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管管我們啊,我大半輩子的積蓄全部搭裡面了,錢沒了,我也活不下去了!”
令人沒想到的是,在10年前e租寶暴雷,和“1040陽光工程”暴雷後,直到現在還有人會相信這種,“錢生錢”的套路,掉入騙局後,虧得血本無歸。
![]()
騙子不僅捲走百億跑到國外逍遙快活,並且還給投資人發去了一段極具“侮辱”的消息,令兩百萬中老年人、寶媽,痛哭流涕報案求助。
為什麼總有那麼多人相信天上會掉下餡餅?那些號稱“高回報零風險”的項目,又是如何一步步讓他們走入深淵的呢?
![]()
2023年春夏之交,不少中老年投資者的手機裡開始彈出“鑫慷嘉”的廣告,廣告上寫著“對接迪拜黃金交易所,背靠中國石油項目,日息2%穩賺不賠”。
這些廣告精準推送至廣場舞群、退休職工群,配著“中東富豪考察”“戰略協議簽約”的圖片,看得人心癢癢。
![]()
武漢退休教師李阿姨就是被吸引的一員,她起初只投了1萬試水,第二天就收到10200元到賬通知,“連本帶利秒提現”的體驗,讓她漸漸放下了戒心。
但這家讓李阿姨動心的公司,註冊信息卻藏著貓膩。
![]()
鑫慷嘉2023年4月才在貴陽註冊,註冊資本認繳1億元,實繳金額為0,卻在成立當月就租下貴陽金融城2號樓整層寫字樓——這裡是當地租金最貴的辦公區,月租金超20萬。
更扎眼的是大廳裡3米高的“迪拜黃金交易所中國分站”金屬字牌,以及牆上循環播放的宣傳片:畫面裡“中東富豪”與公司負責人舉杯合影,仔細看卻能發現人物邊緣的摳圖痕跡。
支撐騙局的核心,是一份漏洞百出的“中國石油五年戰略協議”,協議上甲方公章模糊到只剩“石油”二字,乙方落款日期比公司註冊時間還早3個月。
![]()
但銷售團隊早有培訓話術:“國家項目公章都涉密,模糊是正常的”“這是內部合作協議,外面根本查不到”。
他們還拿著一批普通過濾器材當“合作證據”,宣稱“這是給中石油供的設備”,卻絕口不提這批器材是公司花20萬從第三方採購的,連中石油的供應商資質都沒申請過。
就是這樣的“證據”,竟讓不少投資者深信“跟著國家賺錢錯不了”。
![]()
而真正讓騙局發酵的,是“日息2%”的高回報設計,平台把收益拆解成“基礎利息+拉新獎勵”,投10萬每天得2000元利息,拉1個人再拿500元提成。
![]()
為了打造“靠譜”形象,後台專門設置了“小額優先到賬”機制:5000元以下提現10分鐘內到賬,1萬-5萬2小時到賬,5萬以上則延遲24小時。
這種“區別對待”,既讓小額投資者嚐到甜頭,也能讓大額資金拖延提現埋。
![]()
然而,鑫慷嘉為了擴大詐騙範圍,還玩起“情感操控+悲情營銷”的組合拳。
2023年6月,公司組織團隊長去貴州黔東南某山區小學“捐款”,從批發市場花2萬買了書包文具,擺拍完照片和後,當天就把物資拉回了貴陽,只給學校留下5000元現金。
![]()
這些擺拍素材被剪成“愛心公益紀錄片”,在投資者群裡反复傳播,不少人感慨“有良心的企業不會跑路”。
隨後鑫慷嘉開始設立會員的層級劃分,全國被劃分為四大“戰區”,每個戰區設“司令-軍長-旅長-連長”四級架構,拉夠50人升“旅長”,抽團隊業績15%佣金。
![]()
拉滿500人“獎勵”保時捷跑車,但這些豪車都是從租賃公司日租的,每天2800元,拍完宣傳照就歸還。
為了保級,團隊長們瘋狂拉親友,有的甚至把親戚的信用卡都刷爆了——武漢那位家庭主婦就是為衝“旅長”,偷偷刷了28張信用卡湊86萬,“想著當上旅長每月躺賺10萬佣金”。
![]()
恆快監管發現了這個異常,從2023年8月起,四川、湖南、廣東、浙江四地金融監管局先後發布風險提示,明確鑫慷嘉“涉嫌傳銷和非法集資”。
平台團隊長卻提前準備好“應對模板”,在群裡發“官方眼紅我們收益高,等風頭過了利息還會漲”,甚至發起“護盤行動”,鼓勵會員“抄底加倉,越跌越買”。
不少投資者被洗腦,不僅沒提現,反而追加投資,李阿姨就在這時又投了15萬,把兒子準備買房的首付也挪了過來。
直到2023年10月,鑫慷嘉開始了最後的收割。
![]()
公司推出“投50萬送特斯拉Model3”活動,宣稱“最後一波福利,滿一年過戶”——這個“一年過戶”的條件被用小字標註,多數人根本沒注意。
活動推出後,單日吸金量突破1.2億元,平台賬戶裡的資金達到峰值129億。
![]()
隨後,公司將提現手續費從5%暴漲至10%;24小時後,APP推送“系統升級”通知,暫停提現功能。
升級頁面還放著“升級後利息提高到2.5%”的假消息,穩住了不少想提現的用戶。
就在用戶等待“系統升級”時,核心團隊已分成三組轉移資金。
![]()
他們用200多個匿名加密貨幣錢包,先把資金兌換成泰達幣(USDT),通過柬埔寨、泰國的地下錢莊層層洗白。
在東南亞,這些虛擬貨幣被換成現金,一部分買成黃金存入新加坡金庫,一部分購置泰國普吉島的度假房產,還有40多億注入開曼群島離岸信託。
等投資者發現APP徹底打不開時,129億資金已基本消失在海外。
核心主犯黃某在逃到加拿大後,還在殘存的用戶群裡挑釁:“我只是拿走了與你們智商不匹配的財富”。
![]()
這句話徹底擊垮了李阿姨,她看著手機裡“餘額凍結”的頁面,突然想起兒子催買房的電話,當場哭到暈厥。
警方迅速介入,卻只凍結到1.2億元資金,抓獲8名底層團隊長。
這場騙局最終導致200萬會員血本無歸,平均每人損失超50萬元,有人抵押房產後無家可歸,有人養老金被騙光後靠撿垃圾度日。
![]()
結語
复盤這場騙局,其實漏洞早有顯現:註冊時間短卻出手闊綽、協議造假、高息遠超合理範圍。
可太多人被“國家項目”“穩賺不賠”的噱頭沖昏了頭,忽略了最基本的常識——世上從沒有不勞而獲的財富,那些看似誘人的“機遇”,往往是貪念編織的陷阱。
參考文獻
法治視訊——2025-07-13《48小時捲走129億元! “DGCX鑫慷嘉”平台爆雷、人去樓空,公司創辦人黃鑫宣稱其本人已在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