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三國同美國簽合作協議,結果泰國被自家政黨扒出“誠意過頭”?
泰國人民黨最近直接開炮,質疑政府為換戰略夥伴關係,給美國的稅收優惠太離譜,還拉上越南、馬來西亞的協議做對照,一對比細節,這差別簡直像開了放大鏡。
最刺眼的當屬關稅“大方程度”。泰國和美國的聯合聲明里寫得明明白白,要對美國所有產品類別,包括工業品和農產品,給予99%的關稅豁免。
反觀越南和馬來西亞,只含糊提了句“優惠市場准入”,連具體優惠比例都沒寫,活脫脫打了套“模糊戰術”。
再看美國盯着要的“飛機訂單”,三國雖都接了單,但分量天差地別。
泰國拍板的採購方案規模最大,計劃買80架飛機,總價值188億美元;越南鬆口買50架,價值80億美元;馬來西亞看着最少,只簽了30架,不過協議里留了活口,允許未來把採購數量翻倍。
但論採購總價值,馬來西亞才是隱藏王者。除了飛機,馬來西亞還答應買美國的半導體、航空航天部件和數據中心設備,這些加起來承諾額高達1500億美元,剛好跟本國“東方硅谷”戰略對上,全砸在了高科技產業上。
泰國的額外採購倒也具體,除了飛機,還承諾每年從美國買54億美元的能源產品,外加26億美元的動物飼料。
越南就顯得格外謹慎,聯合聲明裡內容最模糊,約束力也最弱,只提了要追加買29億美元的農產品,連具體品類都沒說,幾乎沒給任何細節。
美國對這三國的“興趣點”也各有側重。眼下華盛頓正盯著稀土礦產,所以馬來西亞的協議里特意加了條款,保障美國企業稀土貿易自由化。這種精準對接的操作,讓泰國的合作內容顯得更像全面讓利。
人民黨副主席兼經濟團隊負責人維拉尤斯在新聞聲明裡點破,泰國與美國的聯合聲明,和越馬與美國的聲明水平相當,但讓步幅度卻明顯更大。他特意拋出這些關鍵點,給泰國政府和泰國團隊談判小組提個醒。
畢竟都是和美國打交道,越南靠模糊表述留足餘地,馬來西亞靠聚焦高科技平衡成本,唯獨泰國把關稅豁免比例定得死死的,採購清單也列得清清楚楚。
維拉尤斯直接敦促代表團,下一階段談判前必須吃透鄰國經驗,別再稀里糊塗讓利了。
同樣是搭美國的線,三國打法截然不同。泰國這波“誠意”到底是遠見還是虧了,恐怕得等後續談判見分曉,但至少現在,越馬的談判教科書已經擺上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