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在今年開始的新一輪中美經貿博弈中,美方無端對中國船舶加征港口費,隨即遭到中方強硬反制。
香港《南華早報》11月11日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已於當地時間11月10日叫停了這一“毒計”,而以民主黨人為代表的一干人等又開始搞事情,批評此舉削弱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強硬的主張。
“暫停或減少依據‘301條款’設立的港口費的徵收,只會進一步拖延美國重建這一關鍵產業的進程。”美國國會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下稱“中國委員會”)民主黨籍首席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西(Raja Krishnamoorthi)和另一名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約翰·加拉門迪(John Garamendi)在11月7日致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的聯名信中炒作道。
這兩人渲染稱,此舉是對近年來兩黨為重振美國這一關鍵產業所做努力的重大倒退,301調查行動“不能成為對華談判籌碼”,特朗普政府繼續與中方談判的計劃表明,諸如301調查之類的“保護措施”,“可能會被進一步削弱”。
跳出來反對還不只有民主黨人,儘管航運業認為暫停徵收港口費將減輕成本、促進貿易,但部分工會組織卻宣稱,這可能削弱美國的海運影響力,並向中方傳遞“錯誤信號”,且與特朗普政府此前拉高的對華調門相矛盾。
滿載集裝箱的貨船停靠在美國加州奧克蘭港。 奧克蘭港網站
當地時間11月6日,特朗普政府宣布,作為緩解貿易緊張局勢更廣泛協議的一部分,正式敲定對涉華船舶暫停徵收一年期美國港口費用的計劃。彭博社指出,這是特朗普在與中方貿易協定談判中做出的一項“關鍵讓步”。
據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聯邦公報》公告中稱,自11月10日起,暫停因“301條款”貿易調查對中國採取的所有懲罰性措施。《南華早報》注意到,這份公告的意見徵詢期異常短暫,只有一天時間,截至當地時間11月7日下午結束。
海事顧問亨特·斯泰爾斯(Hunter Stires),曾擔任現任美國海軍部長約翰·費蘭(John Phelan)的戰略顧問。他當地時間11月10日在社交媒體上聲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暫停徵收港口費是一個“重大戰略錯誤”。
“美國取消對超過1萬艘中國船舶徵收的費用,以換取中國取消對183艘美國船舶徵收的報復性費用,無疑是美國一次偽裝成‘對等舉措’的投降。”他寫道。
《南華早報》認為,斯泰爾斯的批評凸顯了美國國會議員和業內人士日益高漲的反對聲浪,他們警告稱,暫停徵收港口費用可能會損害美國的長期海事利益,甚至還表達了“強烈失望”。
事實上,港口費的實施迅速擾亂了全球航運格局,一些承運商調整了美國航線,重新安排港口計劃並減少船舶運力,以緩解財務壓力。
支持者認為,暫停徵收港口費為航運業提供了亟需的緩解,並有助於在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中穩定全球供應鏈。
“無論哪個國家徵收港口費,最終都會增加消費者成本,並使航運業淪為貿易戰的又一枚棋子。”代表21家美國航運公司的美國航運協會(CSA)在一封致格里爾的信中表示。
10月14日,美國無端對中國船舶加征港務費後,中方採取反制措施,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南華早報》10月21日曾發文指出,這場港口費爭端已經波及全球航運業,業內人士預計,儘管美國額外收取的費用增加了航運公司的壓力,但中國領先的造船業依然具有優勢。
世界航運理事會(WSC)總裁喬·克拉梅克(Joe Kramek)此前表示:“全球貿易在自由流動時方能發揮最佳效能。美國與中國暫停船舶相關費用,對出口商、進口商及消費者而言都是利好。避免額外成本有助於維持貿易競爭力,同時保障關鍵航道的通行順暢。”
10月30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聯合安排答記者問時,介紹了中美經貿團隊通過吉隆坡磋商達成的成果,其中:美方將暫停實施其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調查措施一年。美方暫停實施相關措施後,中方也將相應暫停實施針對美方的反制措施一年。
此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曾表示,美方措施是典型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行為,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違背《中美海運協定》平等互惠原則,賦予相關國家航運和造船企業不公平競爭優勢,構成對中國航運、造船等產業的歧視性做法,嚴重損害中國相關產業利益。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於10月10日宣布將對涉及美國旗、美國造、美國公司擁有、參股或經營等美國元素的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
發言人強調,中方在相關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中方敦促美方糾正錯誤做法,與中方相向而行,通過平等對話協商方式解決雙方關切的問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