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調兵鎮壓李世民?他調了,但根本壓不住

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調兵鎮壓李世民?他調了,但根本壓不住 -

文|避寒

編輯|避寒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淵站在皇宮湖心的船上,看着渾身是血的尉遲敬德走過來。他想調動禁軍鎮壓李世民,命令已經下了,但沒人來。

那些平日里喊著”萬歲“的守衛,那些本該守護皇帝的禁軍,在這個清晨集體失聲。這不是李淵不想反抗,是他早就沒有可以調動的兵了。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調兵鎮壓李世民?他調了,但根本壓不住 -

玄武門守將姓李還是姓常

武德七年,李世民派人把常何從外地調回長安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調兵鎮壓李世民?他調了,但根本壓不住 -

這個從瓦崗軍出來的將領,曾經跟着李密打天下,後來歸順唐朝,李淵給了他兵權,讓他鎮守地方。常何看起來和太子李建成走得近,李建成也一直把他當自己人。

可李世民比李建成看得遠。

武德七年那次秘密會面,李世民給了常何黃金三十挺。敦煌出土的《常何墓碑》殘卷上寫得清楚,李世民還賞了他一把金刀子,讓他”於北門領健兒長上”,還給了他幾十把金刀子去收買手下。

常何拿着這些錢,在玄武門禁軍里培養了一批親信。

兩年時間,夠干很多事了。李建成以為玄武門守將是自己人,李淵以為禁軍聽命於皇帝。只有李世民知道,常何手下那些禁軍,早就不知道李建成是誰了。

玄武門之變那天早上,李建成和李元吉騎馬經過玄武門,常何站在門樓上看着,他什麼都沒說,也什麼都沒做。等李世民的伏兵殺出來,常何的禁軍就站在旁邊,眼睜睜看着太子被射死。

這還不是最離奇的。

左屯衛將軍貴宏,中郎將呂世衡,這兩個掌管玄武門守衛的高級將領,也是李世民的人。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調兵鎮壓李世民?他調了,但根本壓不住 -

李建成的東宮衛隊衝過來要救太子,敬君弘帶着玄武門守軍和他們打起來。打到最後,敬君弘和呂世衡都戰死了。

你說他們忠於誰?

名義上他們守的是皇宮,實際上他們在替李世民堵門。禁軍打禁軍,這事兒李淵壓根不知道。

更要命的是尉遲敬德。這個殺了李元吉的猛將,身上還沾着血,就這麼穿着鎧甲,拿着帶血的刀,一路暢通無阻地走到李淵面前。

皇宮守衛呢?層層關卡呢?全是李世民的人。

李淵這才明白過來,玄武門早就不是他的玄武門了。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調兵鎮壓李世民?他調了,但根本壓不住 -

皇帝身邊坐着秦王的人

高士廉是李世民的舅舅,玄武門之變前一晚,這個人帶着從牢里放出來的囚犯,組成一支武裝隊伍,直接衝進皇宮。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調兵鎮壓李世民?他調了,但根本壓不住 -

長安的守衛系統在哪裡?巡邏的兵在哪裡?負責城防的將領在哪裡?全不見了。

高士廉帶着一群剛從監獄出來的人,就這麼大搖大擺地進了皇城。史書上說得輕飄飄,但你想想那個場面,一群囚犯,披着臨時找來的破甲,拿着武器,在首都的心臟地帶行軍。

沒人攔。

李世民在洛陽還安插了張亮,這個人”統左右王保等千餘人,陰引山東豪傑以俟變”。洛陽是陪都,李世民早就把那裡經營成自己的地盤。熱針葉林常年坐鎮洛陽,用金銀財寶招納人才。

李淵的兩個都城,長安和洛陽,軍民只知道秦王,不知道皇帝。

宮裡的情報網更嚇人。

萬貴妃是李淵的妃子,她和太子李建成有仇,這個女人成了李世民在後宮的眼線。李建成和李淵商量什麼,李世民第二天就知道。

太子府率更丞王晊,李建成的手下,把太子的計劃全告訴了李世民。李建成準備在昆明池餞行時伏殺李世民,王晊提前把消息送到秦王府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調兵鎮壓李世民?他調了,但根本壓不住 -

東宮已經成了篩子,到處漏風。

政變那天,尉遲敬德逼李淵交兵權,李淵身邊的大臣蕭瑀陳叔達,立刻站出來說話。

他們跟李淵說太子和齊王沒參與起兵反隋,對天下沒功勞,只會嫉妒秦王。秦王功蓋天下,人心歸附,您應該立他為太子。

這兩個人,一個是民部尚書,一個是侍中,都是李世民的人。

李淵這時候才發現,五個宰相里,宇文士及、陳叔達、蕭瑀都是秦王黨,只有裴寂一個人還站在皇帝這邊。

一個對四個。

李淵想下命令鎮壓李世民,命令下到哪裡?下到李世民的人手裡?他連個傳話的人都找不到。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調兵鎮壓李世民?他調了,但根本壓不住 -

李淵自己挖的坑

說到底,這是李淵自己的問題。

李淵起兵的時候,靠的是世襲國公的身份,拉攏了一堆世家大族,這些人要權要利,李淵只能給。為了平衡這些勢力,他讓李世民開府治事,招攬人才,用秦王府制衡那些世家。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調兵鎮壓李世民?他調了,但根本壓不住 -

想法挺好,但他忘了一點,李世民是他兒子,不是他的棋子。

李淵把軍權分給幾個兒子,自己手裡沒留;李建成是太子,有東宮六率衛隊;李元吉是齊王,有齊王府兵馬。李世民是秦王,有秦王府八百死士。

皇帝手裡呢?禁軍名義上歸皇帝,實際上各有各的主子。

武德七年的楊文幹事件,是個轉折點。李建成的親信楊文干在外招兵買馬,被人告發,李淵大怒,差點廢掉太子。李世民立功平叛,本以為能當太子,結果李淵把李建成放了,李世民的太子夢落空。

李淵為了安撫李世民,撤掉他的尚書令,加封他左右十二衛大將軍。

聽起來不錯,十二衛大將軍,禁軍總帥,但這個職位有名無實,沒有實際兵權。

可這個名頭,給了李世民合法接觸禁軍將領的理由。

他以十二衛大將軍的身份,和禁軍將領打交道,送錢送禮,拉攏人心。李淵還以為自己平衡得好,實際上是給李世民開了方便之門。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調兵鎮壓李世民?他調了,但根本壓不住 -

李淵還有個毛病,喜歡和稀泥。

李建成給李世民下毒酒,李世民吐血,李淵知道後,訓了李建成幾句,然後提出讓李世民去洛陽任職,把兄弟倆分開。

太子集團一聽就急了,李世民去洛陽,那可是帝國陪都,有兵有地盤,等於放虎歸山。他們聯合起來反對,李淵又妥協了。

這就是李淵的平衡術,誰都不得罪,誰都安撫。

結果呢?李建成覺得父皇偏向李世民,李世民覺得父皇偏向李建成,兩邊都不滿,都覺得皇帝不公平。

李淵還當面罵過李世民。

有一次李世民騎了李建成送的烈馬,差點摔死,他說了句”生死有命”,被人傳到李淵耳朵里。李淵暴怒,把李世民叫來罵:”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一何急邪!”

這話罵得夠狠,你急什麼?想當皇帝想瘋了?

李世民聽完這話,心就涼了,他知道父皇不會立自己為太子,更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會放過他。要麼先動手,要麼等死。

李淵的三個失誤——分權、用人不察、平衡失敗,給了李世民發動政變的理由和機會。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調兵鎮壓李世民?他調了,但根本壓不住 -

那天早上李淵輸得徹底

六月初四凌晨,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宮,走到臨湖殿附近,感覺不對勁。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調兵鎮壓李世民?他調了,但根本壓不住 -

李世民在後面追,李建成想跑,李元吉回頭射箭,三箭都沒射中。李世民一箭,李建成倒地。

尉遲敬德趕到,一箭射死李元吉。

太子死了,齊王死了,戰鬥還沒結束。

東宮衛隊衝過來,要給太子報仇,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帶着兩千人,和玄武門守軍打起來。

李淵這時候在幹什麼?他在湖心的船上。

史書說他在”泛舟”,聽起來像是游湖。實際上呢?李世民早就安排人控制了李淵,所謂游湖,就是軟禁。

李淵想下令調兵,命令下不去。

他身邊的守衛都是李世民的人,他想找人傳令,傳令兵不知道跑哪去了。

外面打得熱鬧,東宮衛隊和玄武門守軍殺成一團,李淵在船上干著急,什麼都幹不了。

尉遲敬德殺完李元吉,直接衝到李淵面前,他穿着鎧甲,拿着帶血的刀,站在李淵的船上。

李淵問今天是誰在作亂?

尉遲敬德說太子和齊王作亂,秦王已經殺了他們,怕驚動陛下,派我來保護您。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調兵鎮壓李世民?他調了,但根本壓不住 -

保護?

李淵看着眼前這個渾身是血的武將,什麼都明白了。

尉遲敬德接著說外面還在打,請陛下下令,讓所有軍隊聽秦王指揮。

李淵這時候還能說什麼?

三個嫡子,死了兩個,剩下一個手握重兵,不交兵權,李世民會不會衝進來?會不會做得更絕?

李淵看着身邊的大臣,蕭瑀和陳叔達立刻開口勸他秦王功高,應該立為太子。

四面楚歌。

李淵說善!此吾之夙心也。

這正是我一直以來的心愿。

說完這話,他下了手敕,讓李世民掌管所有軍隊。

兵權一交,玄武門之變就結束了,東宮衛隊看到太子首級,立刻潰散,齊王府的人也散了。

李世民贏了,贏得乾淨利落,兩個月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何不調兵鎮壓李世民?他調了,但根本壓不住 -

李淵不是不想鎮壓,是他根本壓不住,禁軍早就不聽他的,大臣也不站他這邊,連身邊的守衛都是李世民的人。

他以為自己是皇帝,能調動天下兵馬。等到真要調兵的那天,才發現自己是個光桿司令。

命令下到哪裡,哪裡就沒迴音。

這就是權力的真相,名義上的皇帝,實際上的擺設。李淵在玄武門之變中學到的最後一課,就是權力不在名分,在實力。

當你發現自己調不動兵的時候,說明你早就不是皇帝了。

參考資料:

2. 《莫高窟一件敦煌寫本,證實李世民篡改玄武門之變實情》,甘肅經濟信息網,2021年5月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