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記者李晉緯、實習記者陳徹新德裏30日專電)不同時代的藏人流亡南亞後,為爭取更好的生活條件,往往會選擇再移民到西方國家。在中學時便流亡印度的巴桑頓珠卻認為「台灣是最舒服的國家」,因此選擇在壯年時期移民台灣,與台籍妻子建立家庭,期盼利用自己在台灣的語言與經驗,為西藏族人的自由而努力。
巴桑頓珠(Pasang Dhondup)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即便行政流程繁瑣,他仍堅持以台灣為家,並希望能以自身的中文專業,為有朝一日可能的「藏中和談」貢獻一己之力。
巴桑頓珠出生於西藏,由於當地的小學被中國掌控,所以不教授藏語和西藏文化,家人因此決定不讓他繼續升學,要他先從事開大卡車的工作。
流亡至印度後,巴桑頓珠在印度的西藏兒童村(Tibetan Children’s Villages, TCV)完成學業,畢業後進入西藏流亡政府「藏人行政中央」(Central Tibetan Administration, CTA)外交與新聞部工作,負責撰寫達賴喇嘛及CTA最高領導人「司政」(Sikyong)的相關新聞、經營中文官網與社群平台,以及翻譯政治犯著作。
有些年輕藏人因在印度難以找到理想工作,又缺乏移民歐美的資金,只能先到台灣打工,再伺機而動,但巴桑頓珠不同,即便兄姐已先後移民美國與丹麥,他仍選擇台灣做為終身落腳的地方。
巴桑頓珠的妻子是台中一所公立高中的歷史老師,長期關注人權與社會議題,她在2017年參加藏人非政府組織「自由西藏學生運動」(Students for a Free Tibet, SFT)的活動,赴印度達蘭薩拉擔任志工,當時巴桑頓珠擔任她的翻譯,兩人逐漸熟識後,她便在2019年飛往印度與巴桑頓珠結婚。
台灣人權促進會2016年夏季季刊中提到,新政府上台,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也安排了「難民法」的審查,不論未來審查程序將如何進行,這些流亡者都是「活生生」存在的一個人。
巴桑頓珠的妻子說:「我們很幸運在這個時代結婚。在這之前,台藏家庭必須不斷申請依親簽證,每180天就得出境再辦理,非常辛苦。」
巴桑頓珠因為持印度政府發給流亡藏人的身分證明文件,因此必須經歷駐印度代表處、移民署與蒙藏文化中心多次面談,以確認其流亡身分,因此花了4年多,最終於2024年獲得台灣居留資格,得以與妻子一同照顧襁褓中的女兒。
就算如今仍需每2年換發1次居留證,巴桑頓珠依舊笑著說:「相較於北美、澳洲,台灣是最舒服的地方。」他相信,「在台灣為西藏境內藏人發聲,能讓中國聽得更清楚」。
巴桑頓珠強調,藏人行政中央始終努力爭取與中共的對話,推動「中間道路」政策,希望讓西藏成為名副其實的自治區。
他也直言,在中國治理下,西藏沒有真正的自治,因為當地的語言教育、宗教信仰與文化表達都受到嚴格管控,藏語在校園中被邊緣化、僧侶進入寺院需國家批准、達賴喇嘛的照片更被視為禁忌。
如今,定居台灣滿1年的巴桑頓珠,正協助藏人行政中央駐台辦事處的新聞工作,並計劃開設YouTube頻道,推廣藏人權益與藏傳佛教文化。
他說,如果只會英文,與中國溝通時可能會有翻譯失準的問題,但他人在台灣,所以可用流利的中文持續為西藏發聲,成為藏人與世界之間的重要橋梁。
巴桑頓珠的經歷,映照出流亡藏人在動盪時代中的掙扎與堅持,他從西藏經尼泊爾到印度,再落腳台灣,走過的既是個人命運、也是民族宿命的道路。
如今,巴桑頓珠在台灣成家立業,卻仍把「為西藏發聲」視為責任,對他而言,台灣是一個能傳遞藏人處境、讓國際聽見的前線。
巴桑頓珠相信,在流亡藏人和中國政府坐上談判桌的那一天,他能利用自己在台灣的語言與經驗,為自己的族人爭取最好的待遇。(編輯:周永捷)1140830



標題:流亡藏人移民台灣 盼藉台灣經驗為西藏自由努力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