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網絡上偶爾會被問到”你既然覺得美國好,為什麼不潤去美國?“我常會回答,”好啊,你資助我,我立即就去。“我想有的朋友也會被這樣問及,或放許多人會一時語塞。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蘊含著深刻的邏輯陷阱,如何回應這種詰問,不僅考驗智慧,更體現一個人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
首先需要釐清的是,欣賞一個國家的某些優點與選擇在那里長期生活,是兩件不同的事。正如我們認可某家餐廳的菜品美味,不必非要成為那裡的常駐顧客;我們稱讚某本書的深刻,也不必日夜捧讀不放,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無缺的國家,每個國家都有其值得借鑒的長處和需要改進的短處。
理智的人能夠客觀看待各國的優缺點:美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值得學習,德國的工匠精神令人欽佩,日本的城市管理頗有可取之處,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必須遷居這些國家,取長補短、借鑒他山之石,才是更加開放的姿態。
選擇在何處生活,涉及職業發展、家庭因素、文化適應、個人情感等多重考量,有人因為專業領域的發展機會選擇海外,有人因為家庭紐帶留在故土,這都是正常的個人選擇。
就像我們認可煙草、電力、石油行業的待遇優勢,但受限於家庭背景、就業機會和個人條件,不一定都能進入這些行業工作一樣,個人選擇受到現實條件的多重製約,這不是“喜歡與否”的簡單問題。
健康的愛國主義不是盲目讚美,而是希望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好,指出問題、提出建議,恰恰是建設性態度的體現,正如我們對家人也會提出批評,這不妨礙我們對家人的愛。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兼收並蓄”,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正是吸收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過程,承認其他國家的長處,與對祖國的熱愛並不矛盾。
在全球化時代,人員的國際流動日益頻繁,許多人在多個國家學習、工作、生活過,他們的身份認同已經超越了簡單的地理界限,將人們束縛在“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中,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海外華人正在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樑,他們的跨國經驗為國家發展提供了獨特視角。
當面對“為什麼覺得美國好你不潤去美國?”的提問時,可以考慮像題圖那樣回應:”為什麼煙草、電力、石油工資那麼高,你不進去上班呢?“
邏輯不就是這樣麼,欣賞美國的某些方面,正如欣賞中國的一樣,但選擇在哪裡生活是複雜的個人決定,涉及職業、家庭、文化等多重因素。認為在哪裡生活與是否認同一國的優點沒有必然聯繫,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通過學習各國的長處,為我們自己的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在世界日益多元的今天,我們應該超越簡單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以更加開放、包容、理性的態度看待不同國家和文化,每個人都有權基於自身情況做出選擇,同時也應尊重他人的選擇,這才是現代公民應有的素養和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