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息,重大改革將啟動!

【導讀】創業板改革啟幕,精準服務“十五五”科技創新戰略

中國基金報記者李樹超

近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將啟動實施深化創業板改革,設置更加契合新興領域和未來產業創新創業企業特徵的上市標準,為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企業提供更加精準、包容的金融服務。

創業板改革受到市場各方關注。業內人士表示,深化創業板改革將從制度層面夯實科技創新發展的金融基礎,推進“十五五”規劃對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部署。同時,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完善將促進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加速集聚。

夯實科技創新發展的金融基礎

築牢科技自立自強根基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深化創業板改革有利於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推動科技創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嘉實成長共贏基金經理李濤表示,此次深化創業板改革是適應全球形勢與科技創新發展、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舉措,旨在響應國家“十五五”規劃對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部署。面對全球科技競爭加劇,市場需要更多耐心資本,也需要更靈活、更包容的融資環境,以支持創新資本形成和創新動能培育。

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指出,“十五五”規劃提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包括創業板在內的資本市場,要通過提升自身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培育新質生產力,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發展。

“此次創業板改革是繼科創板系列政策優化之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華安基金首席指數投資官、總經理助理許之彥表示,創業板改革的關鍵在於製定更符合創新型企業特點的上市標準,這將為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企業打開更為順暢的融資通道,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的體現。

在他看來,當前國際科技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在應對外部技術制約的同時,積極加速內部產業轉型。在這一背景下,資本市場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創新發展,需從制度層面“精準滴灌”。 “創業板改革正是著眼於這一需求,從制度層面夯實科技創新發展的金融基礎,築牢科技自立自強根基。”許之彥說。

招商基金市場支持與管理部首席財富顧問黃亮也認為,此舉旨在補齊制度短板,更精準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其積極意義在於暢通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的循環,提升資本市場對關鍵創新領域的包容性與支持效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市場機構和業內人士表示,深化創業板改革對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

國泰基金認為,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改革有助於提升創業板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精準對接新興領域和未來產業企業,引導資本向科技創新領域聚集,助力產業升級與技術突破;另一方面,有利於強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讓優質創新企業獲得更充足的資本支持,同時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投資標的,促進市場投融資兩端平衡發展,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李濤分析,深化創業板改革,一是有助於讓更多有潛力的科技企業獲得融資機會,提升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包容性和適應性;二是引導資金精準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生物產業等重點方向,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進程,推動產業鏈完善與升級,與“十五五”規劃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同頻共振;三是有利於優化市場結構,吸引更多“耐心資本”入市,共同構建“長錢長投”體系,也有助於吸引國際投資者關注和配置中國資產,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地位。

促進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加速集聚

除了創業板,吳清指出,“科創板科創成長層將迎來首批新註冊企業上市……改革效應正加快顯現;證監會將堅持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定位,持續推動北交所高質量發展”。

如何系統推進各板塊改革、形成差異化定位,也是業內關注的重點。

许之彦表示,与科创板、北交所相比,创业板的发展方向更突出“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培育。“三创四新”(即企业符合“创新、创造、创意”大趋势,或者是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是其显著特征。监管部门明确表示将系统推进各板块改革,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的结构与功能,这预示着各个板块将在特色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更紧密的协作关系。

他認為,未來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將呈現更精準明確的功能分工:主板穩定護航龍頭,創業板助推創新成長,科創板攻堅“硬科技”,北交所培育專精特新。四板協同,構築實體經濟全週期金融生態,註冊制改革持續釋放市場活力。

黃亮也認為,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將形成更有效的互補與聯動:科創板聚焦“硬科技”,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創業板改革後則將更突出“三新”企業的成長與創新。未來的格局將是“競爭協作”,共同構成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融資服務體系。

各板塊定位明確、功能互補,共同覆蓋各類型、各發展階段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總體實現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到“硬科技”龍頭的全週期資本覆蓋。

李濤表示,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三者形成差異化定位,錯位發展、功能互補,共同構建覆蓋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資本市場生態,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促進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

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表示,如果把資本市場看作一個整體生態,那麼各板塊之間應當是“差異發展、功能互補、有機聯動”的關係。

“隨著各板塊的定位和標準更加清晰,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都能在資本市場找到適配的金融服務,從而為新質生產力企業提供覆蓋全流程、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更好地引導資源向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需要的方向加速聚集。”上述華南大型基金公司相關人士稱。

小創業板投資價值凸顯:

三季報業績回暖機構加倉佈局高景氣賽道

中國基金報記者方麗

创业板市场的投资价值正在持续释放。一方面,创业板企业盈利修复态势明确,新兴产业板块亮点纷呈;另一方面,机构对创业板的配置权重显著提升,新能源、半导体产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投资机遇被市场看好。

投资价值显著

從剛剛披露完畢的上市公司三季報來看,各板塊業績呈現分化,創業板淨利潤增速最快。 Wind數據顯示,三季度,創業板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3萬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9.19%;實現淨利潤0.25萬億元,同比增長16.4%。

從行業維度看,通信、電力設備、電子、機械設備等板塊成為業績增長的主力軍,凸顯新興產業的強勁動能。

更具說服力的是,創業板整體盈利增速在A股各板塊中表現突出。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創業板歸母淨利潤同比累計增長16.78%,增速領先於主板及其他板塊,反映出創業板聚焦的成長型企業在產業升級浪潮中具備較強的盈利韌性。

“结合创业板产业布局来看,含量较高的新能源、电子通信、医药生物、计算机等产业,契合国家战略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具有政策性红利;同时,创业板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显著增长,为其长期成长性奠定了基础。”一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

“從三季報來看,創業板企業盈利整體呈現修復態勢,新興產業板塊業績亮眼。當前,創業板估值處於歷史相對低位,具備一定安全邊際。結合盈利改善預期與改革政策紅利,具有相應長期投資價值。”招商基金市場支持與管理部首席財富顧問黃亮如此表示。

博時創業板ETF基金經理尹浩分析,當前創業板指市盈率PE約為41倍,處於2010年上市以來由低到高36%的分位數水平,且市盈率分位數明顯低於國際市場同期水平,如美股標普500指數的PE處於2005年以來95​​%分位數、納斯達克指數在87%分位數。從歷史和國際比較來看,創業板指估值都處於較低位置。同時,創業板指高度聚焦新能源、電子通信、醫藥生物、計算機等代表中國產業升級方向的行業,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載體,在AI產業周期浪潮中,具有較大估值抬升潛力,長期配置價值凸顯。

细分到核心指数,华安基金首席指数投资官、总经理助理许之彦指出,创业板50指数50只成份股中,32家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正,13家同比增速超100%,净利润增速中位数高达22.5%,“核心成份股的高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为指数长期走势奠定了坚实基础,且指数净利润增速在今年一、二季度已呈现修复态势,随着‘十五五’规划推进,相关产业有望进入业绩释放期,进一步消化估值,配置价值显著”。

創業板配置權重明顯提升

看好信息產業、AI等領域

科創板投資價值不斷顯現,成為以公募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追捧的方向,三季度公募基金配置創業板權重明顯提升。

國信證券報告顯示,2025年三季報披露的主板配置權重為47.54%、創業板配置權重為19.29%、科創板配置權重為13.91%,港股配置權重為19.26%。其中,主板權重較上一季度明顯降低,創業板和科創板權重明顯提升,港股權重略有降低。

“創業板的權重行業多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等,與當前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經濟建設導向高度契合。”許之彥表示。

嘉實成長共贏基金經理李濤表示,科技有望成為經濟增長重要引擎,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領域加速創新,推動產業變革,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有望為市場帶來新的投資機遇。

“未來將聚焦國內替代空間大、政策支持明確的領域,短期波動可能是佈局的良好窗口。”李濤表示。至於具體的投資方向,他介紹,在產業端,信息產業細分賽道景氣度持續攀升,AI算力領域因智算中心建設提速、服務器需求激增,產業鏈上下游訂單飽滿;光通信板塊受海外雲廠商升級需求驅動,高端光模塊出貨量與毛利率雙升;“反內捲”政策在科技領域延伸,在規範競爭秩序的同時保障創新企業收益,將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邏輯。 “當前市場估值整體合理、結構偏低,科技成長板塊估值與業績匹配度良好,後續隨著技術突破與應用落地,行業成長空間將持續打開。”

黃亮表示,機構投資者會重點佈局符合國家戰略導向、具備核心技術和持續成長能力的細分領域。目前相對看好幾條技術及產業升級主線——新能源技術的迭代應用、半導體產業鏈的自主可控、生物醫藥的創新突破以及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帶來的投資機遇。

積極創新創業板主題產品線不斷豐富

中國基金報記者曹雯璟

今年以來,科技成長板塊站上風口,創業板50指數年內漲幅近60%,創業板主題基金整體表現亮眼。與此同時,在公募基金公司積極佈局下,創業板主題基金產品線不斷豐富。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公募基金可以從開發更精細的指數工具、引入更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提供更個性化的資產配置方案等方向推進,持續探索產品創新。

創業板主題基金

年內平均業績達40%

統計顯示,目前市場上包含“創業板”字樣的基金共有144只(只統計初始基金),較去年同期增加近六成。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創業板主題基金年內收益幾乎全部為正,平均業績為40%;25%的產品成立以來業績超50%,約20只產品回報超60%。

華安基金首席指數投資官、總經理助理許之彥指出,今年的資產定價邏輯主要聚焦於資本市場改革帶來的中國資產估值修復,以及全球央行降息帶來的資產流動性重估。在寬財政、寬貨幣、政策利好、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的背景下,中國資產中的科技成長風格估值大幅提升。今年創業板市場整體表現比較優異,光模塊、人工智能等板塊大幅跑贏市場。

“創業板基金整體業績不俗,是中國科技創新周期與資本市場改革共振的結果。努力創造超額收益,是主動基金管理者的追求和信念,而獲取超額收益的前提,是要根植於深度研究,挖掘β+α的綜合收益。”嘉實成長共贏基金經理李濤談道。

不過,創業板主題基金年內業績分化仍較為明顯,業績首尾相差近90個百分點。

招商基金市場支持與管理部首席財富顧問黃亮表示,總體業績較好得益於創業板作為創新企業聚集地,充分受益於經濟結構轉型紅利。業績分化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是基金具體投資方向和行業配置不同;二是基金經理選股能力和投資策略的有效性存在區別;三是產品類型(如指數型、主動型)本身決定了收益特徵上有所差異。

“業績分化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行業與主題配置上的差異。創業板整體表現較好,但板塊內部的輪動與分化比較劇烈,AI應用、機器人等主題表現突出,重倉這些板塊的產品業績亮眼;而配置了新能源、醫藥生物等創業板板塊的行業,業績或相對落後。”華南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談道。

多方向推進

探索產品創新

近年來,公募持續加大對創業板投資力度,創業板50ETF、創業板兩年定開、創業板成長ETF、創業板指數增強基金、創業板綜合ETF等創新產品層出不窮。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可以從更多方面著手,開發更多針對創業板細分賽道的指數型和Smart Beta產品。

許之彥表示,未來產品創新可能沿著以下幾個方向推進:一是開發更精細的指數工具。現有產品已包含大盤、中盤、成長等多種策略,未來可能開發更多基於特定因子或行業主題的細分產品,滿足投資者精準配置需求。

二是引入更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如創業板50ETF期權,為市場提供針對創新成長領域龍頭企業的精準風險管理工具,依托創業板50ETF的高科技屬性和標的流動性良好的特性,既能滿足投資者對高波動資產的風險對沖需求,又能通過靈活策略增強收益,同時進一步完善創新成長板塊衍生品市場結構,提升市場定價效率與深度。

三是提供個性化的資產配置方案。針對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設計差異化股債配置、動態調整的創業板主題產品,降低普通投資者參與難度。

“未來產品創新可朝幾個方向進行探索:一是開發更多針對創業板細分賽道(如創業板醫藥、創業板新能源)的主題指數及ETF;二是結合ESG、動量因子等開發Smart Beta產品;三是發展更多主動管理的創業板主題基金,發揮基金經理在成長股深度研究和估值定價方面的優勢,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工具。”黃亮談道。

李濤表示,在《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指引下,與持有時間和業績掛鉤的浮動費率基金或成為行業新風向,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將推出為投資者提供千人千面、每一筆投資都能對應不同費率的“新基金”產品。在產品創新方面,一是需要結合市場風格選定業績比較基準;二是根據業績比較基準和風格篩選能力圈契合、實戰經驗豐富的管理人。

編輯:杜妍

校對:喬伊

生產:科馬

審核:木魚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繫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