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美國為了在晶片等高科技領域永遠卡住中國脖子,是無所不用其極。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在一次訪談中公開說——“美國不希望中國自主研發尖端芯片”。
一個“美國不希望”就要剝奪別國的科技發展權,講話果然很美國,問題是憑什麼!
美國心裡的小九九
今年,美國商務部的一紙新規給全球科技界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新修訂的《AI芯片出口管制指南》,目標只有一個卻野心勃勃,在全球範圍內,讓中國先進的計算芯片寸步難行。這份禁令的威脅範圍之廣,前所未見。
它不僅瞄準中國企業,更是在警告全世界——誰都不許在中國境內使用中國自己造的芯片,一張無形的“芯片鐵幕”,就此正式落下,在這道鐵幕拉開之前,其實早就有人一語道破了天機,這個人就是駱家輝,美國首位華裔駐華大使。
他曾非常坦白地講過一句話“美國不希望中國自主生產尖端芯片”,這句大白話撕下了所有關於“國家安全”的偽裝,直接暴露了鐵幕背後最真實的戰略動機,這根本不是什麼安全問題,就是純粹的技術霸權,不許別人趕超。
美國的“芯片戰”不能只把它看作是一個單純的技術政策,這背後是美國為了維持全球領導地位,不惜一切代價遏制任何潛在挑戰者的長期戰略,這種心態,充滿了歷史性的傲慢和單邊主義色彩。
駱家輝本人的故事很“美國”,二代華裔移民,父親參加過二戰,家境平平,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耶魯,一路做到了州長、商務部長,但當奧巴馬政府任命他為駐華大使時,看中的顯然不只是他的履歷,這張華裔面孔,本身就是一種策略。
可他骨子裡首先是美國人,使命就是維護美國利益,這一點在他擔任商務部長期間就表露無遺。他曾訪問中國,為美國企業爭取清潔能源市場的准入。當時中國的相關技術還很薄弱,但市場潛力巨大,看似是一筆雙贏的買賣。
中國的條件也很明確:想進來可以,但美國得放寬高技術領域的出口管制。結果呢?談判失敗。因為這個條件觸碰到了美國霸權的真正核心,利益交換可以談,但讓你擁有挑戰我的能力,門都沒有。
一次兩次說明不了問題?
這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貫穿始終,回想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經濟搖搖欲墜,是中國大量增持美債,當了美國最大的“債主”,才幫着穩住了局面。中國的4萬億投資計劃,更是為世界經濟的復蘇貢獻了超過三成的力量。
可即便是在這種需要中國幫助的時刻,美國依然擺出了頤指氣使的架子,駱家輝擔任大使後,甚至就中國海南省的一個治安管理條例都強硬要求中方必須“澄清”和“說明”,這就是美國心態的底色,無論合作還是對抗,它都習慣性地以領導者自居。
駱家輝那句“不希望你自主生產”的芯片言論,只不過是把這種心態最赤裸裸地講了出來,這,才是“芯片鐵幕”真正的思想根源,也難怪中國輿論送了他一個“香蕉人”的稱號,連官媒《中國新聞網》都曾發文《別了,駱氏家輝》,批評他在新疆西藏等問題上的言論。
他在美國政壇同樣兩頭不討好,華裔身份和政治立場,讓他遭受兩黨非議,這座“芯片鐵幕”始於特朗普政府的“圍剿”,而且相當不講理,直接把華為這樣的中企扔進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
甚至動用國家力量去針對企業高管,製造了孟晚舟事件,還粗暴地切斷學術研究合作,這些手段打破了過去的一切常規,為後續更激進的行動開了個野蠻的頭,如果說特朗普是掄起大鎚搞破壞,那拜登政府就是拿着圖紙搞工程。
美國把技術封鎖線越拉越緊,不再是局限於“高端技術”,而是精確到具體參數,18納米及以下的DRAM內存、128層以上的NAND閃存、14納米及以下的邏輯芯片一個都不放過,直接把打擊範圍大大拓寬了。
然後在國內搞供應鏈的“內循環”,拜登政府推出了聲勢浩大的《芯片與科學法案》,砸出2800億美元的巨額補貼,任何拿了補貼的企業,十年之內不準在中國投資28納米以下的先進制程,一手利誘,一手威逼,企圖把高端製造強行“鎖”回美國本土。
光自己玩還不夠,必須把盟友都綁上戰車,於是,拜登政府開始組建所謂的“芯片聯盟”,向全球產業鏈上的關鍵節點施壓。
日本的東京電子、荷蘭的光刻機巨頭阿斯麥、韓國的三星以及台灣地區的台積電,這些頂尖企業都被拉攏或脅迫,共同構建一個排擠中國的生產網絡。
玩的是真絕
一不做二不休,連“後路”也要斷掉,當發現中國在成熟製程芯片領域已經佔據了超過兩成的市場份額時,美國政府立刻發起了“301調查”,將戰火從尖端技術蔓延到了中低端領域,這意圖很明顯,就是要進行一場釜底抽薪式的全面遏制,不給你任何喘息和發展的空間。
美國的極限施壓築起了一道高牆,原以為能把中國牢牢鎖死,但萬萬沒想到,它打破了過去那種在全球化分工下對外部技術的路徑依賴,反而迫使中國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去美化”自主創新長征。
美國的禁令等於親手為中國的本土供應商清空了賽道,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場空間。以前不敢用、不想用的國產設備和材料,現在成了唯一的選擇。這種“訂單轉移”帶來了驚人的效果,拜登上台一年多,全球增長最快的20家芯片企業里,竟然有19家都在中國。
在被輪番打壓的絕境中,華為硬是拿出了搭載國產5G芯片和操作系統的Mate60Pro手機,整機國產化率超過九成,狠狠地打了所有人的臉。緊接着,早在2019年就研製出的昇騰AI芯片,因為性能強大,又成了美國封殺的新目標。
華為的每一次突破,都像是對鐵幕的一次重擊,也驗證了中國的反壓制能力,這不僅僅是華為一家的戰鬥,中微公司研製的5納米精度刻蝕機已經悄悄打入了中芯國際乃至台積電的供應鏈。
中央電氣部的化學機械拋光設備一舉打破了美國和日本的長期壟斷,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了七成,這些企業的崛起,正在從一個個關鍵環節上重塑整個產業鏈的格局,美國在傷害對手的同時也在反噬自己。
高通有六成的銷售收入來自中國市場,英偉達也有兩成,封鎖一來,市場瞬間丟失,直接影響了它們的研發投入和長期競爭力,簡直是自斷財路,而那些被“綁架”的盟友,日子更不好過。
台積電被半哄半騙地拉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結果發現根本玩不轉,美國實體產業空心化的問題暴露無遺,工廠產能低下、效率奇差。不僅如此,還得時刻提防着“特朗普2.0”可能揮舞的關稅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