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滬上小雪,塌餅暖香

滬上的小雪沒有北國的凜冽,同樣有着藏在煙火里的溫情。

王麗娜:滬上小雪,塌餅暖香 -

圖:pp殿下

當寒風掠過小區的綠地,轉瞬凝成一層薄霜,街巷裡的梧桐樹落盡了殘葉,便知小雪時節已至。而屋內的煙火氣,卻正隨着美食的香氣愈發濃郁。

當天的一大早,廚房裡媽媽早已忙活起來。瓦盆里碼着剛從菜場挑回的青蘿蔔,她戴着老花鏡,將蘿蔔切成均勻的細條,撒上粗鹽反覆揉搓,直到滲出透亮的汁水。“小雪腌菜,藏住一冬的鮮。”媽媽一邊把擠干水分的蘿蔔條裝進玻璃罐,一邊念叨着老話。她會按比例加入白糖、生抽和少許白醋,再放幾片陳皮提香,最後壓實封口,貼上寫有日期的便簽。玻璃罐里,青白色的蘿蔔條在調料中慢慢浸潤,不出幾日,就會蛻變成酸甜爽脆的腌菜,成為餐桌上最解膩的佐味。

王麗娜:滬上小雪,塌餅暖香 -

當我如同平常一般到單位食堂用早餐,一款不起眼的圓餅吸引了同事的目光。“這是什麼呀?看着像煎年糕又不太像。”“表面焦焦的,裡面是咸餡嗎?”一連串的疑問,讓我想起初來上海時,辦公室有位同事從家中帶來的這道美食讓大家品嘗,這也是我第一次認識這道點心。現在,我端着餐盤加入剛才提問的同事餐桌,笑着解釋:“這是塌餅。農家塌餅,與方言‘太平’諧音,寓意‘太太平平’。以前上海鄉村裡,小雪腌完鹹菜就愛做這個,暖身又頂飽。小雪前後吃最應景啦。”說著,我咬下一口,外皮焦脆微韌,內里的糯米皮裹着鮮香的鹹菜肉末餡,熟悉的滋味在口中散開。同事們也夾了塌餅來嘗,紛紛點頭稱讚:“原來這麼香!”食堂的阿姨在旁邊笑着對我說:“本地人愛做塌餅,沒想到你也認識。”是的,我愛吃塌餅,但我並非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不過從大學畢業到鎮里工作,這裡儼然已經是我的故鄉。這座城市的煙火氣,早已融入我的日常。就像這鹹菜塌餅,如今已然成了節氣里最牽掛的暖意。

王麗娜:滬上小雪,塌餅暖香 -

滬上的小雪沒有北國的凜冽,同樣有着藏在煙火里的溫情。一罐腌菜,一塊塌餅,不僅是季節的饋贈,更是上海人刻在骨子裡的生活滋味,讓每一個寒冷的冬日都充滿了熨帖人心的暖。那些藏在食物里的地域記憶,都讓我明白:家鄉從不是固定的坐標,這些藏在煙火里的味道,不僅是季節的印記,更是家人的牽掛與生活的溫情,讓這個冬日變得格外綿長而溫暖。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