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G50 PLUS來說,來台之路可說是一波三折,早在測試車在台灣道路被捕捉時,外界就猜測是不是毫克即將導入的新車,而當時MG迅速否認了,事實上也沒有錯,當時裕隆集團確實並沒有要以MG品牌來販售這台車,而是預計以「台灣大通」來進行販售,甚至也規劃了將設置獨立展間。
但就在經濟部拍板國產車自製率新制後,整個導入情況瞬間受到巨大影響,原本去年將登場卻因此無限期延宕。最終更是從原本的「台灣大通」改為「MG」品牌,但其實也非常合理,畢竟在泰國、新加坡及菲律賓等亞太市場同步,確實就是以MG之名進行販售,也因此在經過峰迴路轉之後,那人依舊在燈火闌珊處,而這車最終還是由MG品牌來推出,甚至有可能成為品牌在歷經低潮之後、挽回頹勢的主力車款。

對於台灣汽車市場而言,七人座市場是一個明顯看得到、卻沒有太多品牌願意投注的級距,或許是因為整體市場不如中型SUV,也或者是海外母廠缺乏相對應的車款,總之市場上數得出來的車少之又少。如果以價格帶來分類,125萬以下的七人座,僅只有屬於休旅車的Luxgen URX、Mitsubishi Outlander及偏向商旅的福特旅玩家。
如果以125萬~150萬級距來看,真的屬於家用舒適導向的也僅有Hyundai Custin及Volkswagen Touran。七人座休旅則有Peugeot 5008、Luxgen n7、Mazda CX-9,而偏向商旅的車款則有itroen Berlingo、Opel Combo及VW Caddy Maxi。
當市場上的七人座MPV選擇越來越稀少,MG G50 PLUS 的出現,對許多需要多人乘載、又不想犧牲舒適與科技配備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令人期待的選項。或許這台車可以很明顯地指出有哪些不足之處,但它不僅「便宜治百病」,甚至還超乎你的預期,這次的試駕體驗,讓人看到它不只是空間夠大,而是把「實用性」發揮到每一個細節。

先以外型來看,G50 PLUS雖然沒有什麼標新立異的設計,但是整體就是很印象中的MPV車款,在方正的輪廓中加入了弧形腰線與上揚車側線條,「虎鯨之眼」LED 頭燈與「鯨焰」LED 尾燈辨識度高,再加上感應式電動尾門與 17吋雙色切削鋁圈,搭配上專屬迎賓燈、專屬車門檻飾板、專屬車門下緣飾條及尾門下緣飾條,中規中矩的姿態,不論是作為家用車款或是營業用車來說,都是相當合適的選擇。






這也是筆者試完車後的第一想法,在欠缺MPV選擇的市場裡,最頂級已經有例如TOYOTA Alphard、Lexus LM或賓士V-Class等選擇,如果要偏向豪華的家庭用及商旅取向設定的,也有Hyundai Custin、Kia Carnival、Hyundai Staria及TOYOTA SIENNA。
那如果是有需求、但不想花太錢的小資家庭客層或是營業用車駕駛,該買什麼車呢?這些人並不是對車不追求,只是可能更偏向預算考量,希望將基本功能一網打盡,不用特別豪華取向,只要坐起來舒適不失禮即可,而這正是G50 PLUS的特色,容易入手、夠用、好開、坐上去又不會生氣。

試想,當你叫了計程車,開來的是一台略顯不同、舒適空間又大的MPV,後座還有第二排雙獨立座椅,這根本就開心都來不及,基本上真的不會管你是什麼品牌或背景。甚至是網路目前在議論的「不是滑門」的問題,其實只要價格對了、用習慣了,想想過去賣到翻的TOYOTA Wish,是不是就覺得沒什麼關係呢?

MG G50 PLUS的車身尺碼也是一個相當適中的大小,車長 4,825mm、車寬 1,825mm,不會給人車子太大、死角太多或是在都會駕馭比較擔心的無助感,特別是5.7公尺的最小迴轉半徑,在同級中表現亮眼。實際駕駛在市區巷弄迴轉、或停進狹窄車位時,方向盤一打就能輕鬆完成動作,不會有傳統MPV笨重的拖泥帶水感。
打開車門,第一眼就能感受到車室的開闊感,雙12.3吋全數位儀表與懸浮式觸控螢幕提供清晰直覺的介面操作,iPhone手機可使用CarPlay、Android手機可使用QDLink App進行手機鏡射連結,導航、音樂、空調調整都能迅速完成,並提供無線充電功能。即便音響可能不是什麼頂級品牌,但乘坐舒適才是多數人的用車重點,64色氣氛燈則低調點綴提升車艙質感氛圍。





座椅配置採2+2+3佈局,前座及第二排都是雙獨立電動座椅,皮質兼具質感及舒適度,不僅坐感優異,第二排座椅還有摺疊桌板與後排獨立風量控制,全車提供超過40處置物空間,後座乘客在長途旅行中能擁有自己的「小天地」和收納空間。第三排是本次試駕中特別驚喜的部分——椅背擁有同級唯一的8段調整,長時間乘坐也能找到舒適姿勢,更有ISOFIX兒童安全座椅固定點,讓帶小孩的家庭在座位分配上更靈活。





而且即便是像筆者這樣體重破百的中年大叔,進出第三排也不算太艱辛,第三排座位的大小也尚稱舒適,不會給人有「二等乘客」的感受。


行李廂的變化同樣靈活,最難得的是全車滿載下,依然可放下一個28吋加一個20吋行李箱,若將椅背傾倒,容量可達1,044公升,裝載露營裝備、大型嬰兒車都不成問題。加上腳踢感應式電動尾門與方正的開口設計,日常採買或搬運物品都輕鬆。唯一比較明顯的缺點,就是電動尾門的開關非常慢,這對於分秒必爭的營業用車或是忙碌的家庭客層而言,可能是稍微需要強化的部分。



MG G50 PLUS在主動安全科技配備上展現誠意,標配MG PILOT 2.0 Level 2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包括全速域 ACC主動車距巡航(附 Stop & Go)、ICA智慧巡航輔助、LKA車道保持、AEB自動緊急煞車、BSD盲點偵測、RCTA後方盲區警示等。高速巡航時啟用ICA,可同時結合ACC與LKA,大幅減輕長途駕駛的負擔。

其中,就連過往總是被詬病的倒車顯影畫質表現,這次也有長足的進步,讓人可以更放心的使用,並以電子後視鏡結合前後錄影來減少死角。安全結構方面,全車配備6氣囊(氣簾延伸至第三排),並採用78%高剛性鋼材與雷射焊接工法,車體剛性與碰撞防護都在水準之上。


動力部分搭載與MG HS相同的1.5 升渦輪增壓引擎,輸出180ps馬力與 29.1kgm 扭力,搭配7速DCT雙離合器變速箱。與主要競爭對手Hyundai Custin相仿,也都會遇到相同的質疑,就是這個動力是否足夠?


對於筆者而言,以家庭用車來說,G50 PLUS的起步輕快,並不會有太笨重的感覺,中段加速也十分順暢,雖然會有渦輪遲滯感,但對於整體用車體驗來說並不會扣分太多,如果以都會代步、偶爾要前往上坡較多的郊區來說,還是一台稱職的代步車款。

底盤調校以舒適為主,面對顛簸路面時吸震柔和,NVH 隔音抑制也優於多數同級對手,對長途旅行的乘客尤其友善。整體駕馭回饋感受不錯,即便偶爾有較激烈的駕駛,除了抓地力較差外,基本上還算可以滿足,但還是要提醒熱血的駕駛,這是一台MPV車款,舒適才是它的使命。

從試駕體驗來看,MG G50 PLUS 不只是空間大,更把每個位置、每個置物空間與科技配備都設計得貼近日常使用需求。無論是平日四、五人通勤,或是假日全家七人出遊,它都能提供足夠的舒適性與便利性。
再加上110萬元的預接單價,對比同級競品有相當明顯的價格優勢,甚至是滿足了當初Hyunai Custin所無法觸及的百萬左右價格帶的買家需求,不僅僅只是「便宜治百病」,而是真的端上了具水準的誠意之作,對於追求實用與完整配備的買家來說,G50 PLUS是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新選擇。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