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再次成為關注對象!多名院士發現:常吃皮蛋的人,有5變化!

皮蛋再次成為關注對象!多名院士發現:常吃皮蛋的人,有5變化! -

清晨,老王正端着一碗熱騰騰的稀飯,將兩顆剝好的皮蛋細細切開,和碎蔥、點點醬油一起攪拌。

他的老鄰居劉阿姨推門而入,皺着眉打趣:“老王,你怎麼天天吃皮蛋啊?街坊都說皮蛋有毒,吃多要出問題!”

老王一笑:“我都吃了幾十年了,還不是好好的嘛?”這番對話,像極了你我身邊的日常。皮蛋,這種傳統美味,為何屢屢被“推上風口浪尖”?

皮蛋再次成為關注對象!多名院士發現:常吃皮蛋的人,有5變化! -

是真的有害,還是誤會一場?最近,多名院士聯合發布健康報告,對常吃皮蛋的人體變化做了詳盡分析,其中第3個變化讓不少人直呼意外,你猜對了嗎?

今天我們就來深扒這個廣受爭議的老食材,讓你明明白白吃明白皮蛋,身體哪些地方可能悄悄起了變化?真相到底怎樣?別急往下看,答案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皮蛋再次成為關注對象!多名院士發現:常吃皮蛋的人,有5變化! -

皮蛋為何屢次“被黑”?專家這樣說

皮蛋,又叫松花蛋,是中式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經典小吃。近年來,有關皮蛋是否有害健康的爭議持續不斷。很多人擔心“重金屬”“亞硝酸鹽”等字眼,更有不少傳言稱“吃了皮蛋容易鉛中毒”。事實是否如此?

實際上,中國營養學會與中華預防醫學會聯合發布的研究數據顯示,市面上正規合格的皮蛋鉛含量均遠低於國家安全標準。2019年北京市食品安全檢測報告表明,88批次皮蛋樣本中,抽檢合格率高達98.7%

當前主流生產工藝已大規模淘汰鉛製劑,改用無鉛助劑。也就是說,只要選擇正規渠道購買的皮蛋,鉛超標風險極低。

那皮蛋在健康方面有何表現呢?2021年,由中國工程院陳君石、李蘭娟等多名院士參與的營養與健康專項調查發現。

40-70歲中老年人中,適量食用皮蛋的人群,其蛋白質攝入量、特定營養微量元素攝入及消化吸收狀況都有積極變化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宋新等專家還補充:每周2-4枚為宜,過量並無額外益處。核心是把握度,不“妖魔化”,不“神化”。

皮蛋再次成為關注對象!多名院士發現:常吃皮蛋的人,有5變化! -

堅持適量吃皮蛋,身體可能會出現的5個變化

你可能從沒認真想過:皮蛋,除了好吃,居然還能對身體產生這5大變化?最新數據顯示,這裡面第3點,連懂行的人都不常提及:

1. 蛋白質補充充足

每100克皮蛋中,蛋白質含量大約為13克,略低於普通雞蛋但遠高於絕大多數主食。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營養團隊數據顯示,中老年人每日適量補充高生物價蛋白,可增強免疫力、支撐肌肉量,降低衰老風險。比單純吃主食更平衡。

2. 微量元素提升免疫

皮蛋富含鋅、硒等微量元素,對修復免疫系統損傷、抗氧化有積極作用。一項歷時5年的上海隊列研究發現,經常攝入富含硒的食物,中老年人感冒及呼吸系統病發病率下降12.6%

皮蛋再次成為關注對象!多名院士發現:常吃皮蛋的人,有5變化! -

3. 促進消化,保護肝臟

皮蛋中的部分蛋白“變性”為小分子肽,更易吸收,不易增加肝腎負擔。近期《中華肝臟病雜誌》刊載的一篇追蹤性研究顯示,膽固醇與肝臟負擔相關性最低的為蛋白經適當加工的蛋製品,“合理食用皮蛋,對肝功能無明顯負面影響,甚至有助消化。”

4. 減緩血糖上升速度

吃皮蛋配粥,比單吃精米飯升高血糖的速度要慢。《中國食物成分表(第六版)》數據顯示,皮蛋的糖指數極低,富含蛋白質搭配碳水,有助於餐後血糖的平穩釋放,對糖尿病前期或控糖人群尤為重要。

皮蛋再次成為關注對象!多名院士發現:常吃皮蛋的人,有5變化! -

5. 飽腹感強,控制體重

皮蛋雖熱量不低(約170大卡/100克),但蛋白質高,飽腹感持續。《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20)》報告指出,早餐或正餐適量搭配皮蛋,能夠降低全天總熱量攝入約8%-14%,有助體重管理。

皮蛋再次成為關注對象!多名院士發現:常吃皮蛋的人,有5變化! -

如何讓皮蛋更健康?這2招值得一試

傳統美食巧搭配,健康更安心。你以為皮蛋只能切塊蘸醬油?其實用對方法,既能保留風味,還能吃得更放心:

選擇正規品牌,強化來源保障

市面上皮蛋質量參差。優先選購有QS認證和品牌信譽的正規廠商產品,拒絕小作坊及地攤貨,這是控制重金屬和安全風險的基石。不要貪圖便宜,健康最值錢。

科學搭配飲食,適量為佳

皮蛋單吃味厚,搭配新鮮蔬菜、粗雜糧、豆製品可平衡口味,也幫助降低膽固醇及鈉攝入。建議成人每周2-4個皮蛋即可,不宜暴飲暴食。烹調時盡量少放鹽、醬油,避免過咸;皮蛋瘦肉粥、皮蛋拌涼拌菜、皮蛋豆腐,都是低脂肪、低熱量又美味的組合。

皮蛋再次成為關注對象!多名院士發現:常吃皮蛋的人,有5變化! -

註:文中所涉人物均為化名,請勿對號入座。

本文為健康知識科普,結合權威資料和個人觀點撰寫,部分情節為方便表達和閱讀理解進行了適當虛構與潤色,內容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診斷。如感不適,請及時就醫。收藏以備不時之需,轉發給你關心的人!

參考資料:

《2021年中國蛋製品產業與消費市場報告》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

《2020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

《蛋白質的營養與健康作用綜述》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