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即將開啟亞洲之行,美媒突然爆料:總統準備對中國啟動調查

特朗普即將開始的亞洲之行具體行程出來了。

美國當地時間10月23日,白宮新聞秘書凱利·萊維特宣布,特朗普將於當地時間10月24日晚間啟程前往馬來西亞,隨後訪問日本、韓國。

特朗普即將開啟亞洲之行

於26日會見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並出席東盟領導人工作晚宴,27日飛往東京會見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29日飛往韓國與韓國總統李在明會面。

此前有消息透露稱還可能還將與中方舉行一場雙邊會晤,並於30日啟程回國,可以看出來美方很期待同中方進行會晤了。

雖然白宮不止一次放出了要在韓國APEC峰會上會面的消息,但是中方這邊並未給出明確答复。

中方並未就中美領導人會面給出明確答复

不久之前,在特朗普與澳大利亞總理會面時,就提到了中美貿易,。

特朗普表示希望能達成一份“公平、雙贏的貿易協議”,並且對台灣問題罕見降溫,反對“台獨”,看似是在遞出橄欖枝。

特朗普打電話資料圖

此外,特朗普還提到美國希望中國恢復對美國大豆的進口,配合美方在打擊芬太尼問題上的政策,以及不要在稀土供應上“卡美國的脖子”,這三件事是白宮這次對華談判的核心目標。

在這些議題裡,值得關注的可以說除了稀土就是芬太尼問題了。

特朗普基本操作:甩鍋

芬太尼是美國毒品危機的核心之一,每年因其過量使用致死的美國人數以萬計。

特朗普政府多次指責中國是芬太尼的主要來源,稱中方未能有效管控相關物質的生產和出口。

但事實上,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美國國內的社會治理與醫療制度,而非中方的責任。

2019年,中方已率先將所有芬太尼類物質列為管控品,並加強了對非法生產和出口的打擊力度。

中美國旗資料圖

同時,中美兩國還建立了執法合作機制,以共同應對芬太尼走私問題,但特朗普政府顯然更願意將責任外推,而非正視問題的本質。

這種甩鍋行為背後,藏著特朗普的小算盤。

一方面,芬太尼議題為其提供了一個對華施壓的新理由;另一方面,通過強調這一問題,他可以在國內塑造自己“強硬”的形象,轉移公眾對其他政策爭議的關注。

然而,就在這場行程緊湊的訪問即將開啟之際,《紐約時報》曝出一則重磅消息:特朗普政府正計劃對中國啟動一項新的貿易調查,理由是中國“未完全履行2020年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特朗普又唱起了“雙簧”:一邊在公開場合中試圖緩和中美關係,另一邊卻悄然籌劃施壓手段。

美方貿易調查:施壓手段的延續

美方計劃啟動的這項貿易調查,依然圍繞2020年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展開。

特朗普發表演講資料圖

根據協議,中國承諾在兩年內額外採購價值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包括農產品、能源和工業製品。

但協議簽署後不久,疫情席捲全球,供需兩端都受到嚴重衝擊,國際市場需求走低,物流供應鏈中斷,中國未能完全達成採購目標。

儘管中方多次表示,履約困難主要源於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但美方顯然並不買賬。

特朗普試圖通過這項新調查,為後續可能的關稅升級尋找合法依據。

這種施壓方式並不新鮮。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美方曾多次以類似手段對中國發起關稅戰,試圖迫使中方在貿易談判中讓步。

然而,事实证明,这种策略不仅未能显著改善美中贸易逆差,反而对美国国内经济造成了明显伤害。

美國大豆協會曾多次公開批評,關稅政策導緻美國農產品出口量大幅下降,農業州經濟受到嚴重衝擊。

那麼問題來了,貿易調查能否達到美方的預期效果?

美方過去幾年的經驗表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一策略的延續,只會讓中美關係陷入更深的對抗循環。

心有錨點,何懼風來?

面對美方的不對等施壓,中方始終保持冷靜而務實的態度。

對於貿易協議履行問題,中方多次強調,疫情等不可控因素對全球經濟造成了深遠影響,協議相關條款的執行需要在這一背景下重新評估。

中方呼籲美方展現誠意,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分歧,而非單方面施壓。

與此同時,中方也採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以應對美方的壓力。

10月9日,中國宣布加強稀土出口管制,這一舉措是對美國出口限制政策的直接回應。

10月9日,中國宣布加強稀土出口管制

稀土是高科技產業的關鍵原材料,其出口政策的變化,將對全球供應鏈特別是美國的高端製造業產生深遠影響。

此外,中方還加大了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合作力度,試圖分散對美貿易的依賴。

中國開展多邊貿易合作,以及與東盟國家的經濟聯繫日益緊密。

回過頭來看,從特朗普第一次當總統到現在重返白宮,他對中國的政策一直特別矛盾。

一方面他想靠跟中國見面,搞出點外交成果的樣子,好讓美國老百姓更支持他;但另一方面呢,又在背後偷偷搞貿易調查,琢磨著怎麼給中國施壓,想靠對抗多撈點好處。

這種兩面派的做法,不光說明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政策沒什麼長遠眼光,也讓外人根本猜不透他到底想幹嘛。

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更關鍵的是,中美關係能不能穩定、能不能好好合作,不光關係到兩國自己的利益,對全世界的經濟和國際秩序影響都特別大。

總的來說,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特朗普即將開啟的亞洲之行,本應是修復關係的一次契機,然而,美方在會晤前夕釋放的矛盾信號,只會讓中美關係的前景更加複雜。

中美之間,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特朗普是否能夠放下短視,選擇一條更加理性和務實的道路?

答案或許將在中美關係的未來中逐漸顯現。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