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到9月,咱們中國內地去日本玩的遊客總數已經達到748.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2.7%。這個數字佔了日本所有外國遊客的將近四分之一,也就是說,每四個去日本的外國遊客裡,就有一個是咱們中國人。日本去年總共接待了3687萬外國遊客,這個數字不僅比2023年猛增了53.4%,甚至比疫情前的2019年還高出69%。其中,中國遊客的增長特別明顯,比前一年增長了187.9%,這個增速把其他國家遠遠甩在了後面。說到消費,那就更驚人了。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遊客在日本花了超過2.95萬億日元,佔了日本旅遊總消費的42.65%。簡單來說,就是中國遊客是日本旅遊消費的絕對主力。不過截至11月24日10點,已有12條中日航線取消所有航班。
監測數據顯示,未來一周赴日計劃航班取消率將在12月27日達到21.6%,為1個月以來最高值。取消率靠前的航線有天津濱海-關西國際(65.0%)、南京祿口-關西國際(59.4%)、廣州白雲-關西國際(31.3%)、上海浦東-關西國際(30.1%)。
12條中日之間的航線被取消了,這對日本旅遊業來說可不是小事。這就好比一張桌子突然少了一條腿,雖然還沒倒,但已經開始搖搖晃晃了。這個消息一出,日本的好幾家大公司股價應聲下跌。做化妝品的資生堂跌了超過11%,三越伊勢丹跌了超過10%,就連東京迪士尼的運營公司也跌了將近5%。優衣庫和無印良品的母公司也都出現了下跌。
![]()
有專家算過一筆賬,如果未來一年中國遊客真的大幅減少,日本的GDP可能會被拉低0.36個百分點,旅遊相關的收入可能會減少2.2萬億日元。這個數字聽起來可能有點抽象,但換算成美元大概在95到140億之間,確實不是個小數目。說到出國旅遊,這本來是個人的自由選擇,誰也沒權利乾涉。但是咱們作為中國人,出門在外的時候,心裡還是要有一桿秤。目前咱們對日本的製裁主要還是集中在經濟領域,特別是旅遊業,這說明咱們還是相當克制的。有人可能會問,怎麼判斷會不會真的打起來?其實現在還遠沒到那一步。不過有個簡單的觀察方法,就是看外匯儲備的變動。如果真的有看到開始大規模用外匯儲備去換石油這類實物資源,那可能就真的要警惕了。再說回旅遊這件事。在疫情之前,中國每年去日本旅遊的人數接近一千萬,佔了日本所有外國遊客的三分之一。排在第二的韓國大概是五百萬左右,差了整整一倍。也就是說,每三個去日本的外國遊客裡,就有一個是中國人。而且大家都知道的,中國人消費能力特別強,平均每個人在日本要花20萬日元,差不多九千多人民幣。而韓國遊客平均只花8萬日元,可以說中國遊客一個人頂他們兩三個,這也是日本特別在意中國遊客的原因。其實中國遊客帶動的遠不止旅遊業本身。從坐飛機、住酒店、吃飯、坐車,到買藥妝、電器、奢侈品,再到地方特產、溫泉旅館、滑雪場,整條產業鏈都靠著中國遊客支撐。大阪道頓堀那些藥妝店,很多營業額都靠中國遊客。北海道的滑雪場裡,到處都是中國人。就連一些偏遠的鄉村溫泉旅館,都特意準備了中文服務和支付寶。所以從旅遊這個角度來敲打日本,確實能起到作用。再說說最近的一個熱點話題。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最近提到了《聯合國憲章》裡的“敵國條款”,意思是說根據這個條款,如果日本再有侵略行為,中、美、英、俄這些聯合國創始國有權直接採取軍事行動,不需要聯合國安理會批准。日本外務省很快就在網上回應說,這個條款已經失效了。他們說的倒是實話,1995年聯合國大會確實通過了一個決議,建議刪除這個條款,而且當時中國當時也投了贊成票。
![]()
但是這裡有個細節,日本媒體可能沒跟老百姓說清楚。聯合國大會的決議只是建議,並沒有法律效力。真要修改《聯合國憲章》,得按照憲章第108條規定的程序來,必須得到包括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在內的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國批准才行。而1995年那個決議,只是建議啟動修改程序,並沒有完成正式修改。所以實際上,敵國條款現在還好好地寫在《聯合國憲章》裡,從來沒有被正式刪除過。日本媒體說這個條款已經失效,其實是在玩文字遊戲。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不就是少去旅遊嘛,能有多大影響?但事實上,旅遊這件事背後牽扯的利益關係非常複雜。日本很多行業都指望著中國遊客,比如免稅店、百貨公司、酒店、航空公司等等。這些行業養活了大量日本員工,如果中國遊客真的不去了,很多人可能會失業。
而且這種影響是會傳導的。遊客少了,航空公司就要減少航班;航班少了,機場的收入就會下降;機場收入少了,地勤、保洁、零售這些相關行業都會受影響。這就像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後面會引發一連串的反應。
畢竟現在日本物價上漲也很快。現在番茄換匯率都20一個了。這價格多少有點離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