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颱風傷亡慘重,美日奧盟友集體沉默,馬科斯宣布緊急狀態

颱風“海鷗”穿過菲律賓的那一夜,風像是撕裂天地的利刃。凌晨時分,萊特島的街道還沒來得及從雨聲中驚醒,屋頂已經被吹得七零八落。165公里的時速,讓無數家庭連逃跑的時間都沒有。

菲律賓氣象局給出的數據,是過去三年里少有的嚴重:超過220萬人受災、數以萬計房屋被夷平、多個省份一夜之間斷電斷訊。城市像被拔掉電源的機器,突然停擺,醫院靠柴油發電機勉強撐着,學校被迫停課,工地停工,連民生市場都難以重新開張。

菲律賓颱風傷亡慘重,美日奧盟友集體沉默,馬科斯宣布緊急狀態 -

馬科斯見局勢失控,只能迅速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但災情如潮水般擴大,普通民眾能做的只有互相拉着手,把倖存者往高處挪,更多人只能在臨時棚子里擠滿一夜又一夜。可讓菲律賓人更寒心的,並不是狂風暴雨本身,而是——那幾個平日里高喊“盟友、夥伴、兄弟情”的國家,此刻全都沉默了。


風暴過境,大國沉默

在颱風過境的第48小時,菲律賓的官方災情通報提到:– 160多個城市和鄉鎮停電700多所學校暫停授課大量道路無法通行

而此時的國際援助情況,卻異常尷尬。

美國沒有救災團隊,日本沒有物資運輸機澳大利亞也沒有發布任何緊急聲明。僅有歐盟送來一些基礎衛生用品,但杯水車薪。

菲律賓颱風傷亡慘重,美日奧盟友集體沉默,馬科斯宣布緊急狀態 -

諷刺的是,就在颱風前一天,菲律賓防長還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坐在同一張桌子上,討論所謂的“南海安全合作”,發表各種強硬表態。然而當真正的災難到來,這些豪言壯語立刻蒸發得無影無蹤。

風暴過後,政府開始清理街道,卻發現許多地方的排水系統幾乎等同於“擺設”。宿務省曾上馬的大型防洪工程,賬面上花了足足兩百多億比索,如今卻像是紙糊的,輕輕一碰就露底。

菲律賓的民眾再次面對一個難堪的現實——他們的防災體系,不但脆弱,還被腐敗掏空。


從自然災害變成人禍

其實,這已經不是菲律賓第一次在颱風中“摔倒”。就在今年年中,另一場強颱風造成重大損失,數十人喪生,成千上萬人被轉移。但那之後的整改承諾,卻停留在文件里,像風一樣飄散。

菲律賓颱風傷亡慘重,美日奧盟友集體沉默,馬科斯宣布緊急狀態 -

更扎心的是,幾個月前當地建築行業爆出醜聞,被曝光的所謂“防洪工程”中,有大量是圖紙造假、偷工減料的“幽靈項目”。外表看起來好像井然有序,但一遇上真正的自然災害,瞬間就露出脆弱本質。

這一次,“海鷗”不過是一場自然考驗,可它像是在向菲律賓政府亮出了一面鏡子——資源分配失衡、工程質量堪憂、災前準備不足,這些問題比颱風更可怕。

與此同時,街頭的情緒正在發酵。不少民眾質問:– 為什麼軍費一年高過一年?– 為什麼救災物資總是來得比軍演計劃慢?– 為什麼政府口口聲聲說“人民至上”,卻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2025年的國防預算已經漲到歷史高位,而教育、醫療、基建等關鍵領域卻被壓縮得越來越薄。災區有人連飲用水都供應不上,軍方卻在忙着為下一場南海聯合演練做準備。

菲律賓颱風傷亡慘重,美日奧盟友集體沉默,馬科斯宣布緊急狀態 -

一邊是戰艦和導彈,一邊是泡在泥水中的災民,這種對比讓無數菲律賓人心裡五味雜陳。


颱風中的南海風波,中國的剋制與觀察

更具戲劇性的是,就在風暴肆虐期間,菲律賓依舊維持在南海的“高調動作”。

它派出了公務船進入中國控制的海域,還讓軍機在黃岩島附近低空盤旋,美、澳兩國軍艦甚至與菲律賓展開所謂的“聯合巡航”。彷彿國內災情和南海風高浪急沒什麼關係。

中國方面處理得極為冷靜,既沒有擴大衝突,也沒有趁機“表態救援”。中方對菲律賓發布了旅行提醒,但沒有像以往那樣第一時間送去物資。

這讓許多中國網友開始思考:在菲律賓頻繁挑釁的今天,中國是否還應該無限度展示善意?

菲律賓颱風傷亡慘重,美日奧盟友集體沉默,馬科斯宣布緊急狀態 -

過去十多年,中國在菲律賓的幾乎每一次重大災害中都伸出援手:– 地震時運送醫療隊– 洪災時送去大量物資– 兩國關係和緩時還幫助其修復關鍵設施

但如今,菲律賓卻在南海不斷挑釁,甚至主動站隊美國,把自己推到地緣衝突的最前沿。

相比之下,東盟其他國家顯得更穩重。馬來西亞就曾公開表示,反對把南海問題國際化,更不願看到域外國家插手地區事務。

而菲律賓,卻在另一條路上越走越遠——一邊向外尋求“軍事保護”,一邊在災難到來時,被“保護者”集體遺忘。

馬科斯在宣布緊急狀態後,雖然連續召開數次會議部署救災,但民眾已經看到了太多“承諾”,他們更想看到的是——真正的改變。

菲律賓颱風傷亡慘重,美日奧盟友集體沉默,馬科斯宣布緊急狀態 -

結語:幫助與否,不止看颱風,更看人心

菲律賓的老百姓是無辜的,災難中每一張焦急的面孔,都值得被幫助。但國際關係從來不是單方面的,“需要你時靠得很近,不需要時就甩得很遠”,這樣的合作模式難以維持長久。

中國一向主張鄰里友好,也願意在災難中伸手,但前提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颱風可以摧毀房屋,但不會摧毀記憶。風雨之後菲律賓想要站起來,必須面對的,是治理體系的裂縫,是盟友反覆無常的態度,也是自身在南海問題上的選擇。

下一次風來時,菲律賓是繼續依賴那些“說得多做得少”的盟友,還是重新思考走向,這個答案只有他們自己能給出。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