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中有句話叫:
撒謊是人之本性,在大多數的時間裡,我們甚至不能對自己誠實,只會給自己的自私自利辯護。
撒謊不可怕,就怕編著編著自己都信了。
熱搜上出現了三條有意思的新聞,這些新聞單獨看沒什麼,可一旦放在一起看,就變得有意思起來。
第一條新聞是這樣的:
![]()
新聞講的是一名美國人的經歷,說這名美國人拿著全美最高的“最低時薪”16.5美元,且滿勤,每個月做滿160小時,但仍然逃不過被迫再打一份工的命運。
新聞中還詳細列舉了具體開支,和他為什麼要打兩份工的具體原因。看得出來,美國人現在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可當這個報導出來後,評論區卻全是這樣一副景象:
![]()
![]()
就連其他熱門內容也充滿了質疑:
![]()
第二條新聞是這個:
![]()
說得是一名外賣小哥每天工作15小時,17個月還清了13萬元的債務,並且這位外賣小哥還鼓勵網友積極工作賺錢,在新聞中稱“賺錢是王道,別怕丟面子”。
17個月還清13萬元的債務,多麼勵志的一個案例。
可這個新聞發出後,評論區卻再次翻車了:
![]()
第三條新聞是這個:
![]()
說得是一名小伙辭去寧波月薪8000元的工作,花一個月學習烘焙和糕點課程,在寧波轉行擺攤賣麻餈,但因為客流有限,經常日入300元。
後來他發現武漢的母校附近高校多,年輕人集中,於是回到母校附近重新擺攤開業賣麻餈,現在每天收入穩定1000元以上。
然而這條新聞發出後,評論區還是翻車了:
![]()
![]()
是的,他光靠擺攤就日入1000元,為什麼還要說出來?為什麼要廣而告之?誰不想悶聲發大財?誰嫌自己賺得多?
三條新聞全部和工作、擺攤有關,按照常理來說,網友們在看到後或許會滿滿的正能量才是,或許報導這些新聞的人也是這樣以為的。
可結果卻截然相反,網友們似乎並不買賬,毫無疑問,這些新聞翻車了。
為什麼會翻車,原因很簡單,因為不能細想,一旦細想會發現裡面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或者缺乏了基本的邏輯與智商。
比如第一條新聞,報導中只告訴你那名外國大叔要打兩份工,只告訴你他很艱苦,卻沒告訴你他每個月做滿160小時的工時,折算下來平均每天只需要工作5.3個小時。
![]()
可以猜測的是,很多人的工作根本無法做到這麼清閒。每天工作5.3個小時,意味著還剩下近19個小時,這19個小時打第二份工可以說是綽綽有餘。
這個新聞告訴你那名大叔每月住宿需要1000美元,車貸400美元,每週加油40美元,因為拿最低時薪,所以被迫打兩份工。
卻沒告訴你,我們每個月六七千工資已然算中高收入人群,當還完房貸車貸和加油後,還能剩多少?如果將這個收入換成最低時薪,結果或許不敢想像。
再看第二條新聞,這個新聞只告訴你外賣小哥每天工作15小時是勵志,卻沒告訴你這15小時和那名大叔的5.3小時放在一起有多刺眼。
這種“勵志”新聞,很難讓人感到勵志,反而有點反胃、噁心。
原因很簡單,每當錢難賺時,這種“底層”的“勵志”就正好出現,可是這所謂的雞湯卻起不到什麼激勵作用,反而看不到絲毫人性。這更像是高高在上者對苦難之人發出的無關風月的拷問:
“就算再難,他們送外賣都能搞到錢,還搞到了大錢,你賺不到錢,要不要問問自己努力了沒?”
可很多人忘記了一個前提,就是有些時候,努力和收穫不一定是百分百成正比的。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誰受得了每天15小時的工作?宣揚普通人拿命換錢,這不是正經媒體能幹出來的事。
最後是第三條新聞,這條新聞明明沒多少人關注,也沒什麼熱度,卻還是登上了平台熱搜,並且還是多個平台的熱搜。
![]()
![]()
個中緣由,我已經不想去解釋什麼了,經常上網的朋友或許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之前說搬磚賺錢,後來又說掏糞賺錢,現在又說賣麻餈賺錢,這讓人怎麼忙得過來。
到這裡想起身邊一個朋友的故事,這個朋友曾在某大型央企建築公司工作,後來失業了去擺攤賣燒烤。
和大部分剛開始擺攤處處碰壁的人不同,他的開局還算順利,小夫妻倆幾乎每天的營業額都能達到1000元。
可是這1000元不是那麼好賺的,他們每天早上6點起床買肉,白天在家裡配菜,傍晚六點出門擺攤,直到深夜兩點收攤,幾乎全年無休,這才換來了每天1000元的營業額。
燒烤這東西偶爾有個大客戶,一次性可能點個一兩百,少的也有二三十。而麻餈呢,客單價最多不過二十塊錢,並且基本上吃了一個就很難再吃第二個,你卻說每天收入1000元,這似乎有點侮辱智商了。
也難怪評論區有人發出“隨便賣個土豆就能日賺九千,這才一千,差太遠了”的感嘆!
看著這些新聞,我思索許久,只想到一種可能,那就是“動態平衡”。
我們知道他們在撒謊,他們也知道自己在撒謊,他們還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撒謊,並且我們也知道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撒謊。
可是,這是他們的工作啊。
所以,理解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