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億關稅紅包是空頭支票?美財長緊急拆台,特朗普賭局底牌盡失

要說近期全球財經圈最炸的消息,莫過於特朗普的 “撒錢宣言” 了!

這位美國總統直接放話,要給除高收入群體外的美國民眾,每人發至少 2000 美元的 “關稅紅利”,聲稱錢全來自貿易戰的巨額收入,既能拉民眾支持關稅政策,還能救低迷的股市和加密貨幣市場。

可這看似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一邊是高達數千億美元的資金缺口,一邊是最高法院正在審理的關稅合法性官司,從頭到腳都透着讓人看不懂的懸念。

5000億關稅紅包是空頭支票?美財長緊急拆台,特朗普賭局底牌盡失 -

該說不說,這筆 “紅包” 的規模着實驚人,按照特朗普的說法,高收入群體被排除在外,而美國近 18% 的成年人年收入超 10 萬美元,即便扣除這部分人,發放總額也得超過 5000 億美元。

可現實是,美國 2025 財年(2024 年10 月至2025 年9 月)的關稅收入也就 1950 億美元,比上一財年暴增 1180 億美元已經是極限。

要湊夠發紅包的錢,要麼繼續加關稅,可這會導致進口額大幅下降,反而讓關稅收入減少;要麼就得另尋財源,可特朗普一口咬定資金來源是關稅,沒提其他渠道。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後來透露,壓根沒和總統討論過發錢細節,所謂 “紅包” 可能不是直接發支票,而是小費免稅、加班費免稅這類間接形式。

關稅政策的合法性,才是這場 “紅包大戲” 的核心癥結,當地時間 11 月 5 日,美國最高法院專門就特朗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徵收大規模關稅的合法性展開辯論,財政部長貝森特還親自出席聽證

這場官司的源頭要追溯到今年 4 月,當時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所有貿易夥伴加征 “對等關稅”,立刻引發 12 個州聯合起訴,紐約州總檢察長直接指責他 “無權隨心所欲提高稅收”。

5000億關稅紅包是空頭支票?美財長緊急拆台,特朗普賭局底牌盡失 -

後來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和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都先後裁定這項關稅政策違法,特朗普政府不服才上訴到最高法院。

聽證會上,多數大法官都提出了質疑,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直言,徵稅權是國會的核心權力,總統不能隨意越界,就連幾位保守派大法官也加入了批評行列。

關稅政策早已讓美國企業苦不堪言,美國工廠設備製造商 OTC 工業技術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卡納迪就吐槽,他們原本靠低成本國家採購零部件,可特朗普的關稅攻勢讓供應鏈徹底亂了。

為了避稅,公司多次調整採購地,結果發現 “現在這些國家的關稅也一樣高,甚至更高”,最後只能咬牙硬扛,只求短期內不破產。

而消費者也沒躲過衝擊,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等智庫的研究顯示,特朗普第一任期的關稅政策,讓消費品、汽車、電子產品紛紛漲價,90% 以上的關稅成本最終都落到了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身上。

5000億關稅紅包是空頭支票?美財長緊急拆台,特朗普賭局底牌盡失 -

有學者算了筆賬,就算民眾真拿到 2000 美元,之前因為關稅漲價多花的錢可能遠遠超過這個數。

加密貨幣市場的劇烈波動,更讓這場 “紅包鬧劇” 添了幾分荒誕,10 月 11 日被幣圈稱為 “黑色星期六”,特朗普一條要加碼關稅的社交動態,讓比特幣一天之內蒸發 190 億美元,整個虛擬貨幣市場損失超 6600 億美元。

更蹊蹺的是,有神秘賬號在他發文前 30 分鐘,突然用 1.1 億美元 USDC 做保證金,精準做空比特幣和以太坊,短短几小時就賺了 1.6 億到 2 億美元。

而特朗普本人對加密貨幣的態度早已 180 度大轉彎,從之前罵比特幣是 “騙局”,到現在廢除相關限制政策,批准 “美國比特幣儲備”,自家還發行了 $Trump 代幣,家族虛擬貨幣投資組合價值甚至超過了房地產帝國。

他的政策轉向,讓加密貨幣市場跟着坐過山車,這次發紅包的承諾,又讓比特幣、以太幣等主流幣種短暫上漲,可誰都知道這只是政策利好帶來的短期波動。

這場 “紅包遊戲” 的政治底色其實很明顯,今年 4 月特朗普推出關稅政策後,不僅引發企業和各州起訴,10 月 30 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還以 51 票贊同、47 票反對的結果,通過決議要求取消關稅所援引的 “國家緊急狀態”。

5000億關稅紅包是空頭支票?美財長緊急拆台,特朗普賭局底牌盡失 -

在內外壓力下,特朗普拋出 2000 美元紅包,既能討好中低收入選民,又能給最高法院施壓,試圖用民眾情緒影響官司結果,這也不是他第一次玩 “發錢” 套路,今年夏天就曾提議發退稅支票,理由是 “關稅收入太多花不完”,如今不過是換了個 “關稅紅利” 的名頭。

說到底,這 2000 美元 “關稅紅包” 更像一場沒有底牌的政治賭局。

最高法院的裁決將在未來幾周或幾個月內出爐,若關稅被裁定合法,資金缺口仍是巨大難題;若裁定違法,特朗普的承諾只能淪為空談,甚至可能要退還已徵收的巨額關稅。

對普通民眾和投資者來說,與其期待虛無縹緲的紅包,不如關注這場博弈背後的政策走向。

全球經濟本就充滿不確定性,任何政策都該基於實際而非政治算計,而最終的結果,終將由市場和法律給出最公正的答案。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