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說財經訊:急剎車!2025年11月10日最新消息,俄羅斯又對進口汽車動手了!中國汽車對俄出口直接暴跌58%,曾經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如今讓無數車商愁白了頭。
前兩年還能單車凈賺10萬的黃金生意,現在為啥突然不香了?俄羅斯這波密集操作,真的只是為了保護本土產業?背後是不是藏着俄烏衝突後經濟轉型的大算盤?今天我們就聊聊這件事!
01、俄羅斯汽車市場:從狂歡到急剎車!
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歐美車企集體撤離俄羅斯,中國車企趁機補位,2023年對俄出口直接暴漲340%,2024年更是以115.8萬輛登頂中國汽車出口第一大市場。
但好景不長,2024年10月起,俄羅斯接連放大招:報廢稅直接上調70%-85%,2.0-3.0升的進口車要多交20.8萬人民幣的稅;2025年1月又加征關稅,清關費最高漲2637元。
數據不會說謊!
2025年前9個月,中國對俄汽車出口只剩35.77萬輛,同比下滑58%,俄羅斯從榜首掉到第三。
更慘的是,2025年一季度,俄羅斯274家關閉的汽車展廳里,213家都是中國品牌,佔比高達78%。
02、俄羅斯表面護本土,深層是戰時經濟的無奈?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俄羅斯突然要對汽車市場出手呢?
其實,這背後主要有3大考慮!
第一、俄羅斯本土產業的“保護傘”必須撐!
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俄羅斯本土品牌拉達一直是國民車,但之前被外來品牌擠壓得喘不過氣。
現在通過加稅抬高進口成本,相當於給本土車企留出生存空間,2025年9月拉達已經重回俄市場銷冠。
第二、這是俄羅斯戰時經濟轉型的必選項!
俄烏衝突後,俄羅斯經濟轉向“以戰養戰”,軍費支出從500億飆升到1500億美元,製造業全靠軍工拉動。
汽車作為俄羅斯支柱產業,不能再依賴進口,必須實現自主可控,不然一旦外部封鎖,整個產業鏈都得停。
最後,俄羅斯是規避制裁+穩定經濟的雙重考量!
西方制裁下,俄羅斯外匯儲備緊張,盧布匯率波動劇烈,通脹率高達10%。
通過限制進口汽車,既能減少外匯外流,又能倒逼外資車企在俄建廠,帶來投資和就業,緩解經濟壓力。
這裡要說明下,俄羅斯的“報廢稅”看着複雜,其實就是專門針對進口車的“特別稅”,本土車能全額返還,進口車只能硬扛,本質就是逼你本土化生產。
03、影響有多大?
那麼俄羅斯這波操作影響有多大?
受政策影響,奇瑞已經縮減俄羅斯營運規模,不少中小車商直接暫停對俄業務。
但也有聰明的玩家找到出路,長城汽車2019年就在俄建廠,現在本地化率超65%,不僅避開高關稅,還能拿政府補貼,成為抗風險的典範。
不過也有意外,2025年1-5月中國對俄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245%,賽力斯靠着正規合作渠道,銷量直接翻倍。這說明不是市場沒機會,而是玩法已經變了。
04、短期陣痛難免,長期拼的是“紮根能力”?
接下來俄羅斯的進口限制只會更嚴,報廢稅計劃每年再漲10%-20%,直到2030年。對中國車企來說,想靠“倒買倒賣”賺快錢的時代徹底結束了。
未來想在俄羅斯立足,必須做好三件事:一是深化本地化生產,核心部件本地化率得超60%;二是補全售後服務,之前很多中國車因為修不了電池丟了口碑;三是聚焦新能源等優勢領域,避開和本土車企的直接競爭。
所以啊,這一次,俄羅斯密集加稅,表面是護本土產業,深層是俄烏衝突後戰時經濟轉型的剛需,既想減少外匯外流,又想打造自主產業鏈。中國汽車出口的下滑,本質是從“填補空白”到“長期深耕”的必經陣痛。
最後想問問大家:你覺得,中國車企該硬扛俄羅斯的高關稅,還是轉頭開拓其他市場?長城的本土化模式能不能複製?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