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貸重擊!房市恐價量雙殺 專家:資金水龍頭被關緊

▲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後,國內房市進入盤整階段,中南部修正幅度明顯高於北部。(示意圖/記者張雅雲攝)

記者張雅雲/高雄報導

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後,國內房市進入盤整階段,富住通商用不動產31日舉行不動產市場發表會,與會專家多認為,「資金行情像水龍頭被關緊」,2025年房市恐價量齊跌,中南部修正幅度明顯高於北部,限貸令可能最快2026年初放寬。

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教授楊宗憲表示,受川普關稅政策的影響,全球經濟成長轉弱,伴隨貨幣供給與利率環境的微收緊,加上央行限貸持續擴大,「資金行情像水龍頭被關緊,流動性惡化,進一步加劇房市的價量雙跌現象。」

楊宗憲提到,住宅市場方面,中古屋交易量已連2季下滑,全年交易量可能僅剩26萬棟,其中,中南部修正幅度明顯高於北部,新案銷售率普遍劇降,促銷活動愈加激烈,房價在下半年可能出現顯著鬆動。

在政策面,楊宗憲指出,央行限貸令可能最快於2026年初放寬,預估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將在2026年第2季降至36.5%以下,屆時央行有望調整限貸管制。然而,他提醒,限貸令可能持續扭曲交易結構,導致中古屋流動性惡化,進一步拉低房市的價量表現,「交易市場嚴峻不是沒有買氣,而是借不到錢。」

▲富住通商用不動產31日舉行商用不動產市場發表會,與會專家多認為台灣房市正面臨「價量齊跌」的挑戰。(圖/記者張雅雲攝)

楊宗憲提到,2025年下半年中古屋價格將持續下跌,並拉動新案價格修正,央行信用管制有望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進行檢討,屆時房市將呈現「價微跌量穩」,但明年下半年因剛性需求不足,房市可能重回價跌態勢,全年的交易量或僅達27萬戶以下。同時,「新建案完工交屋增加,可能引發解約及轉售壓力,進一步擴大新屋市場價格的不穩定性。」

富住通商用不動產研展部經理許值瑋也認同,房市正面臨「價量齊跌」的挑戰,尤其預售市場近期解約情況頻傳,大量交屋帶來解約與違約糾紛風險上升。同時,國際經濟變數如美國降息推遲、地緣衝突及台幣升值等,也拖累買方信心,加上房貸利率上升及稅制加碼,購屋總成本顯著提高,使得市場壓力倍增。

儘管房市利空頻傳,仍有利多支撐,包括新青安持續挹注首購族市場,成為房市穩定的關鍵。此外,第七波限貸管制已發揮降溫效果,市場逐漸進入盤整期,央行打房政策轉向軟著陸,未再新增限貸措施,有助於市場穩定。

在住宅市場部分,許值瑋指出台灣現階段仍處於「量縮價盤」的格局,由於買方信心不足,議價空間略為擴大,尤其是房價漲幅過高的蛋白區。


標題:限貸重擊!房市恐價量雙殺 專家:資金水龍頭被關緊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