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以來,國內鉀肥市場持續呈現“供需雙淡”格局。一方面,港口庫存持續走低,現貨貨源緊俏;另一方面,下游複合肥企業開工不足,採購意願低迷。市場在“成本強撐、需求弱拖”的博弈中靜待秋糧用肥需求的集中啟動。價格方面呈現分化態勢。邊貿部分品種價格較前期略有拉漲,而港口部分品種價格承壓。這種區域分化反映出當前市場供需的不平衡性和不確定性。
港口庫存持續走低形成市場主要矛盾。根據市場數據,氯化鉀港口庫存已降至160萬噸以下,創近年新低,現貨貨源緊俏。然而,低庫存並未能有效提振市場價格,主要原因在於需求端持續疲軟。下游複合肥企業開工率維持低位。這種“供應弱”與“需求更弱”的格局導致市場陷入僵持狀態,買賣雙方處於觀望狀態,成交清淡。
氯化鉀市場供應持續偏緊。國產鉀方面,青海鹽湖60%氯化鉀到站價維持在3050~3100元/噸。供應偏緊主要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國產鉀肥產量小幅下降,受環保要求趨嚴影響,青海鉀肥小廠產能恢復情況較差;二是進口鉀到貨量不穩定。
今年上半年中國氯化鉀進口量為635.95萬噸,同比下降2.48%。值得注意的是,進口來源地結構正悄然變化。1—9月份,我國從俄羅斯進口氯化鉀326.35萬噸,佔總量的37.65%;從老撾進口157.98萬噸,佔比升至18.23%,超過白俄羅斯成為我國第二大鉀肥進口來源國。
老撾鉀肥的崛起為中資企業海外資源開發提供了良好示範。2025年上半年,老撾對中國的出口總量達95.29萬噸,佔比達到15.2%。中資企業海外資源開發對國內鉀肥市場的反哺效果顯著,有效緩解了國內鉀肥供需矛盾。
相比氯化鉀,硫酸鉀市場面臨更嚴峻的產能過剩局面。10月30日,加工型硫酸鉀(曼海姆工藝)50%粉硫酸鉀出廠均價3600元/噸,52%粉硫酸鉀出廠均價3800元/噸,價格下跌50元/噸。硫酸鉀市場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產能過剩明顯。
進出口數據進一步凸顯了硫酸鉀市場的困境。今年9月份,我國硫酸鉀出口僅917噸,較上月環比減少55.20%。1—9月份,我國累計出口量僅為1.29萬噸,雖然較去年同期增長12.23%,但絕對量依然很低。
秋肥啟動時點將成為打破當前僵局的關鍵。市場核心矛盾在於供應剛性收緊與需求彈性疲弱的博弈。供應方面,國產鉀檢修持續,進口鉀到港量低迷;需求方面,複合肥企業鉀肥單耗同比下降,高氮肥生產佔比提升進一步壓制需求。
編製 | 雅 茹
審校 | 劉 穎
監製 | 陸 璐
如有轉載請聯繫管理員。
以下為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