭加劇、朝韓關係敏感、台海局勢緊張的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擴張都可能成為導火索,區域不安,和平需要更多承諾而不是口號,朝鮮的發言激烈,但也從另一個角度提醒國際社會。

東亞和平不是自然存在的,需要各國共同維護,尤其是那些曾對地區造成巨大傷害的國家,更應該承擔起更多責任,日本如果真想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外界對它的疑慮。

硬氣!朝鮮在聯大火力全開,當著190多國的面,列出日本一大罪狀 -

這不僅是態度問題,更是行動問題,不能一邊說著“促進和平”,一邊加快武裝進程,不能一邊強調“歷史教訓”,一邊推動淡化責任的政策,對於東南亞國家而言,也到了重新思考區域安全策略的時候。

短期的軍事合作可能帶來臨時的安全感,但如果因此失去了戰略獨立性,未來一旦局勢惡化,受影響最深的還是這些國家本身。

歷史已經一次次證明,靠外部力量維持的安全,往往不牢靠,在整個東亞地區,穩定的根基從來不是靠軍備競賽堆出來的。

硬氣!朝鮮在聯大火力全開,當著190多國的面,列出日本一大罪狀 -

而是靠彼此尊重、坦誠對話,以及對歷史的共同認知打下的,如果日本真想成為“和平的推動者”。

結語

一個不敢直面昨天的國家,註定走不進明天,東亞的未來,不在誰的導彈更准,而在誰的歷史書更真,當警鐘再次敲響,我們該如何握緊這根和平的接力棒?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