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特朗普本以為,我國會在關稅戰裡第一個舉白旗,乖乖來談“豁免條件”。
然而,我們不僅沒退,還成了所有國家和地區中,唯一敢直接回懟它們的對手。
更要命的是,我們的反擊不光快,而且準——關稅、稀土、實體清單,三板斧一齊劈下來,刀刀戳進美國產業和軍工的命門。
幾個月後,從日內瓦到倫敦,再到瑞典,美方步步退讓,8月,關稅暫停協議簽字那一刻,誰贏誰輸,一清二楚。
![]()
從誤判開始的連鎖崩塌
要理解美國官員口中的“輸”,得先從他們的誤判說起。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我們的商品徵收“對等關稅”,底氣很足。
他以為,只要一加稅,出口商就會急得跳腳,企業壓力會逼得我們盡快來求和。
這種想法,在白宮內部甚至成了“共識”。
可幾天后,我們的回擊像一桶冷水澆滅了他們的自信。
中央宣布對七類稀土實施出口管制。
這不是簡單的“加點稅”,這是動手掐住美國的產業咽喉。
稀土是什麼?在手機、電動車、導彈、戰機乃至最尖端的EUV光刻機裡,都要用到它。
尤其是中重稀土,我們的產量和加工技術幾乎是全球唯一的頂級水平。
截止2023年,我國重稀土金屬供應佔全球的99%,而這其中,精煉稀土佔90%。
![]()
美國官員沒想到,這一步直接點燃了他們自己內部的恐慌。
美貿易代表辦公室的顧問一邊擔心稀土供應被切斷,一邊還裝出一副“勸告”口吻,說我們要是長期停供,會“損害自己的國際聲譽”。
諷刺的是,他完全閉口不提美國這些年來在芯片、關稅、實體清單上對我們的各種打壓。
而在行業裡,慌得更快。
美國元素公司CEO邁克爾·西爾弗直言,他們被告知需要45天才能拿到出口許可證。
雖然他早在去年冬天就加了庫存,但45天能不能撐住,誰也不敢打包票。
更讓五角大樓緊張的是,軍事承包商的稀土儲備幾乎為零。
MP材料公司甚至公開說:無人機和機器人是未來戰爭的武器,而我們關鍵原料的供應鏈,已經被切斷了。
這種衝擊,對美國來說是立竿見影的。
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時,我們直接斷了七個禮拜,哪怕日本一些公司稀土庫存夠用一年,仍然被沖擊得夠嗆。
而美國公司一向不囤貨——因為稀土太貴,他們寧可把現金用在別的地方。
這樣一來,供貨一斷,就是致命打擊。
![]()
中國的“三板斧”如何精準命中
但是,我們並沒有停在稀土這一招上,而是像打太極一樣,連環出手。
稀土出口管制只是第一板斧,緊接著,針對美商品徵收的反制關稅,直擊對方的農產品、能源和高端製造出口。
與此同時,更是點名封殺那些長期配合美國對華技術封鎖的企業。
這三招合起來,就像鎖鏈一樣,把美國的工業、軍工、科技三個支柱牢牢牽制住。
先看最新一組數據。
2025年8月,美商務部承認,今年上半年美消費者支出出現了18年來罕見的下滑。
要知道,消費者支出占美國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這就像是家庭的“米缸”被抽了底。
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2010年金融危機的寒冬。
當年的經濟還在“二次探底”的邊緣,人們日子緊巴巴,如今的場景卻是自己打關稅仗把自己打成了這樣。
阿迪達斯、寶潔這些日常品牌已經向投資者攤牌:漲價,不漲不行。
沃爾瑪、玩具巨頭美泰早早就發出預警。
家具、家電、玩具等價格全面上漲。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給出了扎心的算賬。
光是現行關稅政策,就讓美國GDP每年縮水1150億美元,相當於每戶家庭一年少了2400美元的可支配收入。
![]()
要說哪個行業被關稅壓得喘不過氣,那非汽車業莫屬。
福特、通用、斯泰蘭蒂斯三大巨頭的財報已經擺明:
今年第二季度,福特因為關稅損失8億美元,這是自2023年以來第一次季度虧損。
通用最多虧了11億美元,斯泰蘭蒂斯也不好過損失3.5億美元。
三家加起來,全年預計要被關稅吞掉70億美元利潤。
特朗普可能沒想到,這場關稅戰打到最後,中國沒“第一個投降”,反倒是美國自己的企業和家庭率先喊疼。
![]()
談判桌上的主動權
在這樣多重打擊下,美國的談判態度開始鬆動。
2025年4月22日,川普在記者面前罕見鬆了口,說對華關稅“確實很高”,已經疊到145%,不應該這麼高,協議一達成就會“大幅下降”。
這話一出,媒體和市場立刻豎起耳朵:原來這位曾經拍桌子加稅的人,現在也開始覺得稅太沉了。
同一天,美財長貝森特對投資者吐了真心話——高關稅“不可持續”,僵局“難以為繼”。
意思很明白:這仗打得又燒錢又傷筋動骨,撐不住了。
尷尬的是,特朗普關稅戰初期還愛吹“談判成績單”,說和墨西哥、日本、歐盟“取得重大進展”。
結果呢?墨西哥總統辛鮑姆直接出來潑冷水,說跟川普的通話只是“提出了一些論點”,根本沒達成任何共識。
於是兩面夾擊下,5月,日內瓦談判上,美方首次提出關稅減免條件。
這對白宮來說,是一個政治上極難的轉彎,意味著他們必須承認,“中國先求饒”的預設,已經徹底破產。
接下來的6月的倫敦會談、7月的瑞典會談,雙方的討論越來越具體。
美方在壓力之下,開始考慮用關稅讓步換取稀土出口的恢復,而中方的立場很清楚:談可以,但必須是對等、成比例的減免。
最終,到了8月12日,關稅繼續暫停協議在外界的注視下簽字生效。
繼續暫停24%關稅90天,保留10%基準稅率。
![]()
這份協議背後的信號很直接:在這場博弈裡,美國沒能逼中國低頭,反而被迫讓出關稅陣地。
更重要的是,這場博弈讓美國認清了一個現實,在全球化的產業鏈裡,想繞開我們,尤其是在稀土這樣的關鍵領域,不是短期內能做到的事。
與其用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關稅政策,不如放下姿態,修修制度、減減繁文縟節,讓企業自己跑起來。
參考文獻: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新華社,2025-08-12中國管制稀土出口,美國業界“喊疼”:請中方“收回成命”,觀察者網,2025-04-14外媒分析:中國在關稅較量中握有多張王牌,美國目前痛感更強,觀察者網,2025-04-15美媒:關鍵數據下滑凸顯關稅危害美經濟裂痕持續加深,中國新聞網,2025年08月07日美車企曬關稅“代價賬單”,專家: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被要求用“利潤”填補美稅收收入,環球網,2025-08-10特朗普政府釋放緩和信號美財長:對華談判將會是一場“持久戰”,央視網,2025-04-24特朗普稱或大幅降低對中國關稅,外交部這樣回應,界面新聞,2025-04-23美官員私下承認:誤判了!特朗普原以為中國會最早,觀察者網,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