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把俄烏戰局和台海相提並論,總是喊打喊殺,主張武力收復台灣,以為大陸和台灣軍力對比懸殊,攻克台灣輕而易舉,只要幾天時間。實際上是這些人頭腦簡單,因為武力攻占台灣的難度和代價遠超多數人的想像,根本就不是俄烏戰爭能比的。
當然,首先俄烏戰爭是俄羅斯對主權國家烏克蘭的侵略戰爭,而台灣是中國領土,台海關係是中國內部關係,與俄烏關係截然不同,所以不能將俄烏戰爭與台海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相提並論。
同時,我國的對台政策一直主張和平統一,而非武力統一,之所以不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承諾,是為了防止有人就此搞台獨,如果只堅持和平統一,那麼有人不聽話非要搞台獨時,大陸就沒有辦法收復台灣。所以,武統台灣並非常規選項,而是在發生台獨等特殊情況下的特殊選項、最後選項,也就是有人要強制台獨,那麼大陸就會以武力抵制台獨、收復台灣。
中國之所以堅持和平統一台灣的方針,除了避免兩岸兵戎相見、中國人打中國人、可能造成兩岸民眾的犧牲和巨大財產損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武力攻占台灣的難度和代價遠遠超過多數人的想像,根本不是俄烏戰爭能比的。俄羅斯如今在烏克蘭就陷入泥潭難以自拔,打了近4年,取得的進展仍很有限。
台海動武的難度和代價,是俄烏戰爭根本不能比的,可以說兩者根本不是一個層級的問題。
首先,台海戰爭是海戰,遠非俄烏戰爭的陸戰可比。
烏克蘭戰場有完善的公路鐵路網,坦克可以直接從邊境開進去,後勤物資也能直接運輸。而台灣海峽平均寬度180公里,黑潮洋流終年保持每秒一米以上的流速,季風季節浪高能達到三四米。登陸艇在這樣的海況裡就像兒童浴缸裡的塑料鴨子。而且適合大規模登陸的窗口期每年不超過30天。台海需要計算風向潮汐和雷達覆蓋範圍,艦隊集結本身就是道複雜的數學題。
圖片
即便成功登陸也只是開始。台灣中央山脈南北綿延三百多公里,平均海拔超過兩千米,東側地形陡峭得連修路都困難。這還沒算美日軍隊部署和對全球芯片供應鏈影響這些巨大變量。所有因素都攪在一起,事情比表面看起來複雜得多。
台灣的防禦重心幾十年都壓在西海岸平原,縱深防禦拉得非常長,城市邊緣、山口、河谷,處處都有部署。你剛拿下桃園,新竹的反裝甲導彈可能就已經鎖定目標,向台中推進時,彰化的機動導彈車早就換了位置。這不是單純的平原坦克戰,而是山地加城市的複合戰場。
後勤才是真正的麻煩。烏克蘭戰場上俄軍鐵路被炸還能走鄉道,台海的補給全靠船,海上通道就那麼幾條,美日早就用第一島鏈鎖住了,沖繩、宮古海峽、巴士海峽,美軍P-8反潛巡邏機天天轉,MQ-9無人機掛著雷達盯海面,中國海軍再強也要面對Link-16數據鏈。美、日、台軍三方情報實時共享,一艘補給艦剛出東海,坐標就可能傳遍西太平洋。
台灣玩的是豪豬戰術,不正面硬剛,專打軟肋。雄風-2E巡航導彈射程600公里,海劍羚防空系統機動部署,反艦導彈藏在民宅、隧道、地下車庫。你以為打掉幾個雷達站就安全了,人家的導彈發射車在夜市後面轉個彎就消失。
美軍在沖繩的F-15EX和F-35A機群能在15分鐘內升空,配合海上的伯克級驅逐艦,300公里內的水面目標撐不過兩輪打擊。
蘭德公司的兵推報告提到過,跨海登陸的後勤需求是陸地作戰的兩倍多,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行動就得暫停。俄羅斯在烏克蘭還能修鐵路,這裡的海上補給線一旦中斷三天就麻煩了,前線部隊的彈藥和油料會見底,登陸部隊只能撤退。
中國海軍這些年裝備更新很快,055大驅、075兩攻、殲-15B艦載機,紙面數據不差,但打仗不是比裝備參數。
美軍印太司令部一直在演練遠征前進基地作戰,他們把導彈和雷達分散部署在沖繩、奄美這些島嶼上,不用出動航母,陸基火力就能封鎖台灣海峽。
城市作戰更複雜。台北250萬人口,高雄150萬人,建築密度全球靠前。巷戰一開始,平民疏散就成了難題,醫院、學校、地鐵站都可能變成火力點。炸樓的時候,誰會在意底下壓著的是工程師還是小學生,沒人敢下這個賭注。
第二因素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對全球的巨大影響。
台灣生產了全球7納米以下的92%的先進製程芯片,台積電一家公司佔了55%的份額。台灣的半導體工廠太集中,新竹科學園區、台南南科,台積電最關鍵的3nm和2nm產線都在這裡,一顆砲彈的誤炸就能讓全球芯片供應鏈停擺。蘋果會停產,英偉達和高通也是,五角大樓的武器訂單都得排隊等著。
不僅如此,應該說是全球的科技和軍事系統都會陷入停滯。中國自己每年進口芯片超過四千億美元,動手等於切斷自己的命脈。
芯片不是普通的商品,這是現代工業的血液。衣服鞋襪斷了貨還能想辦法,忍一段時間就行,還可以找其他地方替代生產。但芯片這種高技術工廠破壞之後沒法很快恢復,更無法替代。
汽車引擎蓋下的芯片和戰鬥機雷達的核心部件,本質上依賴著同一套全球供應鏈。那家佔據關鍵位置的晶圓廠只要停工,全球製造業的齒輪就會卡住。不需要什麼焦土計劃,光是區域性停電和物流癱瘓就足夠讓生產線沉默半年。
第三個因素是中國經濟嚴重依賴外貿進出口。
目前中國80%以上的鐵礦、大豆、70%以上的石油、50%以上的天然氣都靠進口,超過三分之一的GDP與跨境貿易直接掛鉤,出口貢獻了五分之一的國內生產總值,主要貿易夥伴的名單讀起來像是G7峰會出席表,中國向發達國家的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50%以上。
軍事行動的第一聲槍響,往往伴隨著經濟制裁的倒計時。特朗普政府正在尋找提高關稅的合理藉口,台海衝突會成為最直接的導火索。七國集團已經明確表態,任何改變現狀的武力行為都會觸發金融隔離機制,中國銀行的國際結算通道將被關閉,海外資產凍結不是理論推演。
中國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聽起來很龐大,但其中三分之一捆綁在美國國債上。這些數字在和平時期是金融盾牌,在衝突時刻則變成人質。戰爭一旦爆發,人民幣匯率會像斷了線的風箏,進口能源和糧食的價格標籤會讓人想起惡性通脹的歷史課本。
能源通道才是真正的命門。每10艘經過馬六甲海峽的油輪裡,有8艘的目的地是中國港口。天然氣進口也有一半要走這條狹窄水道。美軍在新加坡的補給站和關島的潛艇基地不是擺設。迪戈加西亞環礁的戰略儲備足以支撐長期封鎖。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廠庫存撐不過72小時。
有人總拿俄羅斯做對比。俄羅斯地大物博,經濟對外依賴程度低,莫斯科能實現能源和糧食以及大多數商品的自給,還能通過土耳其和印度繼續出口能源。中國卻不行,中國的經濟和生活建立在全球市場之上。
第四個因素是美日韓介入台灣的決心力量不可低估。
美日韓的軍事捆綁已經是個既定事實,高市早苗主導的日本內閣正在全力推動憲法修訂,專守防衛原則正在被先發製人戰略取代,沖繩到西南諸島的導彈部署形成了新的威懾鏈條,12式反艦導彈的射程延伸讓整個東海處於監視範圍內。韓國方面雖然換了執政黨,但軍購訂單的慣性還在持續,F-35B戰機和宙斯盾系統的部署方向都很明確。
美軍沒有撤退的打算,他們正在加固第一島鏈的部署。高市早苗政府推進的西南群島導彈化計劃,把與那國島和石垣島變成了永久性軍事據點。印太司令部去年的演習方案裡,白紙黑字寫著協防颱灣的作戰設想。
近年來來產業轉移的威脅比軍事部署更隱蔽。跨國企業早就開始佈局東南亞和美洲的產能,印度工廠的產能擴張速度說明了很多問題,全球供應鏈正在重構。
戰爭一旦爆發,政治考量會瞬間壓過經濟利益。 ASML的EUV光刻機原本就在禁運清單上,現在連DUV設備也要斷供。中芯國際的7納米工藝剛看見曙光,供應鏈斷裂會讓十年積累付諸東流。全球產業鏈重組不是遠景規劃,而是開戰三個月內就會發生的現實。
俄羅斯打馬里烏波爾的時候,國際社會除了譴責沒做太多,那地方不涉及全球金融核心。台海開戰的話,第二天全球股市就會熔斷,全球經濟鏈條太脆弱了,國際制裁會讓情況更糟。戰爭的經濟損失很難精確計算,至少十萬億美元以上。
即便軍事上取得突破,經濟圍堵和網絡攻擊也會接踵而至。 TikTok在美國的監管壓力剛緩解,台灣半導體議題又成了新的製裁藉口。能源供應和金融通道的雙重壓力會持續很久。就算保留部分SWIFT功能,美元結算也會設置各種障礙。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本來就像推著石頭上山,戰端一開,各國央行會立即拋售人民幣資產,外匯儲備劇烈波動,進口商品價格飛漲,通貨膨脹根本控制不住。
俄羅斯靠油氣資源還能換取外匯,中國出口的都是電子產品和機械設備,這些產業全都依賴穩定的全球貿易環境。
開戰就意味著失去這個環境,經濟發動機直接熄火,經濟和民眾生活都會發生大倒退,中國經濟很可能會退到改革開放前被封鎖的狀況。
那些“三天攻占台北”的論調,完全是魯莽無知。
俄羅斯能在烏克蘭堅持,靠的是陸路通道、能源牌和相對封閉的經濟體。中國不具備這些緩衝條件,貿然行動就是縱身躍入深淵。智庫報告反复提醒要謀定後動,這不是膽量問題,而是代價問題。
台海統一確實是大勢所趨,但實現路徑是和平,人心向背從來不是靠砲彈決定的。要讓對岸民眾覺得來大陸發展更有前途,要讓台灣商人認為大陸市場比美國更可靠。
軍事手段應該排在選項列表的最末尾。俄羅斯的案例就擺在眼前。他們以為能速戰速決,結果陷入持久消耗。經濟制裁、外交孤立、國內厭戰情緒蔓延……
中國如果重演這個劇本,付出的代價將遠超俄羅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每個動作都會引發連鎖反應。動的不是台灣,是整個國際社會的敏感神經。
美軍沖繩雷達站全天候監視東海,東京導彈陣地保持待命狀態,矽谷芯片企業每日進行數據備份,全球央行正在調整外匯儲備結構。這些都不是假設,當有人談論不惜代價時,需要先計算代價的規模,這個規模涉及國家命運和代際發展。
俄羅斯或許能承受賭注,中國不行。
高市早苗執政後,日本自衛隊演習次數明顯增加。具體數字記不太清,大概是翻倍了。特朗普重回白宮,對台軍售只會更頻繁。李在明在韓國處境艱難,軍方親美勢力依然強大。外部環境越來越緊張,內部壓力與日俱增。這種時候更需要冷靜。
衝動在核時代是危險的,在芯片時代也是,在全球化時代更是。
美軍不會坐視不管,第七艦隊不是紙糊的。 F-35C艦載機在西太平洋上空盤旋,標準-6導彈的射程覆蓋整個海峽。
水下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靜音性能比093B領先整整一代,這些都不是紙面數據。
中國海軍這些年的進步有目共睹,但要在美軍介入的情況下實施登陸作戰,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蘭德公司去年做過兵棋推演,CSIS和IISS也得出了相近的結論,登陸成功的概率不到四成,這個數字讓人想起賭場裡的輪盤賭。
失敗不意味著單純的軍事失利,國家信譽會像多米諾骨牌般接連倒下,經濟信心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國際地位會回到改革開放前的水平。
俄羅斯還能依靠能源出口維持基本盤,中國沒有這張安全網。
台積電的一座晶圓廠價值五百億美元,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斷裂的損失要以萬億計算,為奪回領土付出十倍代價,這筆賬需要仔細核算。
領土完整確實重要,但民眾的生活質量更重要,維護領土完整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使民眾生活得到保障,為了並不大的領土而犧牲經濟和民眾生活是本末倒置。
有些人把武統當成口號喊,真正要上戰場的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承受損失的是普通老百姓,收拾戰後爛攤子的是下一代,鍵盤俠不用為任何後果負責。
國家需要對十四億人負責。俄羅斯發動了對烏克蘭的戰爭現在想停都停不下來,沉沒成本太高了。中國絕不能重蹈覆轍。台海風浪很大,但這艘船絕對不能翻,翻了就全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