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勸所有中國人,必須做好心理準備,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說出事實

奉勸所有中國人,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奉勸所有中國人,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說出了事實。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拋出一句重磅發言,點名日本:“這是唯一一個還不願正視戰敗的國家,至今還在試圖抹除它侵略的痕跡。”聽起來像老調重彈?可現實比想的更危險,這不是歷史書上的爭議,而是當下活生生的現實操作。奉勸所有中國人,真得做好心理準備,因為這不是一國的記憶遊戲,而是整個亞太安全格局的警鐘。還以為日本只是“偶爾嘴硬”,那就太天真了,這幾年來,日本政府對中小學教科書的修改已經不能用“微調”來形容,簡直是“洗地”。原本清晰明了的“南京大屠殺”,變成了模糊不清的“南京事件”;國際公認的30萬遇害者數據,被一句“人數無定論”輕飄飄帶過。從1950年代刪減太平洋戰爭內容,到1970年代把“侵略”改成“進入”,再到今天的“自衛行動”包裝術,整整七十多年,日本政府對歷史的態度就一個字:躲。80%的新版教材內容有意弱化日本戰時罪責,甚至開始將當年的侵略戰爭描繪成“解放亞洲”的正義之舉。不僅如此,慰安婦問題也被悄悄抹去,原先明確寫著“隨軍慰安婦”,現在統統刪掉。日本政府並未就此正式道歉,僅通過非正式渠道向韓國支付過一些“人道補助”,連受害者本人都不認可。約有20萬名女性被強徵為慰安婦,中國和朝鮮受害者佔大多數,但日本政府的態度是:等時間過去,等人老了,就當沒發生過。扎哈羅娃之所以敢公開說“日本不承認戰敗”,不是空穴來風,是因為她看到的事實太明顯了。不止是教科書,連日本政壇都在“公開上演穿越”。2025年4月,日本72位國會議員集體參拜靖國神社,規模創下五年新高。這神社里可不是普通戰死者,而是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甲級戰犯。這是在給戰犯招魂,是對戰後國際秩序的公然挑釁。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更是動作頻頻,不僅親自參拜靖國神社,還公開支持修改和平憲法,把“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說這是防禦?可日本的國防預算卻在飛漲,2023年還是GDP的1%,到了2027年,目標是翻倍到2%。重點發展什麼?遠程打擊、太空作戰這些“攻”的項目。日本這幾年在武器研發和部署上的投入,已經開始突破“和平憲法”的紅線。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外務大臣還否認1945年蘇聯對日宣戰的正當性,明顯就是想翻歷史的台,連戰敗都不想承認了。這不是簡單的軍費數字,而是一種危險信號:一個“已經忘記自己輸過”的國家,正在重新武裝自己。有人說,歷史過去了,不能老翻舊賬,可問題是,德國也經歷過納粹災難,人家怎麼處理的?德國戰後不僅徹底懺悔,還建立了無數紀念館,向受害國家支付了超過800億歐元的戰爭賠償,今天的德國,贏得了鄰國的信任和尊重。反觀日本呢?幾十年來,賠償寥寥,道歉更是含糊其辭,不僅不主動承擔責任,反而積極“清洗”歷史記憶。這種“裝睡”的態度,不僅讓中日關係雪上加霜,也讓整個亞太地區的信任基礎動搖。比如,教科書裡把釣魚島寫成“固有領土”,直接點燃中國民眾的怒火,引發多地抗議。這不僅是文字的挑釁,更是對歷史事實和國際共識的否認。中國在二戰中的傷亡數字高達3500萬,而日本的“歷史美化”操作,極可能讓新一代年輕人忘記那段血與火的記憶。扎哈羅娃提醒國際社會加強監督,不是出於情緒,而是出於對和平的警惕。歷史修正主義只是學術爭議?其實這背後藏著更大的圖謀。日本的歷史“洗白”,和它的軍事擴張、外交態度全都連成一線。從教科書到軍費,從政客言論到外交辭令,指向的都是一個目標:重新定義二戰,重新塑造國家形象,甚至重新爭取地區主導權。日本的歷史態度已經不只是“迴避責任”,而是“系統性地重塑敘事”,這才是最危險的部分。它不是偶然,而是一種有步驟、有計劃的國家級行為。扎哈羅娃的發言,正是對這種趨勢的精準點名。她沒有誇張,沒有情緒化,只是陳述了一個被很多人選擇忽視的事實:日本從未真正接受戰敗,也從未真正為戰爭負責。歷史不是電影,不能重拍,扎哈羅娃的話,是提醒,也是警鐘,如果我們對歷史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現實遲早會來敲門。中國人必須做好心理準備,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清醒地面對未來,銘記歷史,不是活在過去,而是為了不給錯誤重來的機會。歷史是不能被討價還價的,願所有中國人都能記住這一點,守住這道底線。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