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來自山東菏澤市成武縣的小燁和他家人的命運被徹底改變了。這個原本陽光、可愛的小男孩在一次意外被撞擊後,在醫院檢查出了腹腔內存在腫瘤,並在手術中被切除了包括十二指腸、胰腺、大部分胃和小腸等多個器官。此後便無法再像正常人一樣吃飯、喝水,活著要靠長期靜脈注射營養液。
一份2024年12月由第三方機構出具的司法鑑定意見書顯示,當時給小燁做手術的成武縣人民醫院在該醫療行為中存在過錯,與小燁的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建議醫療過錯在損害後果中的原因力大小為同等原因。
此外,另一份由成武縣衛生健康局在2025年9月28日發出的書面答復中顯示,成武縣人民醫院存在24小時內未完成病歷;手術知情同意書記載不全面、簽署不規範;術前會診不夠規範這三個問題,並表示,以上問題已於5月26日立案,後續將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理。
手術後的兩年裡,家人帶著小燁輾轉全國多個醫院進行治療,但被告知需要進行多個器官移植,能成功配型的難度比較大,全家也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今年7月份,成武縣人民醫院對他們賠償了20萬元,但對小燁的治療來說,還遠遠不夠。同時,小燁的家人希望,能夠看到監控錄像和當時手術中的錄像,查清真相,還小燁一個公道。
![]()
▲手術後的小燁
1. 手術期間
意外發生在小燁剛上五年級的時候,一次在大課間的玩耍中,他被小朋友撞到了肚子,一直感覺肚子疼。小燁的媽媽岳女士清楚地記得,那一天是2023年10月26日,帶孩子去醫院的時候,她並沒有想到事情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岳女士說,在此之前,小燁的身體一直很好,感冒發燒都很少,那次去醫院之前也沒發現腹部有什麼外傷。到了醫院檢查之後,醫生說,可能撞巧了,有個血塊,需要住院進一步檢查。做了加強CT後,醫生告訴家屬,在小燁的胃和胰腺中間有佔位性病變,要做腹腔鏡檢查並進行手術。
![]()
▲手術前的小燁
讓岳女士沒想到的是,這場手術持續了將近14個小時。
一份成武縣衛生健康局在2025年9月28日發出的書面答复記載了詳細的診療過程。 12點40左右,小燁被推進手術間,13點左右,進行腹腔鏡探查,考慮腫瘤破裂出血。十分鐘後,普外一區醫生蘇某某告知家屬需要進行中轉開腹手術,小燁的父親簽了字。
15點左右,術中清除的部分腫瘤組織的快速病理結果顯示為,“胰腺實性假乳頭狀腫瘤(為低度惡性腫瘤)”。
16點10左右,普外二區主任趙某某主刀接續手術,確定需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16點50左右,醫生趙某某將相關情況告知患者家屬,患者家屬要求終止手術轉院,但患者並不具備轉運條件。 17點15左右,家屬同意手術並簽字,術中出現腸管淤血、水腫。
20點45,趙某某電話聯繫血管外科醫師於某,於某認為需行血管移植術。 21點左右,趙某某手寫術中知情告知書,將情況、風險及並發症詳細告知家屬。家屬詢問術中和預後情況,趙某某回复“如果行大隱靜脈移植後,靜脈回流通暢,腸管顏色好轉,預後還有希望,如術後出現吻合口狹窄、血栓形成等可能會導致腸管淤血進一步加重,就會出現腸管缺血壞死。因腸系膜上靜脈是小腸回流的主要通道,只要腸系膜上靜脈回流受阻,小腸肯定會出現腸管壞死,預後不良。”家屬簽字同意手術方案。
21:10左右,於某進手術間,結合臨床經驗及患者腸管情況,需進一步行末端迴腸及部分升結腸切除腸吻合術。 10月27日0點左右,趙某某將詳細情況告知家屬,家屬問了術中和術後的預後情況後,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行末端迴腸及部分升結腸切除腸吻合術,整個手術操作基本完成。 2:30左右,手術結束。
![]()
▲手術後的小燁
岳女士的記憶中,在手術室外等待的那14個小時,是她這輩子最煎熬的時間,一次又一次聽到醫生口中的壞消息,一次一次簽下字。直到手術結束,小燁的消化系統幾乎被全部切除。
“進去手術室沒多長時間,醫生慌慌張張跑過來給我說,大出血了必須開腹,一說開腹,我們想轉院,醫生不同意。開了腹以後,又說孩子胰腺上長了一個大腫瘤,要切除胰腺和十二指腸,就這樣過一兩個小時就讓簽一次字,總共在手術室裡面簽了4次字,家屬不簽,就說我們不配合治療。這場手術下來,整個消化吸收器官基本全無,十二指腸、小腸、胰腺、膽囊全切,胃切了2/3,結腸剩了不到50厘米。”
二、糾紛
岳女士認為,成武縣人民醫院的診療過程存在問題,沒有能力和技術去做這樣的手術,是他們對小燁造成了不可逆的創傷,並表示,醫院對手術難度及風險的評估嚴重不足,告知也不充分,影響了他們的決策,並存在腹腔鏡探查選擇錯誤,延誤了救治等問題。
一份在2024年12月16日由第三方機構出具的司法鑑定意見書顯示,醫方(即成武縣人民醫院)在對被鑑定人的醫療行為中存在過錯,與被鑑定人的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建議醫療過錯在損害後果中的原因力大小為同等原因。該意見書的委託單位為成武縣人民法院。
鑑定書中稱,醫方陳述的主要觀點為,患者入院後立即行各類檢查,並診斷為胰腺佔位病變,根據其特點建議急診手術;術前做了明確告知:先行腹腔鏡檢查,再決定是否開腹進一步手術治療;在轉開腹手術後,根據所取部分腫瘤組織快速病理的結果,證實來源於胰腺,立即根據醫院臨床專業劃分規定轉肝膽外科繼續治療;根據術中實際情況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符合臨床規範;患者因手術複雜創傷範圍大,術後出現嚴重並發症後,醫院均積極治療,同時還積極配合患者家屬會請上級和外地專家的治療;關於對患者的救治和用藥等符合診療規範,患者目前是本身疾病所致與醫療行為無關。
鑑定書的“分析說明”部分中稱,醫院在腹腔探查術的術式選擇上有暇疵,存在過錯;醫方過於自信,術前準備不充分,對應當預見的風險而未預見,更未有應對措施,致使未能將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存在過錯。醫方對手術風險和替代療法的告知不充分,未能盡到充分的專業說明義務,存在過錯。
此外,在上述由成武縣衛生健康局發出的書面答復中顯示,成武縣人民醫院存在24小時內未完成病歷;手術知情同意書記載不全面、簽署不規範;術前會診不夠規範這三個問題,並表示,以上問題已於5月26日立案,後續將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理。
2025年10月29日,紅星新聞記者致電成武縣人民醫院,工作人員表示,核實記者身份後會給予回复,但截至發稿,紅星新聞記者未收到回复。
目前,小燁已經12歲,這兩年的日子,他一直在病床上度過,用岳女士的話,就是“在醫院續命”,在病痛的折磨下,孩子也越來越沉默,不願意說話,“孩子現在不能吃不能喝,只能靠靜脈營養,但長期下來,膽紅素也高了。”
這兩年來,岳女士帶著小燁到南京、杭州等多地求醫治病,被告知需要做多個器官的移植,但配型成功的難度很大。即便配型成功了,也需要終身服用抗排異的藥物,治療費用對小燁一家人來說,也很難承受。
岳女士說,她之前是給別人打工做飯的,孩子的父親也是普通的上班族,現在她要照看孩子,老公要往返奔波找醫院,在縣城裡,房產也不好變賣,經濟壓力很大。 “這個事情兩年了,我們還是想極力救孩子,還有我們想要監控錄像和當時手術中的錄像,還孩子一個真相。”
延伸閱讀
廣州遇襲醫生多器官創傷性破裂患者:他從不亂開檢查
9月22日上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廣中醫一附院”)骨傷中心主任王海彬在門診遇襲。
22日晚11時許,紅星新聞記者從同科室醫生處了解到,經過數小時搶救,王海彬醫生已結束手術,腸、胃、肺等多處內臟器官創傷性破裂,多處皮膚裂傷,因病情危重,轉入ICU進一步搶救監護治療。
![]()
王醫生坐診
23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該院一名知情人士處了解到,行凶者是王醫生多年前的患者,此前曾在骨科住過院,一周前也曾來過醫院,了解院內環境。當天,患者持刀入院行凶。
紅星新聞記者探訪發現,醫院正門進門是2號樓門診樓和急診樓,離地鐵口最近,人流量也最高。記者看到,正門處設有多名安保人員,手持金屬探測儀檢查患者隨身行李。在醫院急診中心等區域,不時有安保力量在巡邏。
22日上午,王海彬醫生就在門診樓的6樓診療室出診。門診樓與骨折患者住院的5號樓相隔一棟樓,下電梯到一樓後沿著風雨走廊可直接抵達。
該院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為保障醫護人員安全,醫院在正門入口處設有安全檢查,但醫院還有許多其他的入口,如地下停車場、側門、走廊等,可以直接進入醫院。記者發現,2號門診樓電梯還可直通地下兩層停車場,無需經過正門的安檢。
![]()
門診樓可直達地下停車場
王海彬醫生接手過的一名患者回憶,因關節炎問題,他曾找王醫生問診過多次,每次都是不亂開藥不亂開檢查,“有次堵車沒趕上,他都要下班了,我發信息告訴他,他還一直等我,連我這種小毛病的病人都這麼上心。”
王海彬醫生的一名學生告訴紅星新聞,王海彬醫生是醫院整個骨傷中心的主任,在全國很出名,為人特別寬厚仁慈,對患者都是有求必應,經常加班到很晚。
該學生介紹,廣中醫一附院最厲害的就是膝關節、髖關節置換術,相當成熟,王海彬醫生經常去各個鄉鎮醫院社區做義診,很多疑難雜症別人治不了都是他來治。
據該醫院公示欄介紹,王海彬醫生系該院人工關節與髖關節專科的科室負責人,科室承擔本科生、碩博研究生、規培醫生、進修醫師的教學培養工作。
該科室可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作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髖關節研究中心和華南地區人工關節置換技術培訓基地,科室髖、膝關節置換手術量長期位居華南地區前列。其中,不乏大量手術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的複雜病例,是目前國內開展髖關節手術數量最多、治療手段最豐富的科室之一。
醫院官網顯示,王海彬,男,1971年4月出生於山東,博士,博士後,博導,為該院骨科主任中醫師。專注中醫藥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研究30餘年,現兼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全國重點學科骨科實驗室主任、中醫骨傷科學學術方向帶頭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評審專家,多本中文核心及SCI雜誌審稿專家。至今有2000台以上關節置換的手術經驗。