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總統:已正式通知中國,退出一帶一路計劃,我方回應4個字

巴拿馬宣布退出“一帶一路”計劃的消息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一決定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受到多方面壓力的影響,尤其美方的施壓。巴拿馬曾是拉美地區首個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並從中獲益匪淺,但如今的立場轉變似乎顯示出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在軍事與經濟的雙重影響下,巴拿馬的選擇不僅關乎自身利益,也可能對中美在拉美地區的博弈產生深遠影響。

巴拿马与中国的合作自2017年建交以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深度合作。中方参与的科隆港升级项目提升了港口吞吐效率,带动了当地物流业的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6.2%。这一项目为巴拿马创造了超过3000个就业机会,显著改善了当地经济。

巴拿馬與中國的貿易額也大幅增加。 2023年,中方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貨物佔比已超過20%。巴拿馬不僅成為中美洲與中國之間的橋樑,還進一步鞏固了自身在全球海運貿易中的戰略地位。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方的投资显著提升了巴拿马的交通和物流能力,使其成为连接南北美洲的重要枢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巴拿马的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5%以上,成为拉美地区的经济亮点之一。

巴拿馬的立場轉變背後,除了經濟因素,還有更加複雜的地緣政治博弈。巴拿馬運河作為全球最重要的航運通道之一,歷來是美國關注的焦點。美國的影響力在巴拿馬並不容忽視。隨著中方在拉美地區影響力的逐步提升,美方感受到了一定的戰略壓力。

從2023年起,美國多次對巴拿馬施壓,指責中方的投資“存在風險”,並通過《美洲法案》等手段加強對巴拿馬的政治拉攏。特別是在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影響下,美方加強了對拉美國家的外交攻勢,力圖削弱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巴拿馬總統穆利諾在2025年2月宣布退出合作的決定,顯然與這些外部壓力密切相關。美國的高層訪問、政治援助和技術資金支持,尤其是在新鐵路計劃方面,最終促使巴拿馬作出了改變。顯然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巴拿馬選擇了站隊。

巴拿馬退出“一帶一路”計劃的決定已經開始顯現出短期的經濟代價。據機構預測,2025年巴拿馬的經濟增速可能會降至3%以下,這一變化將影響到該國的整體經濟增長。而科隆港作為巴拿馬的重要經濟支柱,也可能因此流失超過2000個工作崗位。

儘管美國提供的援助在某些方面有所增多,但這些援助數額有限,且附加了政治條件,難以真正填補中方投資的空缺。此外,巴拿馬在面對中方撤退後出現的空白時,可能會感受到一定的經濟壓力。

更為複雜的是,中方在秘魯推動的其他基礎設施項目,如錢凱港,已顯現出替代巴拿馬運河的潛力。如果這些項目得到進一步的推進,未來可能會分流巴拿馬運河的貨運量,從而對巴拿馬的經濟基礎產生深遠影響。

儘管巴拿馬的決定令人遺憾,但中方的回應依然保持冷靜與理智。中國一貫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強調不強求任何國家參與合作,而是尊重各國的自主選擇。中方在聲明中表示,巴拿馬的退出讓人深感遺憾,但依舊期待在未來能夠基於長遠利益展開合作。

巴拿馬和中國的合作並非一朝一夕能夠替代的,中方的建設項目已成為巴拿馬經濟的一部分。尤其是科隆港等項目,為巴拿馬帶來了可觀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中方的立場始終如一,強調通過開放合作實現共贏,而非通過對抗和壓制。

巴拿馬的選擇無疑是中美在拉美地區博弈的一部分。在美國不斷施壓的背景下,拉美國家的立場逐漸分化。雖然美方通過資金和政治手段加強了對該地區國家的影響力,但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投資,逐步佔據了拉美的經濟舞台。這一地區的國家,面對兩大經濟強國的博弈,必須在經濟利益和政治壓力之間作出艱難抉擇。

巴拿馬的決定或許是美國影響力的勝利,但其帶來的短期經濟損失和長期發展不確定性,仍可能讓巴拿馬在未來重新審視其選擇。中國的合作不僅限於金錢和資源,更在於長遠的戰略規劃和務實的合作模式。

巴拿馬退出“一帶一路”計劃的決定,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外交政策調整,它反映了在全球大國博弈中的複雜權衡。在國際政治和經濟力量的推動下,拉美地區的國家正在經歷一場新的選擇,而這一選擇將直接影響到未來幾代人的發展和命運。

中方在巴拿馬的成功合作展示了中國在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影響力,而巴拿馬的決策則體現了外部壓力在國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未來巴拿馬是否能夠平衡自身利益與外部壓力,將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而中方則會繼續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期待更多國家能夠在自主選擇的基礎上,與中國攜手共進,共同邁向更加繁榮的未來。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