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東北一老闆買下5千噸鋼材後價格暴漲,他反手一個驚人操作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本文所用素材源於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於敘事呈現,請知悉。

“四海,這幾千噸廢鐵,真能賣出去?要不……咱就認了吧?”昏暗的辦公室裡,妻子秀芹的聲音帶著哭腔,手裡攥著一張催款單。

趙四海沒有回頭,目光死死盯著窗外那座在夕陽下泛著暗紅色光芒的鋼鐵小山,只說了四個字:“秀芹,你信我。”

01

1998年的東北,冬天來得又早又兇。哈氣成冰的天氣裡,整座重工業城市都像一台生了鏽的巨大機器,運轉得遲緩而吃力。趙四海的“四海建材廠”,就是這台大機器上一顆快要崩掉的螺絲釘。

廠子不大,幾十號人,窩在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城市邊緣。高大的廠房裡空空蕩盪,只有幾台老舊的切割機和沖壓床孤零零地立著,上面覆著一層薄薄的灰。往年這個時候,廠裡應該是機器轟鳴,火花四濺,工人們光著膀子喊著號子乾活。現在,他們只能縮在角落裡,圍著一個用油桶改造的、熏得人流眼淚的鐵皮爐子,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眼神和窗外的天色一樣灰敗。

“聽說了嗎?隔壁紅星機械廠,上個月就發了二百塊錢,說是過節費。”一個叫老李的鉗工往手上哈了口氣,聲音悶悶的。

“二百算不錯了。我小舅子在紡織廠,都三個月沒見著錢了。人家領導說了,廠裡沒效益,都回家等著吧。”另一個接話。

“唉,這日子可咋過啊……”

這些話像小刀子,一下一下紮在趙四海的心口。他四十出頭,國字臉,下巴上有一道淺淺的疤,是年輕時跟人搶活兒留下的。他不是那種能言善道的老闆,只會埋頭乾活。從一個小學徒幹起,攢了半輩子錢,又東拼西湊,才開了這家廠。他本想帶著這幫老兄弟過上好日子,可現實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

亞洲金融風暴的寒氣,千里迢迢地吹到了這座內陸城市。國營大廠訂單銳減,自顧不暇,他們這些喝湯的下游小廠,自然連鍋底都舔不著了。半年了,廠裡幾乎沒接到一單像樣的活兒。工人的工資一拖再拖,銀行的催貸電話成了秀芹的噩夢。

“四海,要不咱把廠子關了吧?”晚飯桌上,秀芹又提起了這個話頭。桌上只有一盤醋溜白菜,一碗雞蛋醬。兒子在里屋寫作業,不敢大聲喘氣。

趙四海扒拉著碗裡的米飯,沒說話。

秀芹眼圈紅了:“你看人家王瘸子,把小賣店一盤,開了個錄像廳,一天到晚放香港片,生意好著呢!還有你表弟,搞了個燒烤攤,聽說一個月掙得比你一年都多。咱也別乾這又苦又累的活兒了,行不行?”

“吃飯。”趙四海從牙縫裡擠出兩個字。

他知道妻子說得對。這是最穩妥的出路。可他心裡憋著一股勁兒。他這輩子就跟鋼鐵打交道,讓他去賣燒烤,去放錄像,他覺得那是對自己前半生的背叛。關了廠,那幾十號跟著他混飯吃的老伙計怎麼辦?他們都是拖家帶口的人。

夜深人靜,妻兒都睡了。趙四海一個人坐在冰冷的客廳裡,藉著窗外透進來的微弱路燈光,點燃了一根煙。這是他一天中最平靜,也是最煎熬的時刻。他不喝酒,不打牌,唯一的精神寄託,就是他從各種渠道搜羅來的報紙和期刊。

從《人民日報》到《經濟參考》,再到花大價錢託人從南方買來的行業內部資料《冶金信息報》,厚厚一摞,被他翻得起了毛邊。所有人都覺得他是在做無用功,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尋找一絲能救命的光。

他的手指在一篇不起眼的報導上停了下來。報導的標題是《擴大內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應對外部經濟衝擊》。這幾個月,類似的提法頻繁出現。趙四海把這些報導一篇篇剪下來,貼在一個本子上。他發現,這些文章的調子,正在從“提議”慢慢轉向“部署”。

他又翻開另一份南方來的經濟小報,上面有一欄不起眼的國際期貨行情。他注意到,連續下跌了近兩年的國際鋼材期貨價格,最近幾週的K線圖末端,出現了一個微小的、幾乎難以察異的抬頭。

一個瘋狂的念頭,像一顆火星,掉進了趙四海心中那堆壓抑已久的干柴上,瞬間燃起了熊熊大火。

市場要變天了!

所有人都覺得經濟不行了,在拼命收縮,往服務業、小買賣裡鑽。可國家這麼大,要穩住,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搞建設!修路、蓋橋、建房子!一旦基建大潮啟動,什麼東西最重要?是鋼材!現在鋼材價格跌到了褲衩價,人人視之為累贅。這不就是天賜的機會嗎?

趙四海的心臟砰砰狂跳,他感到一陣久違的興奮,血液都熱了起來。他要做一票大的。不是小打小鬧地進幾車貨,而是要傾其所有,吃下一座山,一座能讓他在這座城市裡掌握話語權的鋼鐵之山。

這個決定,他沒有告訴任何人,包括秀芹。他知道,說了只會被當成瘋子。

第二天,趙四海外出,開始了他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次“化緣”。

他先是找到了銀行的信貸主任。對方一見他就頭疼,隔著辦公桌就開始訴苦,說行里壞賬太多,已經全面收緊了貸款。趙四海沒多廢話,他從包裡掏出兩樣東西:一個是廠房和家裡那套住了十幾年的房子的房產證,另一個,是一份他熬了好幾個通宵寫出來的市場分析報告。

“主任,我知道規矩。但我這筆貸款,不是為了救廠,是為了賺錢。你給我三個月時間,如果市場不對,這些東西你全拿走。如果對了,我連本帶利,再給你加兩成。”趙四海的聲音不大,但每個字都像釘子一樣砸在地上。

信貸主任愣住了。他看著趙四海佈滿血絲卻異常明亮的眼睛,又看了看那份寫得密密麻麻的報告。他猶豫了。

接著,趙四海開始拜訪親戚朋友。他去了他那個當著小官的連襟家,忍受著對方“不務正業”、“好高騖遠”的教訓,最終拿到了兩萬塊錢。

他還動用了那筆誰都不知道的“黑錢”——五萬塊,是他這些年從牙縫裡省下來,藏在床板底下,準備給兒子上大學用的。當他撬開床板,拿出那個用油布包了一層又一層的鐵盒子時,他的手抖得厲害。

半個月時間,趙四海整個人瘦了一圈,眼窩深陷,但口袋裡卻揣著一張集合了他所有身家性命和人情信譽的存摺。

他聯繫了本市最大的鋼廠——紅旗鋼廠。這家曾經輝煌無比的國營巨頭,如今也是半死不活,巨大的倉庫裡堆滿了賣不出去的各種型號鋼材,任由風吹雨淋。趙四海找到負責銷售的副廠長,開門見山。

“我要五千噸鋼材。”

副廠長以為自己聽錯了,用看傻子的眼神看著他:“小趙,你沒開玩笑吧?你知道五千噸是多少嗎?堆起來像座山。現在誰還敢要這麼多貨?”

“我全要。價格,就按現在市場上最低的廢鐵價再往下走一走。我一次性付清全款。”

聽說有大筆現金,副廠長的態度立馬變了。積壓的庫存能盤活,就是天大的功勞。兩人一拍即合。價格談得低到不可思議。

簽完合同,趙四海走出鋼廠大門,感覺腿都是軟的。

幾天后,幾百輛大卡車浩浩蕩盪地開進了四海建材廠。一捆捆、一捲捲的鋼材被卸下,很快就在廠區的空地上堆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鋼鐵山。陽光下,這座山閃著冰冷的光,像一座巨大的墳墓。

消息不脛而走。趙四海貸款、抵押房產,買了一堆“廢鐵”的事,成了全城最大的笑話。人們不再叫他趙總,而是背地裡稱呼他“趙瘋子”。秀芹哭得死去活來,回了娘家。工人們人心惶惶,覺得廠子這次是徹底完了。

趙四海沒有辯解。他遣散了大部分工人,只留下老王等幾個最信任的心腹看守倉庫。他每天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搬個馬扎,坐在這座鋼鐵山前,從日出,到日落。

02

等待的日子,是人生最漫長的酷刑。

每一天,趙四海都像在油鍋裡煎熬。鋼材到手,市場卻像一潭死水,沒有半點波瀾。他期待中的文件、消息,遲遲沒有下文。他每天翻爛了報紙,耳朵裡卻只灌滿了風聲和嘲笑聲。

“趙瘋子今天又去守他的廢鐵山了。”

“真是想錢想瘋了,把房子都搭進去,他老婆孩子多可憐。”

“等著瞧吧,不出倆月,銀行就得來封門。”

這些閒言碎語像蒼蠅一樣,嗡嗡地往他耳朵裡鑽。他假裝聽不見,可心裡卻像是被無數根針扎著。他開始大把大把地掉頭髮,晚上躺在床上,眼睛睜到天亮,腦子裡反复盤算著,如果輸了,他該怎麼辦?

銀行的催款通知單,從一周一張,變成三天一張,最後一天一張。紅色的印章刺得他眼睛生疼。秀芹到底還是不忍心,從娘家回來了。她不再哭鬧,只是默默地給他做飯,看著他的眼神充滿了憂慮和心疼。這種沉默,比爭吵更讓他難受。

有一次,兒子放學回家,小聲問他:“爸,同學說我們家要住大馬路了,是真的嗎?”

趙四海的心猛地一抽,像是被人狠狠攥了一把。他蹲下來,摸著兒子的頭,想說點什麼,喉嚨卻堵得發不出一個音。他第一次對自己的決定產生了懷疑。他是不是真的瘋了?是不是太自私了?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預感,搭上了全家人的幸福?

那段時間,他瘦得脫了相,顴骨高高聳起,眼神卻越來越嚇人。老王看他這樣,心裡也發毛。

“趙哥,要不……咱先出一部分貨?現在廢品站收的價格也還行,至少能把工人的工資先發了,緩口氣。”老王小心翼翼地勸他。

趙四海搖了搖頭,目光依然鎖定著那座鋼山,聲音沙啞:“再等等。”

“還等?再等下去,咱們都得喝西北風了!”

“我說,再等等!”趙四海猛地回頭,眼睛里布滿了紅血絲,像一頭被逼到絕境的狼。

老王被他嚇得一個哆嗦,再也不敢多說一個字。

就在趙四海快要被壓力徹底壓垮的時候,轉機,毫無預兆地來了。

那天下午,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裡,播音員用字正腔圓的聲音,播報了一則重要新聞: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刺激經濟增長,國家決定發行千億長期國債,重點投向農林水利、交通通信、城鄉基礎設施等領域。新聞裡,出現了宏偉的高速公路規劃圖,貫穿南北,連接東西。

趙四海正端著飯碗,聽到這條新聞的瞬間,整個人都定住了。碗從手裡滑落,“哐當”一聲摔在地上,碎成幾片。秀芹嚇了一跳,剛要罵他,卻看到趙四海的臉上,兩行眼淚毫無徵兆地流了下來。他笑了,先是無聲地咧著嘴,然後笑聲越來越大,最後變成了近乎瘋癲的大笑。他一邊笑一邊哭,像個傻子。

“成了……成了!”他喃喃自語。

秀芹愣住了,她從沒見過丈夫這個樣子。

新聞播出的第二天,市場上還沒有太大反應。第三天,一些嗅覺靈敏的南方商人開始在本地市場小批量地吃進鋼材。一個星期後,那份正式的紅頭文件下達到省裡,數個大型基建項目正式立項招標的消息,像一顆炸雷,在沉寂已久的建材市場炸響。

鋼材的價格,瘋了。

就像大壩開了閘,價格開始以“天”為單位向上跳。昨天還是一千一噸,今天就報一千二。明天,直接就是一千五。而且根本不是價格的問題,是有錢都買不到貨。

那些曾經對積壓庫存頭疼不已的鋼廠,一夜之間變得趾高氣揚,門口提著現金排隊的卡車能堵出好幾里地。

而趙四海,這座城市裡擁有最大現貨庫存的人,瞬間從“趙瘋子”變成了“趙財神”。

他的廠子門口,第一次變得比市中心還熱鬧。各種高級轎車停滿了泥濘的土路,過去對他愛答不理、甚至落井下石的採購商、包工頭,現在都提著鼓鼓囊囊的皮包,點頭哈腰地擠進他那間簡陋的辦公室。

老王和幾個留守的工人,輩子沒見過這場面,站在門口攔人都攔不住,一個個激動得滿臉通紅。

趙四海坐在辦公桌後,點上了一根煙,深深地吸了一口。煙霧繚繞中,他看著眼前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卻有一種恍如隔世的平靜。

短短幾個月,鋼材的市場價格,從他進貨時的幾百塊,一路狂飆,穩穩地站上了五千塊一噸。翻了足足八倍,而且看這架勢,還有繼續上漲的空間。那座曾被譏諷為“廢鐵山”的庫存,如今成了價值數千萬的金山。

趙四海,僅憑這一役,即將封神。

所有人都認為,接下來,這位新晉的“鋼鐵大王”會立刻開倉放糧,將這五千噸鋼材趁著歷史最高價全部拋售,豪取數千萬利潤,從此走上人生巔峰,成為這座城市裡誰也惹不起的頂級富豪。

03

市場陷入了狂熱。每個人都在談論趙四海,計算著他能賺多少錢。三千萬?四千萬?這個數字,在那個工薪階層月薪只有幾百塊的年代,如同一顆原子彈,足以炸暈所有人。人們都在等待,等待趙四海開倉的那一刻。

趙四海確實開倉了。但他接下來的操作,讓所有翹首以盼的人,都感到了第一絲不對勁。

他沒有全面拋售。他只是不緊不慢地賣出了一小部分鋼材,大約五百噸。賣出的對象,也都是之前借錢給他的親戚朋友,以及一些跟他合作多年的小客戶。價格,他給的是市場價的九折。

這筆錢一到賬,趙四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銀行。將所有的銀行貸款本息,一分不差地全部還清。信貸主任看著那一捆捆嶄新的現金,嘴巴張得能塞進一個雞蛋。

接著,趙四海開著他那輛破舊的吉普車,一家一家地還錢。那些曾經嘲諷他的親戚,拿著比本金還多的錢,臉上青一陣白一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做完這一切,趙四海手裡的現金所剩無幾。但他一身輕鬆,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擔。他把自己所有的債務,清得乾乾淨淨。

可市場上的眾人卻徹底糊塗了。趙四海這唱的是哪一出?手裡握著幾千萬的金山,卻只刨了點土,把欠的債還了就停手了?剩下那四千多噸鋼材,他打算幹什麼?留著過年嗎?

鋼材的價格還在一天一個樣地向上沖,所有人都急得抓耳撓腮。無數人托關係找到秀芹,找到老王,想從趙四海手裡再摳出一點貨來,得到的答复永遠是兩個字:“不賣。”

“他是不是瘋了?有錢不賺,這是什麼道理?”

“我看他是被這突如其來的財富砸暈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等著吧,等價格一跌,他哭都來不及!”

市場的議論,絲毫沒有影響到趙四海,他依舊每天去廠裡。

在這場狂歡中,有一個人格外煎熬。他就是李大發,人稱李老闆。

李大發是本地建材行業的老牌霸主,實力雄厚,關係網密布。過去,他根本沒把趙四海這種小角色放在眼裡,甚至還動用關係,搶過趙四海好幾個眼看到手的項目。在他的世界裡,趙四海就是個不入流的泥腿子。

這次鋼材價格暴漲,李大發因為一貫的傲慢,判斷失誤,沒有提前囤貨。等到市場反應過來,他已經徹底陷入被動。手底下幾個工程項目等著開工,沒有鋼材,就得停擺,那損失是天文數字。他放下身段,派人四處高價求購,但市場上根本沒有大宗現貨。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那個他曾經最瞧不起的人——趙四海。

李大發氣得在辦公室裡摔了自己最心愛的紫砂壺。他無法接受,自己居然要反過來去求趙四海。他更咽不下這口氣,一旦開口,就等於承認自己輸了,而且要被趙四海狠狠地宰一刀。他派人去試探過幾次,趙四海都閉門不見,這更讓他覺得受到了羞辱。

就在李大發快要被逼瘋,準備不惜血本從外省調貨的時候,他接到了一個電話。

電話是趙四海的親信老王打來的。

“李總,我們趙總想請您過來坐坐,聊聊天。”

李大發楞了足足有半分鐘。趙四海主動約他?這是什麼路數?鴻門宴?想當著所有人的面羞辱他?還是終於準備好,要開出一個天價來敲詐他了?

“好,我馬上到。”李大發咬著牙說。他倒要看看,這個暴發戶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半小時後,李大發的黑色奔馳停在了四海建材廠門口。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高級西裝,推開車門,在一眾工人復雜的目光中,走進了趙四海那間陳設簡單、甚至有些寒酸的辦公室。

辦公室裡煙霧繚繞。趙四海正坐在他的老闆椅上,腳邊放著一個暖水瓶,手裡端著一個掉了瓷的搪瓷缸子,裡面泡著顏色渾濁的茉莉花茶。看見李大發進來,他沒有起身,只是用下巴指了指對面的椅子。

“李總,坐。”

李大發強壓著怒火坐下。他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準備迎接一場艱難的、屈辱的談判。他甚至想好了價格的底線,就算被扒掉一層皮,今天也必須拿到鋼材。

屋子裡陷入了沉默,只有牆上的老式掛鐘在“滴答”作響。趙四海慢悠悠地喝著茶,似乎一點也不著急。李大發終於忍不住了。

“趙總,明人不說暗話。你今天找我來,是為了什麼,你我都清楚。開個價吧,那批貨,我要了。”李大發的聲音很沉,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趙四海放下茶缸,從桌上拿起一包廉價的“長白山”香煙,抽出一根遞過去。李大發擺了擺手,他只抽“中華”。趙四海也不在意,自己點上,深深吸了一口,然後緩緩吐出煙圈。煙霧模糊了他臉上的表情。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那個決定市場命運的報價。

趙四海的心腹老王站在門口,手心裡全是汗,他覺得趙總至少會把價格報到八千一噸,好好出一口當年的惡氣。

李大髮帶來的副手,則緊張地盯著趙四海,準備隨時記錄下那個天文數字。

煙霧散去了一些,趙四海終於開口了。可他說出的話,卻讓在場所有人感覺自己耳朵出了問題:

“李總,我剩下的那四千多噸鋼材,可以全部賣給你。”趙四海的語氣很平靜,像是在談論今天的天氣,“價格嘛,也不按現在市場上的天價。我當初進貨是什麼價,你還記得吧?”

李大發一愣,點了點頭。這個價格,他當然記得,全城的人都當笑話一樣記得。

趙四海彈了彈煙灰,繼續說:“我也不讓你吃虧,就在我那個進貨價的基礎上,加一成。算是我這段時間的倉儲費和人工費。這批貨,你全部拉走。”

話音落下的瞬間,辦公室裡死一般的寂靜。

李大發以為自己幻聽了。他的副手猛地抬起頭,眼睛瞪得像銅鈴,滿臉的不可思議。

最先崩潰的,是趙四海的心腹老王。他一個箭步衝了上來,抓住趙四海的胳膊,聲音都變了調:“趙哥!你瘋了?!你知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現在市場價是五千,不,六千了!你按進貨價賣給他?那我們不是一分錢沒賺,還白忙活大半年?這是把到嘴的肉往外推,還是推給李大發這個老王八蛋吃啊!”

趙四海沒有理會激動的老王,他只是用那雙深不見底的眼睛,靜靜地看著對面已經完全石化的李大發,淡淡地問了一句:“李總,我這個價格,你要,還是不要?”

04

李大發的大腦宕機了整整一分鐘。

他反复咀嚼著趙四海的話,試圖從中找出陷阱。

趙四海,這個被他視為泥腿子的暴發戶,竟然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幾千萬暴利,要把這座金山以一個近乎白送的價格賣給他?

天底下,有這樣的好事?

他看了一眼旁邊快要急瘋了的老王,又看了看趙四海。

“要!當然要!”李大發幾乎是吼出來的,生怕趙四海下一秒就反悔。他強行壓抑住內心的狂喜,故作鎮定地說:“趙總果然是乾大事的人,夠爽快!這個朋友,我李大發交了!”

合同很快就簽了。價格低到讓李大發簽字的時候手都在抖。為了盡快吃下這批貨,李大發調動了公司所有的流動資金,甚至不惜通過他的關係網,從私人那里拆借了大量高息短期貸款。他孤注一擲,把所有的身家都押在了這四千多噸鋼材上。他幻想著,只要把這批貨轉手一賣,哪怕市場價稍微回落,他也能瞬間賺取數倍的暴利,不僅能彌補前期的損失,還能讓他的財富再上一個台階,徹底坐穩這座城市首富的寶座。

幾天之內,四海建材廠那座標誌性的鋼鐵山,被李大發的車隊搬運一空。廠區重新變得空曠,只留下地上深深的車轍印記。

趙四海拿著那筆巨額的貨款,第一時間就把所有借來的高息貸款全部還清。做完這一切,他的賬戶裡,躺著一筆數額驚人、且沒有任何負債的干淨現金。

當天晚上,趙四海在廠裡擺了一桌酒,隻請了老王一個人。老王從李大發拉走第一車鋼材開始,就一直黑著臉,想不通,憋得快要內傷。

酒過三巡,老王終於忍不住了,把酒杯重重地往桌上一放,紅著眼說:“趙哥,你跟我說句實話,你到底圖啥?那可是幾千萬啊!咱們兄弟們拼死拼活大半年,擔驚受怕,最後就賺了這麼點辛苦錢?我不甘心!你把這麼大個便宜送給李大發那個混蛋,我更不甘心!”

趙四海給他滿上一杯酒,自己也滿上,然後一飲而盡。他長長地呼出一口酒氣,臉上露出一絲運籌帷幄的笑意。

“老王,你別著急。好戲還在後頭呢……”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