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李益文 萬倩倩 黎雨桐
編輯丨吳桂興
13日,市場全天震蕩拉升,三大指數低開高走,滬指刷新十年新高,創業板指漲超2%。截至收盤,滬指漲0.73%,深成指漲1.78%,創業板指漲2.55%。滬深兩市成交額2.07萬億。
鋰電池產業鏈全線大漲,大消費板塊表現活躍,步步高等多股漲停,三元股份4連板。福建板塊持續走高,廈工股份、中國武夷等十餘股漲停。下跌方面,油氣板塊下挫,准油股份、中國海油走勢較弱。
鋰電池大面積漲停
儲能板塊持續爆發
寧德時代大漲超7%,鋰電池概念股大面積漲停。尾盤儲能概念持續走強,海博思創觸及20cm漲停,再創歷史新高。
消息面上,11月12日至13日,2025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四川省宜賓市舉辦。開幕大會上發布了2020—2025動力電池重大成果和2030全球動力電池發展展望。成果包括“材料體系革新 夯實電動化基礎”“電池性能進步 實現多維度突破”“系統結構創新 釋放電池能量潛力”“智能製造賦能 驅動產業效能躍升”“應用邊界延伸 開闢多元動力場景”。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大會上透露,近期寧德時代第五代磷酸鐵鋰電池產品已經開始量產,在能量密度及循環壽命上實現了新的突破。
東吳證券電新電動車首席阮巧燕發布觀點稱,本輪電池板塊行情主要來源於儲能、動力、ai數據中心等需求超預期,估值仍屬於合理區間,板塊仍具備向上彈性。當前,國內儲能產業高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源於能源結構轉型,隨着強制配儲退出,獨立儲能快速崛起。累計儲能需求將超2000gwh,年均需求達百gwh級。從未來空間來看,中國儲能產業已確立3年至5年的持續成長周期。
信達證券指出,儲能驅動新一輪鋰電周期,2026q1有望淡季不淡。鋰電歷史上大級別周期大部分由需求周期推動,2014-2016是政策驅動的商用車周期,2020-2022是電動車平價驅動的乘用車周期,受益海外能源轉型&國內儲能政策支持,預計進入2025-2027是全球能源轉型驅動的儲能周期,2026年儲能需求增速有望達50%。
東方證券認為,近期科技成長內部切換,電力設備行業走出相對優勢。我們認為風格仍然在科技成長,科技內部的高低切換還在持續,前期高位的科技行業震蕩調整後也有輪動的可能性。
阿里雲概念尾盤拉升
a股尾盤阿里雲概念異動拉升,數據港直線漲停,潤建股份、奧飛數據、創業黑馬、杭鋼股份、依米康等沖高。
港股方面,恒生科技指數午後拉升,漲幅擴大至1%,早盤一度跌超1%。阿里巴巴港股短線拉升,一度漲超5%,早盤一度跌近2%。
消息面上,據科創板日報,阿里巴巴已秘密啟動“千問”項目,基於qwen最強模型打造一款同名個人ai助手——千問app,全面對標chatgpt,加入全球ai應用的頂級競賽。阿里核心管理層將其視為“ai時代的未來之戰”,希望藉助qwen的開源技術優勢贏得競爭。
這是年初公布3800億投入ai基礎設施之後,阿里ai戰略的又一重要布局。此前,阿里重兵一直放在b端ai市場,通過阿里雲向各行各業提供模型api服務。基於qwen的優秀性能和國際影響力,阿里管理層認為啟動千問c端之戰的時機已經成熟。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出品 | 21財經客戶端 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 | 黎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