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即將發貨卻被反咬,忍無可忍撂狠話後,荷蘭準備停止接管安世

荷蘭那邊,本想上演一出“霸王硬上弓”,強行“接管”咱們中資的企業,結果萬萬沒想到,這回踢到了鐵板上,現在正灰頭土臉地準備“停止接管”,把公司還回來了。

這出鬧劇,簡直是2025年國際政壇最大的“迴旋鏢”第一。

“善意”換來的“反咬”

事情的轉折點,就在這幾天。 大伙兒都知道,一個多月前,荷蘭政府突然“發難”,用一套“經濟安全”的說辭,強行凍結了安世半導體荷蘭總部的資產,把咱們中方母公司聞泰科技的管理權給架空了。 他們的算盤打得很精:安世荷蘭那邊掌握着上游的晶圓供應,他們以為只要一斷供,咱們在東莞的封裝廠就得停工。

中方即將發貨卻被反咬,忍無可忍撂狠話後,荷蘭準備停止接管安世 -

可他們算錯了一點。安世半導體真正的“命脈”——全球70%的封裝測試產能,牢牢握在咱們中國手裡。 荷蘭總部“斷供”晶圓在先,咱們這邊當然不能坐以待斃。10月4號,安世中國也出手了,直接宣布禁止出口特定的成品零部件和子組件。

這一招,才叫真正的“打蛇打七寸”。 安世是全球汽車芯片的重要玩家,尤其在功率器件上,市場佔有率極高。咱們這邊一“斷供”,全球的汽車廠立馬就炸鍋了。德國大眾、日本本田,還有一眾歐美車企,眼看生產線就要因為缺了這幾塊錢的芯片而停擺。

這下,壓力全回到了荷蘭政府那邊。 就在全球客戶急得跳腳的時候,咱們中方這邊,其實釋放了極大的善意。 安世中國考慮到全球客戶的難處——畢竟做生意要講信用,不能讓下遊客戶跟着遭殃——在上個月底決定,對符合條件的出口予以豁免,準備恢複發貨。

說白了,咱們是給荷蘭一個台階下,也是給全球供應鏈一個交代。 可你猜荷蘭人是怎麼乾的? 就在咱們即將發貨的消息傳出時,荷蘭經濟事務大臣卡雷曼斯趕緊跑出來“摘桃子”。

中方即將發貨卻被反咬,忍無可忍撂狠話後,荷蘭準備停止接管安世 -

他一邊跟全球客戶說:“大家別急,安世中國的芯片馬上就到了。” 緊接着,他話鋒一轉,開始了最噁心人的操作——反咬一口。 他公開警告客戶,說荷蘭政府“無法保證10月13日(即中方反制措施生效後)中國工廠生產的產品,其真實性和質量是否達標。”

這就是赤裸裸的“我下不來台,你也別想好過”的流氓邏輯。 他們自己強行介入,破壞了生產流程,現在反過來污衊咱們的產品質量。他們寧願把“安世”這個百年老店的牌子徹底砸爛,也要往中國身上潑髒水。

商務部的“狠話”:後果自負

面對這種“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的行徑,咱們這邊也徹底不客氣了。 之前,咱們商務部還一直是苦口婆心地“磋商”、“敦促”、“表達關切”。 但這番“質量污衊論”出來後,咱們的耐心顯然已經耗盡。

中國商務部在最新的回應里,用詞極其嚴厲,擲地有聲。 核心意思就幾句話:

中方即將發貨卻被反咬,忍無可忍撂狠話後,荷蘭準備停止接管安世 -

荷蘭政府無視中方在多次磋商中提出的合理訴求。

荷方沒有展示出任何建設性的態度和行動。

荷方正在“升級全球供應鏈危機”。

“對此,荷方應承擔全部責任。”

朋友們,在外交辭令里,“承擔全部責任”這句話的分量有多重,懂的都懂。 這就是“勿謂言之不預”的最後通牒。 這句“狠話”撂出來,意思就是告訴荷蘭:

  1. 這事兒從頭到尾是你們在違法搶劫(強行接管中資合法資產),我們是受害者,我們佔著法理。 第二,我們給過你機會(釋放善意準備發貨),你非但不要,還反咬一口,我們佔著道義。 第三,現在全球供應鏈的“鍋”必須你來背,我們佔著全球利益。 第四,我們手裡的反制牌多得是,如果你再不改弦更張,接下來打出去的,就不是安世中國的出口管制這麼簡單了。

中方即將發貨卻被反咬,忍無可忍撂狠話後,荷蘭準備停止接管安世 -

咱們有哪些牌? 短期的,安世中國的反制已經讓歐洲汽車業叫苦不迭。 中期的,咱們的稀土管制大棒還沒真正落下。荷蘭的ASML光刻機,還有歐洲的空中巴士汽車工業,哪個離得開咱們的稀土和各種關鍵礦產? 長期的,咱們可以啟動所有的國際法程序,在世貿組織和國際仲裁法庭上跟他們打官司,從法律上徹底戳穿他們的“經濟安全”謊言。

為何突然服軟?美國大哥兜不住了

就在商務部這番“狠話”落地不到72小時,好消息就傳來了。 據多方知情人士透露,荷蘭政府內部已經頂不住壓力,正在緊急討論“停止接管”安世半導體的方案。 如果關鍵芯片的出口能夠恢復(也就是咱們這邊確認豁免),荷蘭政府將撤銷接管令,所有權移交可能最早在下周(11月中旬)就開始執行。

一個多月前還氣勢洶洶地“搶劫”,現在怎麼就乖乖把東西還回來了? 原因很簡單:他們演砸了,而背後的“導演”——美國,根本兜不住這個底。

中方即將發貨卻被反咬,忍無可忍撂狠話後,荷蘭準備停止接管安世 -

荷蘭政府這次行動,本質上就是一場“政治豪賭”。 這幾年,美國為了打壓中國半導體,一直在逼着荷蘭小兄弟阿斯麥公司斷供光刻機。荷蘭頂了很久,損失慘重。這次“接管”安世,就是荷蘭右翼政府想給美國交的一份“投名狀”,證明自己“反華”的決心。

他們賭了兩件事:

賭咱們中國不敢反制,怕影響國際聲譽。

賭就算反制了,美國和歐盟也會力挺他們。

結果,兩個全賭輸了。 咱們不僅反制了,而且打得極其精準——直接打向了歐洲最疼的汽車產業。 而美國和歐盟呢? 美國一看火燒起來了,第一個縮了。 特朗普政府現在焦頭爛額,忙着處理國內的經濟問題和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哪有空管你荷蘭的死活?

美國的車企也需要安世的芯片,他們巴不得中國趕緊發貨。 歐盟更是氣得罵娘。 尤其是德國,汽車工業是德國的命根子。荷蘭為了討好美國,一刀捅向了德國的心臟。歐盟委員會私下裡給荷蘭施加了巨大壓力,要求他們立刻解決這場“自殺式”的危機。

中方即將發貨卻被反咬,忍無可忍撂狠話後,荷蘭準備停止接管安世 -

荷蘭政府突然發現,自己成了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 自己國內,安世荷蘭總部的員工面臨失業,因為公司沒法發貨,等於破產; 歐盟那邊,德國、法國的汽車大佬天天在催命; 中國這邊,態度強硬,佔盡了法理和道義,還手握稀土王牌。

這場“接管”鬧劇,非但沒能卡住中國脖子,反而讓荷蘭自己成了全球供應鏈的“罪人”,還把“安世”這個百年品牌的聲譽徹底敗光了。 折騰了一個多月,最後不僅要乖乖把公司還回來,後續還得低頭認錯,想辦法修復和中方的關係。

說到底,這就是一個小國沒有戰略自主權的悲哀。 它天真地以為,跟着美國大哥當“打手”就能換來糖吃,卻沒想過,當大哥發現“打手”根本打不過對手時,大哥是會第一個跑路的。 荷蘭惹了不該惹的對手,高估了美國的能力,低估了中國的決心。這碗苦果,只能自己含着淚吞下去了。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