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待交貨櫃船相當於5家長榮海運。(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國內有法人昨(22)日提出報告,指出根據克拉克森(Clarksons)前(21)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本月10日為止,全球貨櫃待交新船訂單突破1千萬箱(20呎櫃),相當於5家長榮海運(2603),創歷史新高,散裝船訂單年增11%,都有供給過剩壓力大的問題。
該法人指出,Clarksons在9月21日發布的全球貨櫃待交新船訂單,截至本月10日止共1004萬箱,相較於2024年同期數字685萬箱,年增47%,共增加319萬箱,相當於1年就多出將近6家萬海航運。數據顯示,即使市場供給過剩,航商仍不斷擴大船隊規模,搶攻市場佔有率; 這將使未來的競爭更為激烈。
目前全球貨櫃船隊運力供給為3305萬箱,待交新船約佔現有運力30%;而國內貨櫃三雄供給過剩壓力高於全球同業平均水準,長榮海運新造船為其現有運力38%、陽明海運(2609)為33%、萬海航運(2615)為64%,高於全球同業平均。
Clarksons同樣在9月21日發布的全球散裝船待交新船訂單,截至本月10日止,為11,486萬載重噸,相較於2024年同期數字10,381萬載重噸,年增11%,這將使未來海運市場的競爭更為激烈。
不過海運業者指出,根據Alphaliner統計,目前船齡超過20年的貨櫃船佔比達13.3%,但是近幾年舊船拆解速度緩慢,今年以來僅拆解了8艘,且船隻平均船齡高達30年,市場如果轉壞,舊船拆解速度就會加快。
散裝船部分,目前船齡15年以上老舊船隻佔比高達27%,加上造船廠船塢滿檔,船舶供需將趨於平衡;另目前散裝船航行速度為10多年未見低檔,從2012年的12.3海浬,降到今年的10.50到11.10海浬,降速除了為壓低碳排放,也為節省燃油成本,間接達到抑制船舶供給效果。
業界高階指出,未來海運市場好壞,就看舊船拆解速度,如果拆解的慢,市場低迷期就會拉長,反之就能加速化解船噸過剩壓力,全看業界的默契與決心。
標題:待交貨櫃船破1千萬箱、散裝船訂單年增11% 法人指過剩壓力大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