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數智教育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行。論壇以“智創未來:AI賦能教育新範式”為主題,着眼於塑造長遠的未來教育圖景,凸顯人工智能作為驅動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匯聚全球智慧,搭建對話平台,共同探討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變革的新前景,構建開放包容、互惠共贏的世界智慧教育新生態。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楊建文、教育部副部長王光彥出席論壇並致辭。
受教育部邀請,西藏自治區教育廳代表中西部地區,就教育數字化典型經驗作交流發言。自治區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昂旺吉村以《打造以數字化賦能民族教育擴優提質高質量發展的西藏案例》為題作主旨演講。演講聚焦西藏高海拔、地域遼闊、學校分散、教育資源不均衡等現實挑戰,以落實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全面深化應用試點為抓手,統籌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重點從三個方面介紹了“西藏經驗”“西藏方案”。
一是強化系統設計,夯實全域應用根基。西藏自治區高度重視教育數字化頂層設計,印發《西藏自治區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深化應用試點工作方案》,將平台應用納入數字校園建設核心指標,實現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多媒體教室覆蓋率、師生終端配備率“三個100%”。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西藏師生瀏覽量位居全國前列。在海拔4500米的薩嘎縣,國家平台與智能設備已成為課堂標配,人工智能正成為學生探索知識、連接世界的重要工具。
二是深化資源共建,推動教學質量提升。西藏積極推進“西藏珠峰旗雲平台”與國家平台互聯互通,實現“用戶通、資源通、應用通、數據通”,師生可單點登錄獲取全國優質資源。同時,建立“原創徵集—專家評審—課堂實踐”資源建設機制,每年遴選近千件省級優質課例,推動“備課先查平台、上課善用資源”成為教學常態。通過VR技術“重走文成公主進藏之路”,山南玉麥鄉小學與湖南學生“雲端共學”等案例,生動體現數字技術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時空摺疊”課堂的支撐作用。
三是聚焦應用實效,彰顯教育提質成果。西藏推動國家平台資源全面融入教師備課、授課與教研環節,組建自治區和20支地市級專家團隊,通過“示範課+競賽+培訓”三維驅動,開展“最美平台空間”“教學競賽”等活動,實施“送培到縣、送教到校、送技到人”,構建“實踐—學習—創新”的教師發展新範式。教育質量提升成效顯著,那曲市小學生在全國科創大賽中榮獲金獎,達孜區中學包攬世界機器人大賽冠亞軍,充分展現西藏學生依託數字教育實現的全面發展。
西藏教育數字化的生動實踐,是我國以數字化推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縮影。下一步,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將在教育部的指導支持下,堅持應用為王,深化數字教育融合創新,加強國際國內交流互鑒,為世界進入數字教育的智能時代貢獻更多西藏案例與中國方案。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西藏自治區教育廳
來源:西藏主要新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