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苗經濟學”悖論

“早苗經濟學”悖論 -

生活的艱辛、政治生涯中的落選經歷,讓1961年3月出生的政治家高市早苗瓜子臉上刻滿了艱辛,努力擠出來的微笑也往往帶着幾分苦澀。

而在2025年10月21日,當她當選為首任日本女性總理後,苦澀退下不少,尤其如小鳥依人般地粘在人高馬大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身邊,在美國航空母艦上,聽到特朗普特意介紹她是“選舉的勝者,日本女首相”時,高市的歡喜雀躍,不僅一時抹去了“強硬保守派”的古板色彩,而且還真真切切地去除了往日的苦澀。

日本自媒體中那些高市在異常繁忙的公務中,依舊照顧腦溢血丈夫的感人故事,提升了民眾對她的好感,高市內閣剛剛成立,便獲得了68%的支持率(10月30日《朝日新聞》),遠高於此前的石破茂內閣的48%,甚至比第二次上台的安倍晉三的58%也要高出很多。她離婚結婚復婚的往事也奪人關注……

對於這些,這裡不做太多的描述,只是想談她的經濟政策“早苗經濟學”,及和這項政策緊密相關的日美及中日經濟關係。

高市在10月24日的施政演講中說:“我要堅定不移地將日本列島建設得堅韌而繁榮,讓日本重新屹立於世界之巔。”這可以理解為她要帶領日本走出自1993年以來的“失落的30年”。

換句話說,過去的三十多年,日本列島既不堅韌,也不繁榮,在經濟規模上從僅次於美國,退到了排在中國(2010年超過日本)、德國(2023年超過日本)之後,而且今後很有可能將被印度超過的境況。

高市將原首相安倍晉三(1954年9月~2022年7月)當作自己政治上的師長,安倍有“安倍經濟學”,高市在安倍遭遇槍殺後,將“安倍經濟學”發展為“早苗經濟學”。

安倍執政期間,將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6.27萬億美元,降到了他2020年辭職時的5.05萬億美元,“早苗經濟學”如果是沿襲了“安倍經濟學”的套路,又將能給日本經濟帶來何種結果,尤其日本與美國及中國的關係在高市時代會做出哪些調整,最終能給日本帶來何種影響,這些都十分值得關注。

“早苗經濟學”悖論 -

|出處:《世界經濟のネタ帳》(可翻譯為《世界經濟談資》)

“早苗經濟學”悖論 -

從悲劇到笑劇的“早苗經濟學”

黑格爾在某個地方說過,一切偉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兩次。他忘記補充一點: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是作為笑劇出現。”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開宗明義地給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安倍經濟學”在安倍晉三擔任了8年首相,又因“身體不適”於2020年9月辭職後,也就自然而然地退出了歷史舞台。安倍沒有將日本從失落的二十年中拉出來,反而因他的經濟政策延緩了日本經濟的復蘇。

有人說,日本股市多好,但股市的繁榮並不能掩蓋經濟上的失落。從股價看,2012年到2020年,日經平均從10,395點提升到了27,444點。股市在8年時間內提升了將近2.7倍。但股市的繁榮並非由設備投資的增加、生產效率的提升帶來的。同一時期的企業設備投資,2012年為73萬億日元,到了2020年也僅有85.9萬億日元,提升的數額並不大。

安倍執政期間,比較大的國際經濟問題是日元匯率過高。經過8年的努力,調整了日元匯率,美元與日元的年平均匯率從2012年的1美元兌換79.79日元,調整到了2020年的106.77日元,但這也一定程度縮減了用美元計算的日本GDP規模。

大膽的金融政策、機動的財政政策帶來了股市的繁榮,但安倍僅僅解決了金融(日元匯率)問題,並未實現“喚起民間投資的成長戰略”,這是安倍經濟學最終走向失敗的重要原因。

高市在自己的《日本經濟強韌化計劃》中,談及的“早苗經濟學”主要內容為:

第一,大膽的金融緩和;

第二,緊急時受限制的機動的財政政策;

第三,大膽的危機管理投資及成長投資。

這基本是安倍經濟學的翻版。日本輿論報道的其主要內容的是,其大規模的財政政策的內容。從可以看到的相關動向看,這包括對生產合作企業進行國費支援,促進研究開發據點、生產據點回歸日本國內,並給予稅政方面的支援,確保基礎原材料,促進省電化研究開發,構築穩定的電力供應體制的構築、防災政策,進行綠色基礎設施技術及老朽化集體住宅的改建投資等。

不過,日本輿論似乎並沒有把高市的這些口號放在眼裡,目前還很少能夠看到這些政策、支援的具體事例。日本媒體對早苗經濟學的投資戰略冷淡的原因,歸結為與安倍經濟學的失敗有很大的關聯。

因為“安倍經濟學”最大的失敗正是缺乏投資,使日本持續處於失落狀態。如果繼續走安倍道路,無疑會再現上次失敗,日本經濟基本失去了振興的希望。

至於“早苗經濟學”中的經濟安保及排外政策則在日媒那裡被大書特書了起來。日媒特彆強調了經濟安保的幾乎唯一的對象國就是中國。認為中國留日學生、訪日技術人員會將日本的技術帶回中國,並在中國轉用到軍事技術方面。高市在積極策劃制定《經濟安全保障綜合法案》,要用法律的形式將經濟安保固化起來。

在施政演講中,高市特彆強調:“事實上,部分外國人的違法行為以及不遵守規則的行為,已經引發了民眾的不安與不公平感。”儘管也說了“這與排外主義需要畫出界線”,但她更重視的是“作為政府,我們將對此類(上述)行為採取堅決的應對措施。我們將強化政府的指揮中心職能,要求各方遵守現有規則,同時針對土地獲取等相關規定展開探討。”簡單地說,就是要用法律嚴格管束外國人,限制外國人(中國人)在日本購房置地。

2012年日本民眾期待看到安倍經濟學成果,最後只獲得了一個悲劇結果,到2025年高市準備再度推行以安倍經濟學為基底的早苗經濟學時,民眾已經將這種政策當成了一場笑劇。10月底,特朗普訪日讓“高市笑劇”基本定型。

“早苗經濟學”悖論 -

“早苗經濟學”悖論 -

5500億美元投資美國,助力美國遏制中國

按日本內閣府公布的數字,2024年日本“實質設備投資”金額為98.3萬億日元,比安倍辭職時的2020年要高出了不少。10月底,美國總統特朗普訪日,高市立即與美國簽訂了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約85萬億日元)的協定。當然這是到2027年為止的投資總額,並非在一年內投資完畢,但相當於日本國內一年設備投資的資本投入到美國去,日本國內是否還能夠有足夠的投資能力,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10月28日,就關稅協議中日本方面提議的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一事,日美共同發布了一份匯總了候選投資項目的聯合文件。該文件涉及能源、人工智慧、關鍵礦產生產等領域的21個項目,三菱重工業、三菱電機東芝日立松下等公司表示有興趣參與。

“早苗經濟學”悖論 -

|出示:筆者根據相關資料製作

不過,美國政府後來發表的文件還包含了日方未公開內容,其中有豐田將把美國產汽車返銷日本,並向美國汽車製造商開放銷售網絡;東京瓦斯及東京電力公司與中部電力公司對半持股合資企業(JERA)簽署意向書,計劃購買阿拉斯加開發的液化天然氣,日本企業將採購其10%的出口產能;JERA將向路易斯安那州頁岩氣開發投資15億美元;東北電力簽署價值超1億美元的多年期美國煤炭採購合同等。

根據日美兩國政府於9月簽署的“關於對美投資的諒解備忘錄”,投資目的地將經過日美設立的“磋商委員會”,以及由美國商務部長擔任主席的“投資委員會”的討論,並由美國總統同意後選定,決定權在美國。參與投資的日本企業則可以獲得日本政府系統的金融機構的貸款或貸款擔保。

高市將這種對美投資定義為“同盟的新黃金時代”,簽署了聯合文件,承諾切實履行協議內容。

特朗普訪日期間,還和日本簽署了一份關於在擴大兩國造船能力等方面進行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今後日美將設立工作組,在擴大建造能力和共同開發等方面深化合作關係。

簽署備忘錄後,高市內閣國土交通大臣金子恭之表示:“造船業是支撐日美兩國經濟與安全的重要領域。這份備忘錄將開創日美造船業的新歷史。”

從以上內容看,高市麾下的日本對美投資85萬億日元,一方面將有助於美國製造業的再度復興,另一方面在稀土有色金屬礦產、造船、電力等方面助力美國的抑華政策,一邊倒地站在美國陣營那裡,成為美國制約中國的最得力的助手。

“早苗經濟學”悖論 -

“早苗經濟學”悖論 -

一心想揩油地與中國“戰略互惠”

高市早苗曾以對華強硬派著稱,主張修改憲法第九條,將自衛隊改稱為國防軍,出任首相前連年參拜靖國神社,否定南京大屠殺,認為侵華戰爭是一場自衛戰,在釣魚島及中國台灣問題上持極為強硬的主張。

出任首相後,其施政演講中談到中國時高談:“中國對日本而言是重要的鄰國,有必要構建建設性且穩定的關係。另一方面,日中間確實存在包括經濟安全在內的各種安全保障問題。雙方領導人將通過坦誠對話,全面推動戰略互惠關係的發展。”

從日本媒體的報道內容看,要是想構建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需要中國應諾種種日方提出的條件,包括重新進口日本產牛肉,撤銷對農產水產品的進口限制;閉口不談在高端技術,特別是半導體技術方面對中國的限制,只談稀土出口管理上的日本的憂慮。

在中國台灣問題上,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但高市自己高調在社交媒體上宣介自己與台灣的交往。

“一些日本政治家嘴裡談中日戰略互惠,但心裡想的是戰略誤會,不是不明白中國的戰略意圖,而是故意誤會這種意圖,而嘴裡一直談戰略互惠。”一位數十年從事中日交往的日本朋友說。

最終大致可以預料的是——早苗經濟學也將和安倍經濟學一樣,出現股市極度繁榮,而設備投資萎靡不振的情況。高市更是要將設備投資投向美國,愈發讓日本失去了投資的機會。而沒有製造業支撐的股市,最終解決可想而知……

– · 結尾 · –

No.6610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陳剛

簡介:日本經濟研究者。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