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隊伍日益壯大,其法律服務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無錫市司法局以“實體陣地築基、熱線網絡增效、數字平台賦能”為抓手,構建全方位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斷擴大公共法律服務覆蓋面,推動法治溫度有效觸達新就業形態勞動者。
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作分散、流動性強的特點,在全市公共法律服務平台精準布局服務陣地,截至目前,已在騎手聚集區、貨車司機之家、網約車黨群服務中心等場所設立“護新”公共法律服務站點50個,提供法律諮詢4400餘次。
各區縣司法局通過法律援助服務的“精準推送”,在勞動者休息間隙、等單之餘實現及時“送法”。如江陰市司法局打造“騎手之家”公共法律服務微站點、“澄風萬里”貨車司機服務驛站、涉外電商產業園法律服務站;宜興市司法局打造“小蜜蜂驛站”“紫砂直播公益法律服務站”等特色服務平台,收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注的問題,並提供法律服務;梁溪區司法局打造“梁蜂驛站”法律援助聯絡點等。
為構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長效機制,無錫市司法局聯合法院、人社等六部門下發《關於印發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工作意見》,建立勞動人事爭議協商調解工作機制,依託市縣兩級勞動人事爭議聯合調處中心設立新業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中心,形成集人民調解、勞動仲裁、行政調解、司法確認為一體的勞動爭議化解格局,確保爭議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同時,持續優化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供給和質量監管,融合線上線下服務,通過答疑解惑、把脈問診、紓困解難等方式為該群體依法維權提供法治保障。江陰市司法局探索“法律援助+民事支持起訴”司檢協作辦案機制,積極推動勞動監察與法律援助無縫銜接,探索“調解—仲裁—訴訟”全鏈條保障模式。
為提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法治意識和維權能力,無錫司法行政系統圍繞憲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聚焦合同簽訂、交通安全、工傷認定等常見法律問題,通過解讀典型案例、定期推送法規解讀等,助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規避法律風險。
惠山區司法局在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置新業態專區,開設服務窗口,配備專職值班律師,並開通“綠色通道”,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法律諮詢、援助申請、公證辦理、調解預約”一站式服務;在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嵌入新業態服務站點,依託司法所、值班律師及社區“法律明白人”定期開展“坐班服務+流動宣傳”,推動法律服務進一步下沉。
濱湖區司法局聯合律所開展“賦能新業態,助‘新’共成長”專項活動,以“普法+案例+解析”的方式,走進新業態企業,為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送上豐盛的“法治套餐”。
新吳區司法局建立公益法律服務協作機制,組建由90餘名律師組成的“律益新吳”法律服務團,與各司法所對接聯動,為單位、企業以及社區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素材來源:法治日報、無錫市司法局
主辦:江蘇省司法廳宣傳教育處
編審:李偉 編校:黃韜 編輯:王瑞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