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國台辦發布了一項不折不扣的大動作:從11月20日起,大陸將把可簽發一次有效台胞證的口岸數量猛增到100個,配套還有免門票、快速辦證等一攬子惠民措施。
![]()
這不是簡單的便利服務,是一次直擊民進黨宣傳防線的精准出擊。
正當島內政壇還在為2026年選舉預熱,大陸方面卻先一步在“心動戰術”上發力。
與此同時,馬英九時期的核心幕僚蘇起也發出提醒,認為台灣如果不盡快與大陸展開對話,恐怕難以自救了。
這波操作下來,島內的政治氣氛一下子緊張了許多,尤其是民進黨,恐怕要開始坐不住了。
惠民政策一出,綠營信息繭房開始鬆動
大陸這次推出的台胞便利政策,說白了就是把“歡迎來走親戚”的門開得更大了。
![]()
過去想辦個台胞證還得跑特定口岸,現在100個口岸都能辦,基本上全國主要機場、高鐵站、陸路口岸全覆蓋。
再加上“首來族”特權,景區免票、辦證提速、五年卡式台胞證直達,島內民眾往來大陸的門檻一下子低了不少。
不要小看這些“生活小事”,在信息傳播高度碎片化的今天,能影響民意的,往往不是政治口號,是實打實的體驗。
![]()
你說再多“不自由毋寧死”,不如人家一次大陸之旅吃得好、住得便宜、看得多,還能交到朋友,哪怕只是短短幾天,也足夠動搖原本的刻板印象。
更重要的是,這些政策背後其實也藏著一套精準邏輯。大陸早就看穿了民進黨靠“恐陸牌”維持選票的老套路,既然你封鎖信息,那我就用實景直播來對沖。
像網紅“館長”跑去大陸直播,結果粉絲暴漲,點贊破百萬,一邊喊著“大陸落後”,一邊偷偷看人家高鐵怎麼比台北捷運還乾淨,這種對比一擺出來,島內年輕人自然會有想法。
![]()
數據也能說明問題:2024年台胞赴陸人次同比上漲三成以上,而“大陸威脅論”在島內的支持率已經跌到了新低點。
這時候,民進黨再想靠老劇本嚇唬人,只怕連自己都編不下去了。
所以,這一波“便利化”政策,不是單純打感情牌,是用民生互動打破信息繭房,讓越來越多台胞親身體驗兩岸發展差距,為統一營造心理認同。
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比喊口號、打口水仗要實在得多。
![]()
蘇起發聲不尋常,“和統窗口”已成倒計時
要說這段時間島內誰最“語出驚人”,那非蘇起莫屬。
這位曾在馬英九時期擔任關鍵政策顧問的老政壇人物,最近在公開場合直言:美國棄台只是早晚的問題,要抓緊向大陸靠攏自救。
他的話聽起來像是在敲警鐘,實則是在給民進黨台階下。
蘇起的判斷不是拍腦袋,是對現實的深刻理解。從2000年到2025年,台灣GDP佔大陸的比例從四分之一跌到了不到二十分之一。
![]()
這意味著,就算島內某些政客嘴上再硬,談判桌上的籌碼已經大幅縮水,底氣自然也越來越不足。
特朗普上台後,戰略重點明顯轉向本土事務,對外介入意願下降。
美國智庫紛紛指出,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平衡已經開始向大陸傾斜,美軍對台軍售的延遲率甚至飆升。
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也在台灣“遠見高峰會”演說時稱,“過去那種可以確信美國總統支持台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曾經把美國當作“保護傘”的民進黨,如今恐怕連傘骨都摸不到了。
![]()
中國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公開表示,願意訪問大陸開展對話;民眾黨也釋放出“寧可坐下來談,也不想兩岸兵戎相見”的信號。
民進黨原本靠“一致對外”維持的鐵盤,如今已經開始鬆動,支持率撐不住了。
蘇起提出的建議,其實是在提醒島內政客:現在不是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慢慢談,已經進入最後階段,主動一點就是和平,拖延下去可能就只能接受既成事實。
這番話雖不中聽,卻極可能是現實。
中美走向攤牌,統一時鐘已開始滴答作響
如果說兩岸之間的情緒在升溫,那背後推手之一,就是中美關係的深層博弈。
![]()
從2025年開始,美國對台的“熱情”明顯降溫。軍售合約數量下降了四成,特朗普甚至在公開場合表示“台灣應該為自己的安全買單”。
聽上去像是開玩笑,實際上是把話說得很明白:美國的資源也是要算成本的。
在技術層面,美國雖然限制高端芯片輸往大陸,但在台積電南京廠是否擴產的問題上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種“經熱政冷”的操作方式,等於告訴台灣:你想靠我保護,但我也要保我自己利益。看似親密,實則各算各的賬。
![]()
大陸這邊則是兩手準備,一方面持續推進“惠台政策”,拉近民間感情;另一方面也沒放鬆軍事準備,從軍事角度看,大陸的準備已經基本成熟,只剩下政治時機的選擇。
國台辦已經對島內某些極端分子發出全球通緝,援引的是《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如果說過去是警告,現在就是亮紅燈了。
這種做法不僅是對個人的警示,更是對島內政治力量的震懾,告訴大家:底線不能踩,紅線不能碰。
很多分析預測,2027年恰逢建軍百年,可能成為戰略節點。
![]()
馬英九的核心智囊趙春山日前表示,除非賴清德能夠懸崖勒馬,或是鄭麗文能夠帶領國民黨改變島內民意,否則的話,中國大陸很可能會單方面採取行動,如此一來的話,台灣就不會再有2028選舉!
如果到那時,2年的時間,島內依然沒有轉向對話的跡象,大陸可能就不再等待,選擇以更主動的方式推進統一。
這不是威脅,是基於戰略節奏的判斷。這邊時間表已經跑起來了,那邊還在躊躇不前,最後就只能接受結果。
結尾:時間不是站在誰那邊,是站在行動那邊
![]()
從政策到軍事,從法律到民心,大陸正在用一整套組合政策重塑兩岸關係節奏。
而島內,繼續拖、繼續賭、繼續喊口號,只會讓對話的窗口越來越小。統一不是要不要的問題,是什麼時候、怎麼實現的問題。
兩年,不長也不短。該談的時候不談,到時候就只能接受別人怎麼談。
歷史沒空等人,現實更是只認實力。島內政客若再執迷不悟,只怕形勢變化比他們想的更快。
統一不是一場衝動,是一場準備充分後的順勢而為。時間從來不偏不倚,只看誰敢抓、誰先走。
參考來源:國台辦:11月20日起,大陸可簽發一次有效台胞證的口岸數量增加至100個——2025-11-05 10:33·環球網公安機關決定對“台獨”頑固分子沈伯洋立案偵查——來源:央視網| 2025年10月28日10:06:50兩年內或統一?國台辦宣布重磅決定,民興黨要慌,蘇起表態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