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閉店潮洶湧,賈國龍天要塌了

曾經喊出“家有寶貝,就吃西貝” 的餐飲巨頭西貝,如今卻深陷閉店危機,令人唏噓。

西貝創立於1988 年,憑藉西北特色美食和親子體驗的定位,一度成為家庭聚餐的熱門選擇,門店遍布全國62 個城市,擁有370 餘家直營門店。然而,今年10 月以來,西貝閉店的消息不斷傳出,其衰落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從一線城市的深圳西麗万科雲城店,到省會城市南京弘陽廣場店,再到廣東汕頭唯一門店以及呼和浩特3 家門店,西貝的閉店潮正從南到北蔓延。

深圳西麗万科雲城店因租約到期11 月1 日閉店;南京弘陽廣場7 年老店閉店公告錯寫地名,顯得十分倉促;廣東汕頭唯一門店在“感恩回饋” 活動期間突然關張,令人措手不及;呼和浩特3 家門店因月虧十幾萬集體停業,經營困境可見一斑。

網友還發現,部分門店閉店公告倉促上牆,後廚亂像也隨閉店被曝光,如漏勺掏下水道、員工無證上崗等,曾經溫馨的“家庭食堂” 如今只剩閉店通知的潦草與慌亂。

一切始於9 月羅永浩的吐槽,他直言西貝菜品幾乎全是預製菜,價格昂貴且噁心。面對質疑,創始人賈國龍態度強硬,堅稱按國家規定沒有一道預製菜,甚至放話生意不做了也要起訴羅永浩。

但網友探店卻發現,門店大量使用保質期18 個月的冷凍海鱸魚、24 個月的西蘭花等冷凍食材,員工也爆料莜面是中央廚房凍了半年的半成品。

更致命的是,西貝一邊宣傳現做現烤,一邊被消費者在兒童餐中吃出活蟲、疑似蟑螂腿,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徹底擊碎了消費者對其“安全牌” 的信任。

為了挽救頹勢,西貝推出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卻適得其反。推出“透明後廚” 本想展示食材新鮮和製作過程規範,卻暴露了冷凍食材問題;發放100 元無門檻優惠券,本想吸引顧客,卻引發黃牛倒賣,讓真正的消費者難以受益;

緊急降價40%,導致菜單標籤歪斜脫落,門店管理混亂,連招牌的“25 分鐘上菜” 沙漏也因後廚現制效率低被迫取消。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西貝致歉信中的陰陽怪氣,如“顧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顧客如初戀”,被批毫無誠意。這一系列操作非但沒挽回客流,反而讓日營業額單日暴跌300 萬元,促銷期間到店顧客多為薅羊毛,复購率幾乎為零。

在這場風波中,賈國龍的強硬態度成為導火索。他先是堅稱“預製工藝≠預製菜”,玩文字遊戲,試圖撇清與預製菜的關係。隨著員工爆料、消費者起訴等輿論壓力不斷增大,他悄悄清空抖音、小紅書賬號內容,僅保留一條“年營收62 億” 的宣傳視頻。

與老鄉雞公開承認“部分預製菜”、薩莉亞明碼標價預製菜品的坦誠相比,西貝的“雙標” 話術徹底激怒了消費者。消費者並非不能接受預製菜,而是不能接受花現做的錢卻吃到冷凍菜,這種消費體驗的不對等,讓西貝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

西貝的崩塌,本質上是背離了餐飲的核心邏輯。西貝定位高端,一個饅頭21 元、一碗豆腐湯69 元的高價,背後是消費者對其“有機”“現制” 的信任。

然而,中央廚房半成品复熱、轉基因油未標註、食品安全問題頻發,讓這份信任搖搖欲墜。反觀胖東來“明碼標價+ 售後無憂”、老鄉雞 “土雞湯現燉”,它們用真誠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在消費理性化的今天,餐飲品牌靠營銷包裝的“高端人設” 終將崩塌,只有把“現做”“安全” 刻進骨子裡,才能留住消費者。如今,西貝的閉店潮仍在繼續,留給行業的思考卻剛剛開始:當“網紅” 標籤褪去,餐飲品牌該如何用真材實料接住消費者的期待?

或許正如網友所言:“不是西貝太貴,是套路太虧—— 我們要的不是’家有寶貝就吃西貝’的口號,而是’孩子吃得安心’的實在。”

西貝的教訓,為整個餐飲行業敲響了警鐘。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乾貨,精彩不停

全文完,歡迎文末評論、點贊、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強制性刪除。為了不失聯,請關注下面的備用號,有些精彩內容會發在這個號上。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