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1月11日電 交通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要求。《建議》強調,需要完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強跨區域統籌布局、跨方式一體銜接,強化薄弱地區覆蓋和通達保障。同時,推動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
在這一進程中,高速鐵路成為最亮眼的“名片”之一。香港《南華早報》此前在文章中寫道,中國憑藉龐大的高鐵網絡和卓越的建設能力,在全球鐵路旅行格局中佔據領先地位。文章作者、時任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回憶起自己1982年來中國培訓的經歷,當時從北京到西安需乘坐15小時的卧鋪列車,而如今這段路程坐高鐵僅需4小時。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截圖
不斷刷新時速的“復興號”列車穿梭於總里程達4.8萬公里的高速鐵路網,連接哈爾濱與烏魯木齊,延伸至西雙版納——這是中國鐵路發展的生動縮影。
高鐵不僅改變了國內旅遊格局,也以其高性價比、準點便捷和綠色低碳的特點,成為越來越多人出行的首選。去年中國鐵路客運量超過40億人次,高鐵網絡覆蓋數百個城市,其規模效應和持續增長的旅行需求,構成了難以複製的系統優勢。此外,高鐵不僅能降低成本,還帶來了巨大的綠色效益。
國際旅遊媒體《旅行與旅遊世界》(travel and tour world)也注意到,東亞地區正通過人工智能系統、智能機場和超高速鐵路等技術,重新定義全球旅遊業未來。文章特別提到,中國始終是技術創新的先行者,在旅遊業中亦是如此。《建議》提出,拓展旅遊領域合作新空間,推進旅遊強國建設,豐富高品質旅遊產品供給,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同時,提升入境游便利化國際化水平。
11月5日,在浙江省台州市杭台高鐵溫嶺至玉環段施工作業現場,中鐵十四局工作人員操作長軌牽引車進行鋪軌作業。(圖片來源:新華網)
文章寫道,這種無縫的旅行體驗還將延伸至鐵路網絡,更快速的高速列車和新一代磁懸浮系統正在研發當中。中國在高速鐵路系統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這些系統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連接其廣袤的城市。這些發展,加上智能旅遊樞紐和人工智慧驅動的旅遊服務,不僅將使國內旅行更加便捷,還將促進入境國際旅遊。
雅虎新聞則報道了一位旅居泰國的外國旅行者@beardedtravels 在中國乘坐高速列車的真實體驗。報道稱,中國近年來一直大力推動這種出行方式的發展。西方人分享在中國乘坐高鐵的經歷並不罕見,他們通常對高鐵的舒適度、便利設施以及價格實惠讚不絕口。這位博主在視頻結尾問道:“你覺得這值25美元嗎?”一人評論道:“太酷了!”另一位評論者補充道:“絕對值了。”
報道還提到,除了舒適與經濟,高鐵還具備顯著的環保優勢。相比航空,鐵路產生的碳污染更少,對緩解全球變暖和極端天氣具有積極作用。
西班牙as新聞網站報道截圖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高鐵網絡仍在不斷拓展。西班牙as新聞網站日前在報道中指出,中國再次挑戰速度極限——這一次,它可能會重新定義全球旅行的未來。在cr450型高速列車的技術標準下,理論上可將從洛杉磯到舊金山(超過380英里)六個小時的行程縮短至一個多小時。
從完善路網到技術迭代,從提升服務到綠色轉型,中國正以系統的交通發展戰略與持續的技術創新,不僅改變着國內外乘客的出行方式,也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定義“未來旅行”的圖景。隨着高鐵網絡不斷延伸、智能系統持續升級,一個更高效、更便捷、更可持續的旅行時代,正在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編譯:馬芮 審校:高琳琳 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