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公里造價4.5億元,浙江為何大手筆建這條高鐵?

下飛機就能上高鐵,浙江終於要有直連高鐵的機場了。

據媒體報導,杭州蕭山機場站樞紐及接線工程(簡稱“杭州機場高鐵”)隧道挖掘進度過半。這意味著,杭州蕭山機場距高鐵直連更近一步。

這是全國唯二的隧道過江(錢塘江)高鐵線路,也是浙江首條隧道過江的高鐵,還是浙江首條直連機場的高鐵。

✎ 圖源:圖蟲創意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的交通規劃佈局中,“空鐵聯運”被頻頻提起,陸續有城市佈局直連機場的高鐵線路,以解決乘客在不同交通工具間耗時耗力的換乘煩惱。

不過杭州的野心不止於此。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杭州機場高鐵直連蕭山機場,乘客下飛機就能直接坐高鐵去往其他城市,尤其利好開展國際貿易業務人群。

當相關出行需求抵達一定程度後,可以通過規模經濟實現更低票價,進一步催生客運需求,推動打造杭州作為國際國內中轉站的地位,提升杭州的國際化水平。

橋隧比98%、每公里耗資4.5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在2019年公示的鐵路杭州蕭山機場站樞紐方案中,就出現“空鐵聯運”的概念,提出將火車站、機場建在一起,形成較大的交通樞紐。

2020年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中,提出構建協同聯動的世界級機場群。

具體到杭州,提出建設以空鐵聯程聯運為核心的現代航空樞紐,研究推動干線鐵路引入杭州機場,並提出加快杭州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

上述背景下,2021年5月,杭州機場高鐵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浙江省發展改革委批复。相關工程於其後幾年陸續調整、更新、分段開建。

從杭州機場高鐵最新版本的線路設計來看,該線路全長約85公里,項目總投資約383億元。其中正線串聯起嘉興、杭州、紹興3市,長度72公里;另有一條蕭山機場出發至杭州南站的聯絡線,長度13公里。

由此折算,該高鐵平均每公里造價超過4.5億元。與其對應的是,杭州機場高鐵橋隧比高達98%。

我國高鐵建設根據地形、建成區、生態、徵地拆遷等因素差異,造價在1億—4億/公里範圍波動。

由此作對比,為什麼杭州機場高鐵單位造價如此之高?

要理解造價高的原因,就要先理解高鐵橋隧比。

簡單而言,就是在高鐵建設中,橋樑和隧道的長度佔高鐵線路總里程的比例。一般而言,橋隧比越高,即線路中橋樑和隧道的佔比越大,通常意味著工程難度越高、造價愈高。

楊新苗表示,杭州機場高鐵每公里造價偏高,直接原因在於其經過的建成區(已完成成片開發建設的城市區域)較多,且需跨越自然屏障,即數公里的錢塘江。

值得一提的是,穿越錢塘江的方案中,早期規劃的是建設橋樑過江。

不過,每年錢塘江“一線潮”作為天下奇觀、也是當地的旅遊招牌,規劃者考慮到建橋可能影響觀潮效果,遂轉向隧道過江方案——盾構形式過江。

隧道全長5328米,其中盾構段3704米。項目相關負責人稱,隧道設計時速為350公里/小時,通車後高鐵穿越錢塘江隧道只需50多秒。

這也是我國唯二的隧道過江高鐵線路,另一條是渝廈高鐵的重慶菜園壩長江鐵路隧道。

楊新苗認為,我國在“空鐵聯運”方面的佈局相對滯後,很多機場早期建設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高鐵銜接,也就沒有預留相關建設空間。

後期再規劃時,可能會面對相對較多的建成區,建設成本較大,這也是現階段一部分城市沒有佈局“空鐵聯運”的原因之一。

助力杭州國際化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髮現,近期杭州機場高鐵獲批超長期特別國債18.9億元,助力項目推進。

大部分建設成本由浙江和沿線政府承擔,資金籌措方式包括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沿線地方政府通過國有企業籌資、銀團貸款、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

當地大手筆出資背後,杭州機場高鐵被賦予拉動區域經濟、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期待。

杭州發改委公眾號發文指出,杭州機場高鐵作為浙江省“千項萬億”工程,從暢通交通動脈、探索站城融合、賦能區域發展等三大方面,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具體來看,杭州機場高鐵直接連接蕭山機場,推動構建空鐵聯運綜合樞紐,同時填補杭州鐵路樞紐“東翼”空白。

另外,杭州機場高鐵在杭州蕭山機場、杭州南站、桐鄉、海寧、紹興均設有站點,屆時經由桐鄉站可連接滬杭高鐵、滬杭高鐵二線,經由紹興站可連接杭紹台高鐵,經由杭州南站可連接滬昆高鐵、抵達更多城市。

✎ 夜幕下的機場圖源:圖蟲創意

再者,交通樞紐往往會成長為經濟樞紐。 2022年,杭州提出舉全市之力發展建設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以蕭山機場為圓心的100多平方公里土地。

杭州機場高鐵建設的落地,可以提升樞紐運輸能級,進而賦能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

楊新苗認為,杭州機場高鐵的建設,關鍵意義在於實現“空鐵聯運”。

進一步來看,當前上海虹橋機場是我國典型的“空鐵聯運”模式,浦東機場也有在建高鐵線路即將接入。

杭州近年來形成了經濟產業的差異化佈局、在空域資源上也更有優勢。為此,杭州蕭山機場實現“空鐵聯運”,將有效拉動國際國內高端人群的客運需求,同時賦能當地產業。

而且相關客運需求抵達一定程度後,又可以通過規模經濟實現更低票價,吸引更多客流,進一步提升杭州作為國際國內中轉站的地位,提升杭州的國際化水平。

“空鐵聯運”城市超10個

楊新苗提到,空鐵聯運之於城市發展的賦能,德國法蘭克福機場是更早期也更經典的案例。

法蘭克福位於歐洲的地理幾何中心,基於這個地理條件,上世紀70年代,法蘭克福在修建1號航站樓時就引入鐵路,疊加相關空鐵服務,使旅客從法蘭克福下機場即可便捷地通過鐵路前往歐洲其他城市。

伴隨著客運量不斷變大,規模經濟拉低航空票價,又進一步擴大了客流量,由此推動法蘭克福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國際航空樞紐、歐洲的會展及金融中心。

珠玉在前,最近幾十年來,全球範圍內,陸續有大城市跟進佈局“空鐵聯運”,強化樞紐經濟。

把目光拉回中國。時代周報梳理髮現,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交通規劃文件陸續將“旅客聯程運輸便捷順暢”“空鐵聯程聯運”作為重要方向之一;同時,實現高鐵直連機場的城市名單也在持續擴大。

放眼全國,時代周報記者梳理髮現,已有上海、成都、海口、貴陽、石家莊、廣州、鄭州等超10座城市實現“空鐵聯運”,即高鐵直連機場。

當然,對於大部分現有機場的城市而言,因為早期選址未預留相關鐵路建設空間,再建新的高鐵線路往往意味著龐大的建設成本。所以,“空鐵聯運”是否有必要實現、如何實現,也是一個需要研判和權衡的問題。

在地方產業和客流需求相對有限,而建設成本又頗為龐大的情況下,新建高鐵線路或不現實。

✎ 撰文曾思怡

✎ 編輯黎廣

✎ 在縣城當老師,沒那麼吃香了

✎ 湖北挑戰“中部第一省”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