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就像身體裡的“輸水管道”,血栓就是管道裡的“小疙瘩”—— 一旦堵在關鍵位置,可能引發嚴重問題。
血栓主要分為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兩類,前者因堵塞供血動脈導致組織缺血,後者因阻礙血液回流引發局部淤血,二者在散步時的表現存在明確差異。
《美國醫學會雜誌》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因血栓相關疾病猝死的案例超1000 萬,且約80% 的血栓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
但其實,簡單的散步就能成為血栓的“檢測儀”—— 當血管被血栓阻塞時,下肢在運動中的異常信號會格外明顯。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的心內科專家吳長燕主任說,散步時的異常表現往往是血栓的早期預警,尤其是以下4 種信號需高度警惕,且能初步區分血栓類型。
![]()
一、走一會兒小腿酸,歇會兒就好,再走又酸
—— 可能是靜脈血栓
不少人覺得“散步小腿酸,肯定是沒練夠”,其實不一定。
如果酸的是單側腿,走5-10 分鐘就加重,歇幾分鐘能緩解,再走又開始酸,這可能是“靜脈血栓” 在搞鬼。
靜脈是幫血液“流回心臟” 的通道,血栓堵在靜脈裡,血液回不去,腿就會堆著“代謝垃圾”,自然會酸。
比如久坐的上班族、剛生完孩子臥床的媽媽,血液流得慢,就容易長這种血栓。
要是這種酸脹持續3 天以上,或者按小腿肚子會疼,別硬扛,趕緊去檢查。
二、散步時腳踝突然腫,按個坑半天不回彈
—— 大概率是靜脈血栓
散步時發現一隻腳的腳踝、小腿變粗,用手按一下會出個小坑,過好久才恢復,這不是“胖了”,很可能是靜脈血栓導致的水腫。
正常情況下,腿上的肌肉一動,就能幫血液流回心臟。
但靜脈被血栓堵住後,血液流不動,就會滲到皮膚下面,把腿“泡” 腫。
這種腫通常只在一條腿上,摸起來可能比另一條腿稍熱一點。
很多人會誤以為是“老寒腿” 或腎不好,其實是血栓在發展。
要是腫的同時還疼得厲害,甚至有點喘,得趕緊去醫院—— 血栓可能掉下來堵到肺裡了。
![]()
三、散步時腿腳髮飄,像踩棉花,一條腿使不上勁
—— 要防動脈血栓
散步時突然感覺腿腳不聽使喚,像踩在棉花上,或者一條腿沒力氣、老想崴腳,別覺得是“累著了”,可能是“動脈血栓” 影響了神經。
動脈是給身體“送氧氣和營養” 的通道,血栓堵在動脈裡,腿上的神經沒了氧氣,就會變“遲鈍”,連走路都不穩。
這種無力感歇多久都難緩解,還常只出現在一條腿上。
尤其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注意—— 這些病會傷血管,更容易長血栓。
要是同時手也麻、說話不清楚,可能是腦袋裡的血管堵了,必須馬上就醫。
四、散步時一條腿發涼,走一會兒變蒼白或發紫
—— 肯定是動脈血栓
天不冷,散步時卻發現一條腿比另一條腿涼,走一會兒還變蒼白、甚至發紫,這是典型的動脈血栓信號。
動脈被血栓堵死,血液送不到腿上,腿就會缺氧氣、缺營養,自然又涼又變色,嚴重時還會麻、會疼。
很多人會誤以為是“沒穿暖”,其實是血管堵了。
這裡教大家一個區分方法:動脈血栓的腿是涼的,靜脈血栓的腿可能是熱的。
要是腿涼、變色的情況,歇10 分鐘還沒好轉,趕緊做檢查,看看血管堵到啥程度了。
其實血栓沒那麼可怕,平時多注意就能預防:每坐1 小時起來走5 分鐘,每天散步累計30 分鐘,別抽煙、少喝酒,少吃油膩的—— 這些都能讓血管通暢。
下次散步時,多留意自己的腿:酸不酸、腫不腫、涼不涼、有力氣沒。早發現、早處理,血管通暢了,身體才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